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行农地经营制度是以农户家庭承包、分散经营为本体的,承包责任制虽是农地流转不可动摇的体制基础,但其初始设计与农地流转政策目标和现实运行机制之间存在偏差,反而制约了农地流转。基于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实践分析,从两者冲突的对应性出发,需要在法律制度层面进行合理协调,既要完善家庭承包制,建立完全物权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机制,也要创造有利于农地流转的政策环境并采取相配套的法律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试论农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农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目标模式和基本方式,并阐述了农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对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陕西省农村地区的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了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特点;利用Lo-gistic模型,从农地流出行为与流入行为两个方面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家庭资源禀赋、家庭经济特征与政策制度因素等方面是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重要因素;强化土地流转政策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构建完善的农地流转机制,降低土地流转风险,培育农地流转市场中持续、稳定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可促进农地流转良性、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实地观察法、访谈法以及问卷法对河北省T镇的农地种树抛荒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农地种树抛荒的形成原因。研究发现,农地抛荒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劳动力与土地的方位分离、经营土地的技术制约及非农经营与农业经营的博弈;从经济动因、外部影响及制度条件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当地农地种树代替单纯抛荒的原因。提出了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防止农地非农使用;建立有效的农地流转机制,鼓励农地有序流转;充分发挥集体力量,重建、修缮农田水利设施;积极发挥村干部作用,制止和疏导农地种树抛荒等治理农地种树抛荒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率偏低、农地市场发育缓慢这一现实状况,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与日本的农地法律制度差异,结果表明: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地产权制度,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是当前改革和完善中国农地法律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完善及相关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农村土地承包法》〔1〕存在的缺陷为切入点,以土地利用制度的价值追求———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为向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进一步完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农村土地“三田制”的构想;并考虑到土地利用权利安排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就三个密切相关的制度建设:改革农地征用制度、建立农地登记制度、建立农地融资制度进行了思索。  相似文献   

7.
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三权分离"改革打破了农地流转的瓶颈,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作为一项具有特定内涵的独立权利,土地经营权在实现农民土地收益和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目前还存在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和相关配套制度落后等障碍。以农村改革为契机,探索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基本属性,能够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相关法律的修改和完善,加快构建我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8.
推进农地流转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土地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也是中国农业由小农经营向规模经营过渡的必要途径.当前农地流转规模还不大,成果还不稳定;流转形式不丰富,流转制度不规范;流转市场不完善,中介服务职能不健全;新型经营主体表现出功利性,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地流转必须推进城镇化进程,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完善农地流转方式,规范农地流转制度,建立健全农地流转市场体系,完善中介服务机构职能,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对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农民积极进行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流转中环境问题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背景下,农地流转促进了农民固化资产的流动和土地流转经营主体利益的最大化,但在利益最大化的背后,农地流转方式、利用行为也使土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为防范农地环境损害达到不可逆状态,既需要国家将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原则性规定,也需要将环境保护的权责具体明确在相关法律中,发挥普遍性规定的效用.尤其是在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中,遵循绿色原则,坚持生态效益与农村经济效益统一,才能实现绿水青山兼顾经济发展的目标.因此,在立法上,需要增设环境规制制度,完善农用土地保护与利用奖惩制度;在执法上,健全土地流转环境监管机制,明确准入程序,建立以人民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协作体系;在司法上,完善环境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生态环境预防监督机制,建设企业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0.
农地流转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农地流转条件、流转形式和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土地流转法制建设、加快税费改革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进一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承包经营权的登记和发证工作 ,完善土地纠纷处理机制 ,制订格式合同来规制农地承包及使用权转让行为等规范农地流转秩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宿州模式为例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信托制度.宿州土地信托模式弥补了现有土地流转方式的不足,有效的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我国城镇化进程.但在实践中,土地信托作为新兴事物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宿州土地信托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只有加强土地信托的法制建设,引入市场机制,减少政府行政参与,建立信托监察人制度,增加指定受益人环节,才能保证我国农村土地信托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云与辽东土地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云在领导辽东土改运动中,确定了土改的总原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了经验及时推广,并根据土改形势的发展,适时地将“求透不求快”的方针调整为“又快又透”方针,使辽东土改推进得比较顺利,在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过程中,辽东土改运动中出现了“左”的偏向。尽管陈云在“左”的偏向泛滥之前已离开辽东,但他仍然坦率地承担了主要责任,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坦荡胸怀。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农业经营体系调整过程中,地方政府基于制度创新驱动、农业治理考量、政绩思维诱导等多方面动机,积极推动农业经营主体转型,通过资金、项目、技术、政策多维扶持政策帮扶新型经营主体。而作为地方治理创新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此背景下呈现出两种发展逻辑:一种是由资本、大户等经济精英主导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合作社,另一种是迫于政府压力,为了完成行政任务而由政治精英成立并承担兜底职能的合作社,从而产生的社会后果是精英谋利、村社托底、土地股份合作社背离其制度设计初衷。不仅不利于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排挤了小农利益,还增加了农业经营风险、威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土地信托——农村养老方式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传统的"养儿防老"的养老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中国的现状,而"土地信托"则可以作为替代农村"养儿防老"模式的最优选择。土地信托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其中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是土地信托法律关系的主体。由于土地信托中存在着信用风险、信托财产转移风险和经营风险等,因此需要制定《土地信托管理办法》,对土地信托中的特殊问题,如委托人、受托人资格,以及信托财产、土地信托中的信息公开等问题作出专门规定。建议设立统一的监察人制度,规范受托人的谨慎投资义务和受托人违反信托义务的责任制度等,以便为养老为目的的土地信托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基于湖南省20个县(区)400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DEA分析方法,测算不同农地经营规模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结果表明:农地规模和农地生产效率并不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据此,提出土地制度改革中不应过分强调土地流转的制度供给因素,而应大力刺激土地流转市场上的农业主体的“有效需求”,重视土地流转后的农业组织制度和经营模式,以及由此引致的对新型专业农民的培养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等需求,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基于湖南省长沙、慈利、平江三县大样本的农户调查,考察户主的自身禀赋、环境、社会阶层、家庭规模、健康程度与农户的土地转入和转出流转意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健康程度等因素与转入土地愿意正相关,性别与是否愿意转入土地负相关;与土地转出意愿正相关的有"经常去省会等大城市"、"村组干部"、"直系亲属中有接受高等教育者",说明土地转出意愿与户主的获取资源的能力即社会阶层有关。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需要《土地管理法》的确认和保护,所以在土地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中,特别是市场配置方式的逐步完善,也要《土地管理法》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中国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目前仍存在土地市场不健全、国家干预不适当,以及由此带来的土地利用不高效等问题,这也是目前《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造成的。因此,必须通过修改《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健全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协调好市场机制与国家干预的关系,保障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妇女土地权利保障问题探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对农民具有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农业人口的比重占全国人口总量的80%以上,解决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对我国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诸多的原因致使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广大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受到严重侵犯,农村妇女丧失土地的现象极其严重.对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造成了一系列的隐患。保障农村妇女的土地权利,既是男女平等原则的体现,也是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婚姻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没有"物权"概念,"物权"概念来自近代西方法学。但在中国古代,无论在观念上、事实上还是在相应的法律制度上,"物权"都是存在的,两宋也不例外。从法制史的角度,以土地物权为视角对两宋土地关系的法律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法律关系主体、抵押的设立和实现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在土地经营权的抵押中应当明确“农户”的法律地位以及农户内部成员间的共同共有关系,并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明确抵押权的设立采用登记生效主义。规定物上代位权以保护抵押权人,引入涤除权以保护土地经营权再流转情况下的抵押物买受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法律适用必须基于物权法、担保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多个部门法,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体系并健全相应的运行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