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乐史本《李翰林集》乐史《李翰林别集序》云:“李翰林歌诗,李阳冰纂为《草堂集》十卷,史又别收歌诗十卷,与《草堂集》互有得失,因校勘排为二十卷,号曰《李翰林集》。”乐史所谓校勘云云,意者以为只是把李阳冰《草堂集》与乐史别收诗歌十卷作了校刊,删去重复的诗篇,编成《李翰林集》二十卷。乐史别收歌诗十卷,是何人所编,不得而知。以合并后编为二十卷来看,他收的十卷诗与李阳冰编《草堂集》重复甚少。否则,就不可能再编为二十卷。  相似文献   

2.
顾瑛所编《草堂雅集》,选录元末文坛一些重要诗人诗作,不仅体现出自己的诗学思想,而且对元季之诗,撷其英华,实有总结之功。放在有元一代编撰文学总集的背景上来看,《草堂雅集》亦有其重要价值,并对清代顾嗣立编选《元诗选》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晚清诗人鲁一同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一同(1804——1863)字通甫,一字兰岑,江苏山阳人,道光十五年举人。有《通甫类稿》四卷、《续编》二卷、《通甫诗存》四卷、《诗存之余》二卷行世。一同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其古文气势充沛,笔力遒劲,富有阳刚之美。与其古文相比,其诗名更大。一一同生活的时代,清王朝已在下坡路上越滑越快。对这样一个时代,早在鸦片战争之前,他就透过当时社会表面的安定,看到了潜伏着的危机。他在《复潘四农书》中猛烈抨击了当时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尖锐指出,“独恐一日卒有缓急,相  相似文献   

4.
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和经济上的困顿,杜甫栖居成都草堂。草堂使杜甫从空间上避开了战乱,安逸宁静的草堂生活可从精神上弥补先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缺憾。栖居草堂,乃是客观情势所迫,并不是真心归隐,杜甫以矛盾的心态对待草堂生活。儒家思想的影响、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的两重性带给他情感归属的困难。草堂期间杜甫虽然表现出了怡然自得、尽享天伦的情趣,但他的心灵深处是复杂的,杜甫不能完全消融在自然之中,他在精神上始终挣扎在叹世思乡、忧时嗟身的痛苦之中。草堂不是杜甫的“桃花源”,只是给杜甫提供了一个暂时的心灵栖息地,并不能真正消解“思家则生愁,睹景则销愁”的矛盾心态带给他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5.
明人选编的明代词选,一为万历年间钱允治选编的《国朝诗馀》,二为天启末年至崇祯初年沈际飞在《国朝诗馀》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草堂诗馀新集》。文章对《国朝诗馀》存在的问题,《草堂诗馀新集》的成书时间与主要成就作了具体深入的考证与论述。  相似文献   

6.
《草堂诗余》是宋人编选宋人词(有小部分唐、五代词)的总集的一种,编者不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王楙《野客丛书》作于庆元间,已引《草堂诗余》张仲宗《满江红》词证蝶粉蜂黄之语。”那么这书应编成在庆元(南宋宁宗年号1195—1200)以前。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说:《草堂诗余》二卷,书坊编集者。”这是这书最早见于目录书的著录。 这书的编集出于书坊,所以所定书名不伦不类。明杨升庵认为:因为李青莲诗称草堂集,词的产生以李白的《忆秦娥》、《菩萨蛮》为开山祖,由此有草堂之名,这说法  相似文献   

7.
唐肃宗乾元元年 (公元 75 8年 ) ,杜甫因上疏营救房王官 ,触怒唐肃宗 ,几遭刑戮。由左拾遗任上被外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 ,(75 9年 )秋 ,因关中饥荒 ,弃官迁往秦州(今甘肃天水西南 )。到秦州后 ,亦因无法解决生计问题 ,历尽千辛万苦于这年年底到达成都。次年 (76 0年 ) ,在亲友的帮助下 ,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 ,开始了他漂泊西南 ,流寓两川的一段生活。可贵的是 ,不论漂泊到什么地方 ,也不论生活怎样艰苦 ,他总是在关怀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 ,同时也从不曾忘记或放松过自己的诗歌创作。《春夜喜雨》这首诗 ,就是他在成都草堂所…  相似文献   

8.
曹春雷 《社区》2012,(2):41-41
睡觉虽与吃饭穿衣一样.是人之俗事,但睡觉和睡觉不一样.不同的人就能睡出不同的韵味来。最有范儿的睡眠是孔明。想当年.刘玄德哥仨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恰见孔明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便拱立阶下。等了半晌又一个时辰,才见他悠悠醒来,口诵“大梦谁先觉,平生我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很牛吧,睡觉还拽出诗来了。  相似文献   

9.
元好问绝笔诗的认定是元好问研究中相当重要的问题。文章通过文献考证,证明元好问《病中感寓赠徐威卿兼简曹益甫高圣举》一诗就是他的绝笔诗。通过对元好问绝笔诗的分析,可以看出诗人在生命将尽之时殷殷咐嘱的是"文统"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虽然《利西达斯》表面上是一首悼念亡友的挽诗,但它的深层意义却跟弥尔顿的诗学思想密切相关。诗人之所以采用田园诗的形式,是因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田园诗里有一整套的特殊意象和话语系统可以被他用来探索其诗学理论和理想。所以弥尔顿一语双关,通过这首诗既寄托他对于剑桥同窗夭折的哀思,又可以借助诗中利西达斯和俄耳甫斯这两个人物形象来传达他的诗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诗中弥漫着基督精神 ,其实他所认同的并非基督教神奇迷离的传说和枯燥乏味的教义 ,而是耶稣那种伟大的人格和精神 ,并以此作为他社会理想所依托的思想支柱  相似文献   

12.
优素甫生活在一个充满政治危机和现实矛盾的社会之中,现实与理想之间产生的巨大反差,使他心中充满焦虑和悲痛。优素甫在人生追求的路上,走了一个圆圈,从最初的幻想通过苦行达到精神的净化,到积极谋求入世以兼济天下,最后又希望复归山林独善其身,充分表现了优素甫矛盾的人生。他的这种人生态度与中国儒家的“兼济人生”和“独善其身”的矛盾人生哲学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13.
元好问《示白诚甫》诗笺证[韩国]俞玄穆元好间诗有《示白诚甫》一首:之子吟爆竹,乃公欣树萱。昆山多美玉,江水发初源。名教有乐地,诗书皆雅言。通家吾未老,倚仗望高轩。施国祁《无遗山诗集笺注》依旧本列此诗于卷七甲寅年即蒙古宪宗四年(1254)诗间,题下注:...  相似文献   

14.
觉罗廷奭是一位少年天才诗人,在他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存诗八卷,积诗千首,绝大多数可观可诵。他论诗崇尚肝胆和性灵,既有不为成法所囿、拔戟自张一军的胆量和胸怀,也强调诗歌创作的灵机和真趣。他痴于诗,钟于诗,诗乃是他生命最重要的精神寄托,也是他思想情感的最忠实载体,生活中的悲喜哀乐、忧怨憎恶无不发之于诗。前期诗风华艳,随着年龄增长渐趋清新流利。题材以咏物诗较多,山水之作很少;体裁以近体为主,古体较少;风格多样,个性鲜明;华章丽句,时贤多有称赞,有突出的诗歌成就。  相似文献   

15.
对杜甫《江亭》诗的理解,对这首诗与杜甫整个思想的关系,值得再议。杜甫居住成都草堂,虽然个人生活暂时比较安定,终于有了一个息肩之地,有时也有闲情雅兴出外散步游賞,写出了一些具有田园气息的诗篇;但就整个国家形势来说,安史之乱  相似文献   

16.
《全宋词》、《全金元词》从《名儒草堂诗馀》采入大量的词,但未择善本,校勘也有欠缺。该书是一部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词选,它是在《草堂诗馀》不断翻刻的风气下成书的,它的编选意图是反映江西词人的爱国情感、亡国哀思,但也有适度冲淡编选意图之意。后人据该书提出江西词派的说法不能成立,而仅据该书去研究江西遗民词人群,也是偏颇的。  相似文献   

17.
前《东皋草堂歌》是吴伟业重要佚诗,由沈燮元获得钞本,冯其庸于上海博物馆董其昌画作上查得吴伟业题此诗之真迹,得到证实.此诗为诗家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8.
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期心境相对轻松,有吟咏村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诸多诗作,这些诗歌初看是随意抒写、优美从容,但杜甫本心是不安静也不轻松的,其“漫与”之下别有“深愁”,此二者两相矛盾,又共同建构,使杜甫的草堂诗有一种内在的紧张与冲突。  相似文献   

19.
杜甫草堂诗中有不少情景交融、意蕴深厚的佳作.用生态意识对这些作品进行重新解读和体验,不仅能令人深切地体会到隐藏在作品中的生态意蕴,而且能使其焕发出更加夺目的艺术光彩.文章以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生物多样性的和谐与平衡、人与自然生命的"节律感应"等方面为切入点,生态性地体验杜甫草堂诗,通过复现生态魅力进而探求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有句俗话,道是;“天下文章一大抄。”这话似乎有些“煞风景”,但如果正确理解,却是个实实在在的“经验谈”。南末诗人谢枋得写了一首《庆全庵桃花》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艾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显然,这是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之意的。社市是唐代大诗人,他的《草堂》诗:“;……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里喜我归,沽酒携胡卢。大官喜我来,遣骑间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南末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就明确指出,这四韵诗是学习《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