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陆游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以诗词创造了雄浑豪放的风格,显示了坚贞悲壮的民族气慨。他用诗歌唱出了复兴祖国、收复中原的顽强信念,抨击了投降派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种种罪行,抒写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陆游的9300多首诗作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首爱情诗词。这就是《菊枕诗》三首,七律《六十八岁重游沈园》一首,七绝《沈园》二首,七绝《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宋诗选注》在选录陆游的《沈园二首》时,将二诗的前后位置进行了调换,又将沈园非复旧池台一句中的非字改成了无字。这两处改动,很有可能是钱钟书有意沿袭了清人严长明《千首宋人绝句》中的改动,而严长明又当是本于周密《齐东野语》中的相关记载。二诗位置的前后置换,使原作结构更加完美;而非改为无,却使声音效果较原作略为逊色。  相似文献   

3.
陆游晚年心中有桩隐痛,一是不忘中原失地,二是难忘早逝的前妻唐琬,对唐琬的一腔真情,集中地反映在他的一组“沈园诗词”中,自沈园相会一直到陆游八十六岁去世,这份围绕沈园的感情未曾断绝,这充分证明了陆游乃是天地之间至情人,无论对国事,还是对爱情,都是一往而深,至死不渝。  相似文献   

4.
忆沈园     
乌篷船穿过桥洞,慢慢划近沈园的时候,不由敛了喧哗,周遭一下显得沉静。顺着船后还未散尽的水纹,皱眉搜寻《钗头凤》,怎么也只记得起“红酥手,黄藤酒”头一句来,再有就是上下阙结尾的“错错错”和“莫莫莫”。若不到沈园,这一千古爱情绝唱,不知会封存到记忆的哪个角落去了。沈园  相似文献   

5.
[忆秦娥] [豆叶黄]疑为早期词作陆游现存早期词作,不少专家首推[钗头凤](红酥手);认为此乃陆游与前妻邂逅沈园之题壁词.吴熊和师《陆游[钗头凤]词本事质疑》一文,力辨其非,极有见地.据此,则当推[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但笔者以为,早于[青玉案],尚有[忆秦娥]一首和[豆叶黄]二首,不能忽视。词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与狄金森分别被誉为中国和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诗人。她们二人现实生活中的爱情经历不同,但都对美好爱情有着追求与向往,二人用自己的方式述说对爱情的真切感受。同是表达爱意,李清照含蓄委婉,而狄金森大胆直白。在意象选取上,李清照选取的意象含蓄,发人深思,多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赋予深层次含义,尤其善用"花"这个意象;而狄金森选取的意象简单明了,灵活多样,富有想象力。通过对二人爱情诗的对比,可以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下找到二人共同的女性意识,引起人们对爱情的共鸣与思索。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中的"火"意象是一个充满了诗意想象的文化意象和生命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生命精神。一方面,它是宇宙元素和生命能量的象征;另一方面,它是爱情的象征。从文化内涵和生命精神的角度研究中国文学中的"火"意象,是为摆脱当今文学研究中技术化和实证化弊端的一个努力。  相似文献   

8.
在绍兴沈园陆游纪念室内,有一副楹联光彩耀眼,令人瞩目: 禹迹问遗踪,犹传临水惊鸿句; 燕然寻梦路,未死冰河铁马心。这是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1964年9月为绍兴文管处结撰的。清秀圆润的行草,倾注了夏先生即瞿禅师对陆游的一片深情。上联立足沈园(陆游有《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诗),寄  相似文献   

9.
陆游的爱情悼亡诗词,一向尚无系统、完整地整理研究。由于时代所限,陆游对自己的爱情悲剧,诸多忌讳,不便明言,因而发为篇什,也就隐晦曲折。这就给后人的解释带来了困惑,以致产生误解。马天祥副教授针对这种情况,写了《生离死别,遗恨绵绵遣悲怀——陆游爱情悼亡诗词系年考释》一文,收此类诗词14首,加以比次系年,并作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考释,对一些诗词的真伪问题,进行了辨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还对一些旧说,提出了商榷意见。所有这些,无疑对陆游诗词的研究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神女是当代汉语新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神女意象的源头可追溯到《山海经》的相关记载。在当代新诗中,这一意象获得多方面的诗意建构、民族整体经验以及个体经验的注入。诗人对神女情感体验由爱情至亲情的变化,由依附于神话、地域转换为独立的精神象征。在追溯其文学渊源的基础上,梳理出它在当代新诗中的演变特征及规律,进而透视出当代新诗中传统诗歌意象的诗意嬗变,勾勒出一条较为清晰的微观线索,同时对一些相关诗作在此线索中进行了全新阐释。  相似文献   

11.
"梧桐"作为常见的植物意象之一,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不仅具有久远的自然生命属性,而且还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属性和丰富的文学审美属性;白朴对"梧桐"意象的独特理解,使其在元杂剧《梧桐雨》中具有特殊而深厚的意蕴和作用,首先是渲染了李杨伤感凄苦的爱情,其次是对李杨不伦之恋的讽刺,最后是对人生世事无常的感叹。  相似文献   

12.
富庶而迤逦的家乡山阴(即今天的绍兴市)让陆游一生为之魂牵梦绕。他的诗歌蕴藏着对家乡的深刻感触,或赞叹家乡风光,或怀念故旧亲情,或追忆旧爱。以镜湖、沈园为切入点,从文学地理角度对其诗歌进行分析,通过梳理陆游诗中的故乡名胜,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内涵,以期从一个侧面揭示陆游诗歌与地域文化的印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边城》在翠翠和傩送的爱情过程中营构出鱼、雨、声音、虎耳草等性意象,把爱情中的生理因素诗意地烘托出来。这是对中国叙事文学的一种贡献。  相似文献   

14.
《边城》在翠翠和傩送的爱情过程中营构出鱼、雨、声音、虎耳草等性意象,把爱情中的生理因素诗意地烘托出来。这是对中国叙事文学的一种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的《锦瑟》与张枣的《镜中》,分别是我国古典诗歌与当代诗歌的优秀作品。二者以"追忆"与"后悔"的怅惘为情绪主脉,通过富于诗意的意象营造出伤感而唯美的情境,在意象组合的跳跃与迷离上有着某种相似性。然而同一情思在不同时代的诗人笔下却又摇曳多姿,比如意象选择的"内向"凝聚与"外向"延伸,抒情路向上的单向与双向等,从而呈现出别样的风情。阅读这样两首作品,使人相信这个民族的一缕诗心未断绝,古典诗歌也必将在现代诗歌语境中获得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关于《钗头凤》的纠纷聚讼,近年来有一些分歧,经考辨,本人认为陆游前室唐琬应为北宋名臣唐介曾孙女,其父为唐意而非唐闳,籍贯江陵而非山阴;陆、唐婚变原因为陆游进士被黜,陆母迁怒于唐琬而非婆媳不和。《钗头凤》非为陆游蜀中冶游之作,应是绍兴辛未岁三月与唐琬沈园重逢后之题壁词。  相似文献   

17.
毛传、郑笺对《诗经》中"鸟"意象的训诂具有汉代经学阐释的基本特征,不仅通其名实、状其形貌,而且辨其修辞、明其义理。其对"鸟"意象所作的符合儒家美刺原则的选择性训释,确立了《诗经》中"鸟"意象与诗意之间的比兴关联,对后世传统诗学中有关"鸟"的意象、主题等方面的传承,都产生了极其深刻而又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赛珍珠小说"土地主题"的探讨总是离不开对"母亲"意象的文学研究。实质上,"母亲"意象和"土地"意象一样,既是赛珍珠赖以创作的原型,也是她的创作结晶。两者血脉相连,融会贯通,达到几乎不分主体与喻体的境界。到赛氏创作《母亲》时,其作品对"土地"意象的处理又有了别开生面的文本表现,即借着"母性"和"土性"的交融、借着人性的升华,作家完成了独特的诗意空间的营造。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瞬间融合的结果,而一首诗歌是动态意象和静态意象的有机结合。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千古名诗,而对于此诗的翻译可谓"唐诗英译百花开"。目前的译本对《江雪》的意象结构未做深入研究,译者大多把这首动静意象结合的诗歌译成一首静态意象诗。在给出新的译文的基础上,提出了诗歌的翻译方法,即剖析其意象结构,把动态意象和静态意象巧妙结合起来,形成意境,从而表现原诗所要传达的情感。诗歌翻译的原则是准确再现原诗意象结构,再选择恰当的语言手段实现此目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20世纪初的美国南方作家,经典短篇小说之一的《献给爱米莉的玫瑰》,是美国作家威廉姆.福克纳的扛鼎之作。自出版以来一直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和推崇。学界对该文本的内涵进行了多种角度的解读。但仍存在着新的研究空间。本文从"魔鬼情人"原型意象角度解读《献给爱米莉的玫瑰》,探讨爱米莉为了爱情的"玫瑰"而做出怪异凶残行为的深层原因,以表达对南方没落贵族女子爱米莉命运不济和爱情不幸的深切同情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