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萨尔瓦多·达利的绘画艺术多与梦幻、奇异、非理性等术语发生联系.通过对感觉的"拼贴",在"拼贴"的感觉中,实现其绘画艺术作品中的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利画作中的日常生活元素在非理性内重新组合,作为一种视觉性的意象与超现实主义的客体,突破理性对真理的遮蔽,进入超现实主义所宣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亨利·米勒的作品如天马行空,但自始至终贯穿着自我追寻和自我重建的主题.他所采用的艺术形式,比如碎片化、自动写作、污秽的语言、女性形象、阳具意识等,都紧紧围绕这一主题.米勒追求自我和重建自我的努力正反映了现代人在自我饱受威胁、分裂和萎缩之后所经历的奥德赛之旅.  相似文献   

3.
儒家思想学说曾被视为非常现实而缺乏超现实的哲学理性高度和政治理想根基,其实这是重新讨论的问题.儒家思想中不仅含有原始形态的乌托邦思想,而且这一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理想世界的儒家乌托邦式的界定与描绘,成为历代儒者批判现实和超脱现实的重要依据,中国思想史上特别是政治思想史中几次大的论争都与此有关.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审慎的结论是:儒家政治思想主流具有相当浓厚的"超现实"成分,而不只是人们过去常常认定的"现实的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4.
伊恩·麦克尤恩早期的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最后的仪式》及小说《水泥花园》和《时间中的孩子》具有明显的超现实主义叙事特征.小说文本在场景安排、人物摹写、"色情"意象和叙述技巧等方面都体现了超现实主义梦幻、荒诞等特质.显然,这些超现实主义叙事方法的运用凸显了作家对现实世界的本真思考与质疑.  相似文献   

5.
世界电影史上经历了多次现实主义的思潮,产生了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从艺术创作应该以创造的主体性去超越现实的客观性这一观点出发,首先以经典的现实主义作品为例,对电影艺术的“现实主义”传统做了廓清和论证,分析了艺术创作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并指出现实主义的特征,接着对影片《三峡好人》的现实主义特色做了具体的阐释和解读,最后对《三峡好人》中出现的“超现实主义”影像进行了揭示和剖析,指出其超现实主义的镜头是影片现实主义表达方式的延续,从而对《三峡好人》做出宏观的评价和微观的解析。  相似文献   

6.
残雪的作品营造了阴沉而狰狞、狂放而叛逆的审美特质,充满"狼"性.一方面表现为对现实境遇的反抗和在作品中开天辟地的野心,表现为狂放雄强的生命力,接近超现实主义者追求的"原始性";另一方面,她又一直追索上帝的理念,作品充满着神性与狼性、原始之力与理性精神之间的冲突关系.  相似文献   

7.
人从其作为人存在的那天起,就与外部世界处于一种现实的矛盾关系之中。从人与外部世界的对立到外部世界与人的统一,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从而构成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矛盾运动过程。人正是在人与外部世界的这一现实矛盾运动中存在和发展的,同时也正是通过人与外部世界的这一现实矛盾运动,确证和表现着人的特有本质。因此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人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运动史。 本文试从人的需要到人的活动再到活动的合目的性这一角度,对人为什么必须与外部世界对立,人怎样解决这种对立以实现外部世界与人的统一等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戴·赫·劳伦斯是西方文学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最有争议的作家.他不仅是"外部现象的敏锐现实者",更是一个"专注于人物内心生活的小说家".他将心理探索与现实批判相结合,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从精神层面入手,着眼于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腻地描写了两性之间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艳俗艺术是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双重特质的艺术文本,它既是现实的又是超现实的.现实性构成艳俗艺术的基础,超现实性决定艳俗艺术阐释空间的深度和广度.中国当代艳俗艺术从一开始就试图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寻找一种新的叙事方式,然而,现实的影响使艳俗艺术在历史先天性上表现出了与大众文化一样明显的偏颇.因此,在未来文化发展进程中,艳俗艺术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强化文化的价值功能,这将是其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萨勒姆女巫》是一部因个人过失在混乱的世界中丧失身份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道德升华、完成救赎的平民悲剧.米勒巧妙地运用合唱团、突转和发现等传统戏剧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并引导观众审视历史和现实.同时,米勒开拓性的塑造了一位平民悲剧英雄并表达了积极乐观的悲剧精神,激发了观众的共鸣和心灵净化之感,并为因个人过失而陷入道德困境的人提供了道德启谕.从对传统戏剧手法的继承和开拓两方面对《萨勒姆女巫》进行剖析,在总结米勒悲剧观的基础上揭示该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主题思想,挖掘米勒对人性的思考和教谕.  相似文献   

11.
陶清 《江淮论坛》2009,(3):82-88
生命文化研究,是以现实的个人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为研究对象,以如何自我实现和自我确证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为旨归的文化研究学科。生命文化研究,通过为现实的个人提供正确理解与合理处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和其相对相关、相互作用着的外部世界的对象性关系的方法论支持,通过对象化活动自我实现和自我确证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路径选择,以及通过人的本性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个性间相对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的揭示,以引导和推动现实的个人朝向着以真、善、美、利、乐为标识的自由目标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文学通过"王权崇拜"表现出了很强的政治理性.政治理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对人的政治理性的肯定意味着对人自身的肯定,因此,从人性内涵的角度看,"王权崇拜"标示着人们对上帝拯救的依赖转向了对人的自我拯救的依赖;政治理性标示着人们由对宗教超现实世界的追求转向了对世俗现实世界的追求,也标示着古典主义文学在人文取向上沟通了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王清涛 《东岳论丛》2014,(4):127-132
当下中国正经历深刻的社会转型,这样一场重大的、历史性的转变正在努力寻找一种理论表述。这种理论表述的冲动就是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自主建构的内在动力。建国以来,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自主性历经了一个丧失与重建的过程,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是其自主性丧失与重建的内在根据。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自主性的重建不仅限于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揭示,其深层涵义在于: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是一个自觉自为的主体,其自主性重建过程就是其自我扬弃的过程,在自我批判中实现统一的主体—客体。  相似文献   

14.
丁凯 《殷都学刊》2011,32(1):93-96
穆旦从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一路走来,其诗歌除对现实的关注之外,更加注重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审视及存在价值的追问,从而展现着诗人矛盾而痛苦的内心世界和不断追寻的信念。  相似文献   

15.
屈原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受到重大打击后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而受到过分的压抑所造成的。他的主要病状为焦虑、恐怖症、疑病症和癔病症等。由于这些病状的反应,激起了屈原精神上的严重不安和亢奋,甚至产生下意识行为和进入迷狂状态。由于心理病态的影响,唤起了屈原内心世界的深层情绪。表现在创作上,是使用非现实的表现手法,构成超现实的意象,使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动人心魄的震撼力量。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世界中,人只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但在精神领域,人有着与现实世界同样宽广的内心世界。这两个世界通过人获得沟通,同时人也处在内心世界冲突和社会角色变幻的复杂矛盾之中。研究这种矛盾的转机,从中获得自由,是全部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刻内容。  相似文献   

17.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是一部形式与内容之间存在着高度统一性的作品。这种统一性具体表现在“混乱”文本结构形式和“四分五裂”现实世界以及“精神崩溃”的人物内心世界间的关系上。为了体现这种统一性,莱辛通过切割文本的手法突破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使作品的情节和意义丧失连贯性和确定性;同时,她还采用拼贴、蒙太奇、时间和时态混用法造成作品叙事的短路,时间、空间的跳跃和无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许丽青 《理论界》2010,(3):128-129
博尔赫斯的作品总是试图有意模糊现实与虚构两种世界的界限,他通过抹除人的个性差异来表现人物的永恒共性,或是让人物担任读者和作者,或者借用阅读共谋和自我虚构等手段将人物引渡到现实世界,从而达到虚实掩映、真幻交织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韩靖 《兰州学刊》2007,(5):134-137
童年自我的自性不足,孱弱无助,使得周作人一方面对于世界和他者是隔膜和拒绝的,但同时又激发起他对世俗幸福的执着.因此,追求自我与他者、与世界的和解,也是自我与自我,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社会,现实与理想的和解,从而实现一个健康圆满的现世人生,是周作人的理想自我.但是,受童年自我局限性的影响,周作人在实现自我与他者、与世界的和解时又要求双方爱的相互性,而当这个相互性被破坏时,自我便又重新回到狭隘封闭的状态中去,从而使自我实现的理想破灭,这是周作的人自我观的内在局限.该文拟从童年个体生活经验和文化影响两个方面揭示周作人的"自我观"的成因并对其内涵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0.
范霁雯 《学术探索》2013,(5):106-111
对于科幻小说,世人总是存在着不同方向的曲解——不是贬损过低,就是吹捧太高,但他们都一致认为科幻是一种完完全全超现实的存在。本文通过对不同科幻小说发展时期代表作家作品的分析,展现出科幻小说与现实之间紧密连接的一面,解释并反驳科幻小说两种常见误读,阐释科幻小说的现实性,得出科幻小说是与现实紧密相连的,是根植于现实发展的文学样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