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现代大学生出现了人格缺失、道德下滑的现象,制约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和谐进步。大学生这一现象也引起各国对人格道德教育的重视,里考纳的完善人格道德教育理论,能够为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和培养提供借鉴之处,有利于培养道德人格健全、知行合一的现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在道德领域中,如果仅靠强制性的教育灌输与制度规导,是无法使知行合一内任于人的。要使人从内心深处真J.~-i.L同一种行为,必须重视道德意志的作用。道德意志作为一种顽强的坚持精神和自觉克服困难的内在品质,是道德知行合一的内在动力保障。孟苟关于道德意志、道德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研究,不仅为知行合一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于转型期道德教育中关于道德意志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东西方礼仪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礼仪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的礼仪教育是与公民道德教育和学校道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全面渗透来实现的。东方国家的礼仪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特别突出,强调知行合一、国家干预和在道德生活中的运用。礼仪是东西方伦理的融合之处,东西方礼仪中蕴含着共同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则,凸显了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超越性意蕴。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教育仍存有实效性不足的问题。文章从道德教育的现实性和超越性辩证统一的角度反思道德教育实践,主张道德教育应该立足人的具体生活情境,强调知行合一,又突出道德教育的批判和超越精神,克服市场逻辑带给人的异化,努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冲突是教育转型时期暴露出来的教育问题.它是指教育系统中不同层次的系统相互之间以及各种系统内部失去了有序、协调、统一与和谐,以致在思想和行动上出现对立的现象.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冲突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和必然的因素.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寓科学于道德教育之中、加强对高技术专家的道德教育是协调冲突的三点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校园欺凌现象隐蔽地存在于大学、中小学时期,通常在曝光后才引起重视.欺凌行为与道德教育相关,表现为家庭道德教育中父母责任缺失、家庭反欺凌教育意识欠缺.学校道德教育中重成绩轻德育,考试分数仍旧视为评价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教师在治理欺凌行为中的权限不足;社会道德教育中德育理念与客观社会现象存在脱节,不良网络风气影响学生行为;自我道德教育中学生认知能力缺乏,道德行为控制存在缺陷.德育重塑能召唤人文关怀的情感,引领道德认知回归.家庭教育要重视励志教育、家风建设、仁爱思想培育;学校教育要在教学内容、教师道德、道德评价上重视德育;社会教育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文化育人;学生自身也要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使其拥有了真正的生命活力。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既是连接道德教育与浪漫理想的重要桥梁,又是学生体验道德教育真谛的手段和达成生活理想愿景的主要途径。当前,我国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分离,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刻剖析,有利于认清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是辩证发展的,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的目的在于引导现实生活和创造"可能性"的生活,道德教育的生活性体现了人们对受教育个体的尊重。因此,深刻分析道德教育与生活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引导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并在此基础上超越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以人为对象,以知识传授和创新为手段,以人类和谐进步为目标的伟大而特殊的实践活动。中国教育的文化渊源可追溯到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文明轴心时代",这一时期积淀了中国传统教育深厚的哲学文化特质。中国教育传统的根本价值追求在于将君子人格培育作为根本目标、将道德教育置于核心地位以及知行合一的教育观。当今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新背景使得中国教育价值的建构面临新挑战,为此应将人格培育作为实现当代教育价值的核心选择,将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播力、影响力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沃土中,注重以知行合一、兼济天下的教育实践强化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衡量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的标准之一,就是看教育对象是否能够“知行统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在当代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着“知行不一”,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分离的现象,使我国的高校的道德教育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实效。本文试图从教育本身的环节上来分析“知行不一”的原因,探索“知行统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给人们的社会生活、活动方式和行为规范带来巨大影响,这种大环境下,校园网络道德教育工作面临不少挑战,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已经难以完全适应形势的变化。探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特征的校园网络道德教育,处理好网络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的关系、网上与网下的关系、预防与治理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知行统一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行统一是德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是个体思想品德形成的内在机制。只有充分重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 ,道德实践的锻炼和道德情感、意志的培养以及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才能实现知与行的真正统一 ,提高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人类道德是知与行的统一,道德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着“知”与“行”两个方面.重视道德修养中知行的统一,强调身体力行的重要性,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此,在道德教育中,应当倡导知行统一,鼓励力行践履.  相似文献   

13.
当前 ,大学生道德建设中存在着知行不一的矛盾。这主要是在道德建设中没有重视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所导致的结果。道德建设的成效不仅仅取决于道德知识、道德规范的传授或掌握程度 ,而是更多地取决于受教育者将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和自觉的行动的程度。美育以其特有的作用 ,加速了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向道德行为的内化 ,因而对道德建设的知行统一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活动课程为基础实现德育与心理教育的结合是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亟待探索的崭新课题.教育实验证明,活动课程中德育与心理教育结合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应从认知发展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全面指导与个别指导、阶段性与连续性发展等方面的统一来实现在活动课程中德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促进大学生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认识理解“礼仪”及“礼仪教育”的基本含义基础上,阐述礼仪教育的社会功能及其与德育的关系,提出把礼仪教育作为加强德育实效性的切入点,有效解决知行统一的问题,引导大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内在素质优秀,外在形象良好,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知行关系失衡是导致写作教育低效的主要原因.这种失衡在写作教育的观念、教材、教法等方面都明显地表现出来.写作教育既然是教育的一项科目,就必须遵循教育的普遍规律,并尊重写作的特殊性.写作教育要达到"知行合一"与"知行并进",应该从新的理论背景下创新教育理念.知识形态上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的并进,思维方式上的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的并进,训练内容上知识领会和技术运用相结合,应该成为当前写作教育的三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德育实践课程是高等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延应被限定为对学生品德发生影响的一切实践活动,其内涵应被规定为以学生全体参与性活动为主的课程。德育实践课程对于解决以往教育那种“空洞说教”、“机械训练”和学生缺乏自觉纪律与责任心的知行脱节问题是一个新思路,是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的德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注重德育工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是必要条件,良好的思想品质是最终目的;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地位与作为德育工作有力辅助和补充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现明显的年级特征,即表现为:自我同一性形成期在大一、大二学生中的“危机”显现;自我同一性发展确立期在大三、大四学生中的“危机”改善或解决。因此,加强德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人文关怀只要从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入手,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相结合,吸收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就必然产生“双赢”乃至“多赢”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人格塑造,既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更是心理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意义深远。在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中对于人格概念及人格塑造的阐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在人格塑造方面“双育”的渗透与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