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岑家梧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以人类学、考古学、文献学等方面的资料对图腾艺术、史前艺术和中国古代美术进行研究并取得了相当成就,是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于艺术和艺术史展开研究的先行者。岑家梧在艺术史研究中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将社会学观点和方法应用于艺术和艺术史研究,将艺术当作一种社会现象来加以考察和研究。在艺术起源的问题上,他指出艺术产生的本质在于其特定的社会意义。在艺术的本质问题上,他反对艺术与社会人生无关的说法,认为应从社会生活来考察艺术的本质。他认为艺术社会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艺术的起源问题;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的进化问题;艺术进化的阶段问题;艺术天才问题。他对于艺术和艺术史展开的研究,在中国艺术史研究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中有着独特而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五四前后留学归来的一批学者,如滕固、宗白华、马采、邓以蛰等,对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推动中国艺术史研究由传统模式向现代转型,即在艺术史观、研究方法、写作体式等方面明显区别于传统的艺术史研究,这种转型是基于中西文化交融格局中形成新的文化力量和学者的创造性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数字艺术传播的表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艺术的出现正以逐渐加强的方式要求人们培养新的文化和图像的判断力和美学标准,要求人们能从各种根本不同但同时拥有"艺术"称谓的事物开始,从消除那些根深蒂固地迷信无限进步观、艺术创新必然传承艺术史经典的思维模式开始,重新思考当今数字艺术表现特征对社会历史和人类文化价值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艺术以多样的形态、丰赡的成果及相互交融的复杂关系,构成了迄今为止涵盖面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人类艺术现象,具有建构丝绸之路艺术史的基础和依据。丝绸之路艺术史的建构,或许会触动世界艺术史的重写,将可能影响世界艺术史观,反思并重建世界艺术史的逻辑。在丝绸之路艺术史的建构中,分期断代是绕不开的课题,也是必须克服的难题。笔者尝试从长时期历史特征和阶段性特点着眼,将丝绸之路艺术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七个阶段。文章首先探讨了丝绸之路艺术史撰写的基本问题,继而探赜丝绸之路艺术史第一时期,即丝绸之路艺术史前史,对丝绸之路艺术溯源。  相似文献   

5.
贡布里希对现代艺术思潮的关切与他对西方艺术传统的研究密不可分。他追源溯流,把表现主义、原始主义、立体主义等现代艺术运动联入西方艺术史的整体叙事之中;通过对个别艺术家、艺术作品的独到阐发,呈现现代艺术观念图景的复杂画面;从具体的文化传统与艺术语境入手,分析现代艺术思潮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克服与现代艺术相关的流行见解,同时也拆解抽象措辞对现代艺术进行的理论虚构。贡布里希对现代艺术观念的阐释力度源于他以传统为参照系,通过艺术史叙述,让传统思想和当下观念互鉴,使传统成为深刻理解当下和承载未来可能性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6.
基于艺术学理论的中国艺术史,本质上是综合的、宏观的、整体的研究与描述的中国艺术史,即是“复数”的艺术史形态,不是分门别类的门类史的形态,也不是“拼盘”的艺术史形态。将各种艺术门类同时纳入“史境”中,整体地研究中国艺术各种现象的形成与流变,整合艺术门类的材料与作品,对“史境”中的共同艺术规律和艺术现象进行综合的描述,避免像过去的艺术史成为门类艺术史的“拼盘”方式。这是在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基础上,建立、架构与整体地建构中国艺术史学的起点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贡布里希在艺术史理论研究中,采用了投射论和情境逻辑的方法,反对艺术史研究中的黑格尔主义。在情境逻辑的分析方法中他从“艺术问题”和“艺术作品的历史比较”两个角度入手,对艺术史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史前艺术、图腾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和民俗艺术及中国边疆民族艺术等4个方面,对岑家梧先生的艺术思想作一个初步的梳理和介绍。笔者认为,我们在总结岑先生在社会学、民族学方面的成果时,对其艺术史方面的研究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岑先生在艺术史方面的研究方法和观点比较独特,取得了许多开创性和令人信服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宗白华基于形上学宇宙论的艺术观与美学观纠结在一起,具有艺术哲学的色彩。他始终关注艺术与人生的密切关联,追求艺术的生命意义和精神价值。宗白华的艺术史观也是建立在民族宇宙观和美学诠释学的基础上,虽然没有温克尔曼所期待的科学艺术史的合理原则和丰富史实,但他并未寻找一个黑格尔式的"理念"来演绎艺术史。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域中,宗白华的艺术史研究沿着"艺术精神"主导下的艺术风格的变迁以及美感类型的演进来展开的。他主要是从艺术精神、文化象征与艺术风格、美感类型、艺术境界与价值等多个向度来阐释艺术史的观念。其艺术史观和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艺术的体系中,数字技术不仅仅是手段,不是中性、无倾向的,它常常在否定、排斥着已有的艺术观念;而艺术的本性又规约着对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另一方面,艺术中的技术如果失去了审美的内核将异化为无意义的形式、无前途的“技术”;而艺术离开了特定技术的支持,人们的情感、审美理念将无法有效表达。可见,数字艺术中的技术性与艺术性总是处于一种矛盾的张力之中。技术性或艺术性的凸显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由于在数字艺术身上集中体现着人文和科技,所以它才具有在二者的矛盾张力中的活力和不断发展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数字艺术人才,高等艺术院校纷纷调整艺术人才培养方向,加大计算机等数字技术在艺术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而创建数字艺术中心,充分发挥数字艺术实验中心的育人功能,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篇文章通过对数字艺术的理解,阐述了高校建立数字艺术中心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出了加强数字艺术中心的管理及利用的具体措施,以利于艺术院校全面推进数字艺术实验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数字时代的发展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为理论基础,参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教师的要求,阐述学习型数字艺术教育者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从课程观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新时期美术教育专业数字艺术课程建设的具体对策,以期对数字艺术与美术教育的内在融合,构建科学、发展的数字艺术课程理论提供支持和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13.
以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价值链”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有机、完整的数字媒体艺术价值链,使中国数字媒体各产业集团达到共赢,以利于中国数字媒体艺术的长久健康发展。在数字媒体艺术价值链的构建与发展过程中,注重其产业价值的同时,不忘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谢林的《艺术哲学》是一部艰晦的著作。要读懂《艺术哲学》,必须掌握一条基本线索:谢林在纵向上分析了艺术史,在横向上分析了艺术形态,旨在表明艺术世界是按照内在规律组织起来的完整体系。这是谢林的艺术学理论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宗教艺术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艺术学是艺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宗教艺术学需要明确自身的学科体系定位及其不同于艺术学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与意义等。宗教艺术学的研究体系主要包括宗教艺术志、宗教艺术史与宗教艺术原理三个组成部分,其中宗教艺术原理的研究成果,体现出宗教艺术学这一学科的整体建设水平,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此学科的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时代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艺术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数字化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的分析,提出了如何改进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从而跟上数字化时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因为反映了普遍性艺术规律的缘故,我国古典文论中的某些范畴与命题至今仍具生命力,“反常合道”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它可以用来阐释数码艺术(特别是软件艺术)的创作技巧。反常合道成功的关键是运用艺术想像,使作品做到既超出常规,又还在情理之中,让人们在惊奇之余仍能接受。  相似文献   

18.
南朝石刻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很多都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开展数字化保护迫在眉睫。基于南朝石刻的保护现状,着眼于对南朝石刻进行数字化设计与展示设计研究,通过搭建南朝石刻相关信息资料数据库等新媒体信息平台,进一步推广传播南朝石刻的文化艺术价值。南朝石刻的数字化,需要解决其艺术风格甄别、艺术与技术结合等问题,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9.
以现象学为切入点,海德格尔对艺术的追问可以理解为三个命题:首先,艺术建立世界,此世界敞开于艺术的源初本性;其次,艺术生产大地,因为大地在历史与现实中显现为居住之基础;最后,艺术作为世界与大地的争执显现为无蔽的真理。以此,我们跟从思想的道路去深思当代艺术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