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江苏首创建设扬子江创意城市群,这是一种新的制度型创新和地域生产力结构优化的前瞻性探索,是作为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群”的必然担当,是主动参与全球竞争并介入全球城市文化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战略创新。城市发展需要一个具有“人文区位”价值空间的基础,即城市人文区位的“城市文化资本”属性。江苏沿江八市以长江为“轴”和纽带,虽然隔江相望,但是都已经提出全面跨江发展的具体要求和战略,而且能够明显地看出,在地域生产结构和格局上,以南京和苏州作为沿江八市城市群中的两个“发展极”,形成了一个在空间区位上具有特殊优势、在文化地理空间又有共性——“江南文化”作为同一性的文化底蕴,构成了一个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群的地域空间结构。可以通过创意产业的“淬火”与“城市文化资本”再生产,创造高质量发展的世界级城市群(带)关系,形成一个被发现、被创意和被整合创新的区域性经济文化共同体,构筑高端产业发展的世界级创意产业城市群。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群的形成是经济和城市自然演化的必然结果,在新历史条件下,城市群发展呈现三大新趋势:大城市的深度拓展与中、小城市的强势整合;城市群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并行不悖,交错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由纵向的中心地模式向对等结网的网络城市转化。当前加速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关键在于,发挥城市群规划对城市群发展的指导作用。以城市群总体规划为基础,从空间结构调整和强化空间联系两个层面加强城市群管理,加速城市群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如何通过优化城市规模分布来促进空间结构优化、提升空间配置效率是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城市群"中心-外围"框架下,考察城市群集聚结构转变对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规模差异的影响以及不同城市群中这一效应的差异性,理论分析发现:城市群集聚结构演变缩小了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人口规模差异,但不同城市群中这一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进一步使用2003-2014年中国城市群面板数据证实了这一结论,并且使用工具变量回归方法验证了这一结论的稳健性。其隐含的政策含义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空间集聚结构的不合理是导致城市规模分布的主要原因,优化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空间集聚结构是促进城市规模合理分布的重要途径,越是包含高行政级别城市的城市群,这一效果越是显著。在优化城市规模分布过程中,应避免户籍政策导向与投资、公共资源布局政策导向的背离。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傣族文化的空间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化地理学在当代文化转向背景下获得空前发展,新文化地理学以其独特的视角阐释地域文化的特征、形成、变化和发展等。其中,以人的地方感为主线,揭示地域文化的空间隐喻成为研究的重要部分之一。作者以西双版纳傣族文化为例,揭示傣族文化的空间观念、空间观感结构、地方感等,探讨傣族文化空间表意系统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与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不断深化,中国迁移人口不断向城市群迁移,如何优化城市群人口分布成为每个城市群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议题。选择中国1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人口分布效应。研究发现,城市群人口分布随着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不断深化呈中心化态势,相较于其他城市群而言,这一特征在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城市生产率增加效应在不同城市间具有异质性,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均从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中获益,但中心城市的获益程度更高,从而导致城市群人口分布的中心化态势。此外,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强化城市群人口分布呈现的中心化态势;随着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不断深化,高技能劳动力在分布上也呈中心化态势。在迁移人口不断向城市群迁移的背景下,研究从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角度为优化城市群人口分布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可为城市群发展规划在优化人口分布方面的顶层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群不仅具有世界城市群所共同表现的空间选择和空间偏好,而且还呈现中国政治和文化传统所特有的空间格局和空间特征;虽然,中国城市群在空间架构上有着初簇群化、沿海化和跨省界的明显倾向,但由于空间碎片化、空间拥挤化、空间板结化的问题根深蒂固,加大了空间协调与空间优化的难度;当前中国城市群面临着第三波增长"极化"出现的机遇和挑战,应当推进城市群的空间布局簇群化、空间功能一体化、空间特色分异化的架构建设,从而促进城市群的空间架构整体提升和优化。  相似文献   

7.
江苏城市地域分布格局及地域生产力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江苏整体发展意义上来研究江苏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关系,把江苏城市群整体作为一个对象或特定的结构形态,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新视角,来分析江苏城市地域分布格局的优势与劣势,并针对江苏地域生产力构成的不合理性,寻找世界范围城市发展的参照系,探索江苏地域生产力优化的目标和途径,以此推进江苏城市地域分布格局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8.
城市群是全球化进程中重要的竞争单元,是各个国家拉动经济增长和平衡发展的主要空间形式.本文系统解读国际城市群研究文献,旨在为我国对该领域开展进一步研究以及优化城市群规划政策提供国际经验借鉴.首先,我们借助CiteSpace工具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城市群主题文献的发文趋势、空间分布、热点关键词进行统计性分析,揭示新世纪以来该主题最新的研究前沿;其次,基于知识图谱分析,从时间维度上纵向剖析城市群研究的知识演进过程和主要特征;最后,结合关键词共现分析、VOSviewer工具和影响力较高文献,根据经济、地理、人口和政府治理四个维度,我们进一步挖掘城市群子主题研究热点.研究表明,城市、增长和城市化是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本质和动力,中国城市群已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和研究的对象;相关研究在不同阶段分别侧重考察了经济集聚形式、城市网络、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城市群的经济影响、空间结构、城市蔓延、人口集聚、政府政策是不同学科关注的重点.未来我国应加强对于科学划定城市群、实现区域公平增长、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四川城市化道路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过程是乡村人口与社会生产要素向区位条件优越、空间可达性强、适宜居住、产业集聚程度与城镇聚合程度较高的大中城市地域的集中过程。四川城市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大力促进乡村人口与社会生产要素向成都及成德绵地区、川南地区三个强势地域集中。重点发展三大强势地域内的城市与小城镇 ,促使其向都市圈、城市带、城市群等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态发展 ,以新的城市空间组织形态作为大中小城市及城镇有机结合的载体 ,形成更为广阔的城市化地区。  相似文献   

10.
试论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结构主要指城市中各物质要素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移动中的特点,它一般包含城市地域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等,通常所指的城市空间结构偏重于地域空间结构,也即是城市用地在空间上的布局特征。城市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高度的社会分工和专门化的特征,同时城市的各种活动也在一定的地域内聚集形成特定的功能区,整个城市就是由各种不同活动所形成的功能区组合而成。在城市的这些活动中,生产、商业、居住活动是其中最主要的三大活动,而由此形成的三大功能区就构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骨架。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