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学学科是湖北民族学院的特色学科与优势学科,一直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1997年,民族学被批准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2004年3月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民族学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3年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依托本学科建立了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期,伴随着西方民族学与人类学学科的诞生,生态民族学理论从西方传入中国,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我国生态民族学研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特征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总结我国生态民族学学科及其研究中取得的经验,反思生态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缺漏,以期推进生态民族学学科建设。目前,我国的生态民族学研究依然存在研究议题泛化、跨学科性关联不强、全球化视野不够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生态民族学研究还需加强跨学科(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研究与整合研究;加强全球化视野下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和加强生态民族学学科理论建设与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民族学民族学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建有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中西结合部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创办了《土家族研究》学术刊物。该学科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12人。形成了稳定合理的学术梯队。学科成员立足于中  相似文献   

4.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群的建设与发展一、建设意义中国民族学学科是我国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就是说,它既有自己独特的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又直接服务于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社会发展与国家的民族工作。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四大文...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大学根据其学科发展战略规划,于2007年6月成立了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学院现有民族学和社会学两个系,设有民族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三个本科专业和一个民族学二级学科硕士点、MPA民族班专业硕士学位点。全院现有教职工27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5名;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14内蒙古大学根据其学科发展战略规划,于2007年6月成立了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学院现有民族学和社会学两个系,设有民族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三个本科专业和一个民族学二级学科硕士点、MPA民族班专业硕士学位点。全院现有教职工27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5名;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14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职人员6名。目前,学院已形成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成立以来,本着质量、特色和创新的办学理念,通过梳理现有资源,凝练出八个研究方向,分别为民族学学科的北方少数民族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蒙古族宗教现状研究、蒙古民俗与口承传统研究以及生态与生计研究;社会学学科的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民族地区社会问题与文化变迁、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与制度变迁和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研究。通过以上研究方向的确定与建设,为学院...  相似文献   

6.
民族学 民族学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建有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中西结合部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创办于《土家族研究》学术刊物。该学科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12人。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民族大学民族教育学学科是在民族学一级学科目录外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201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本学科学术团队由19人组成,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3人,84%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相似文献   

8.
杨建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是兰州大学民族学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本文通过回顾他的学术人生历程和学术成就,探讨了他将历史学与民族学相结合的独特的民族学思想和研究方法,阐明了他基于与西方人类学相比较而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学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回到民族学──中国民族学的学科特征和学科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到民族学──中国民族学的学科特征和学科优势黄惠焜1995年9月15日至19日,中国民族学学会在大连召开了主题为“中国民族学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学术讨论会,着重研讨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口民族学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问题,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民族地区现代化过...  相似文献   

10.
2012年3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延边大学民族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以下简称博士点)正式成立,成为我国东北地区第一个民族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本博士点是在2006年批准通过的延边大学一级学科民族学硕士点的基础上建设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的民族学人类学世界大会将在中国昆明举行。中国学界应该从现在开始启动强化训练程序。本文论述民族学的学科对象、学科方法论、学科地位及其在当前中国的应用领域,供有志于此的学界同行参考。本文指出,民族学作为改革者的科学,具有参与社会转型期文化重建的使命。在多民族统一的中国迈向全球化、实施西部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民族学能从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弱势群体和少数民族权益等方面促进中国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要的应用价值。政府应注重民族学的学科建设和应用,学界应注意民族学的人才培养和知识更新。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研究团队现有教职工85人,专职教师7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1人,在读博士3人,有硕士学位的23人,5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100%。作为学科发展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中心任务,外国语学院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有计划选派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院校进修或培训,同时鼓励教师积极提高学历层次,加大师资建设投入,以学科发展为龙头,加大教师培养力度,组织教师到国内外大学进修考察或攻读学位。四年来,先后有10余名教师赴英国、美国考察学习,接受语言习得理论、英语教学法、教材评估、教学…  相似文献   

13.
民族学作为研究民族群体及其文化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对一个学科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的认识,往往对建立科学的学科分类体系,进行学科界定,有着直接影响,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对于各相关学科的发展都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本文仅就民族学的地位及其与社会学的关系进行简略分析,以就教于各位方家学者。 一 民族学是研究民族群体及其文化的社会科学学科,她的独立性是不容置疑的。民族学并不是一个少数人发明和使用的生僻名词,相反,这一词汇作为一个学科名称早就得到各国学者的共同认可,民族学百多年来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共同承认的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14.
完善我国民族学学科体系之我见李绍明当前,我国对民族学学科认识的分歧,归纳起来无非两种意见:其一,以国家教委的规定为代表,认为民族学是一门完整的社会科学,虽对其归属尚有争议,时而将其纳入历史学,时而又将其纳入法学中,但总的说来,尚无有损于该学科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民族学 民族学学科信托于学校民族研究所和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建有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民族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民族研究所系列学术活动述略白兴发当今,民族学不仅对传统学科诸领域进行更富广度和深度的研究,面对种种纷繁而新奇的一系列社会课题,也受到重视而收入研究视野。为了民族学自身的建设和繁荣,提高研究人员的科研水平,开拓研究视野,云南省民族研究所94—95...  相似文献   

17.
民族学是为实践服务的一门科学。根据我国民族学发展状况,我以为组织人员按民族各编纂一本百科全书以及建设一些民族学博物馆,是当前这门学科为实践服务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其研究水平所必须。本文仅谈谈建设民族学博物馆问题,并侧重谈一下创建藏族游牧部落博物馆的问题。 一、勃兴的民族学博物馆 民族学博物馆是专门搜集、收藏、陈列和研究一个民族或若干民族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实物,或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某一时代社会制度的实物,或反映一种文化专题的实  相似文献   

18.
曹毅(1954-),男,土家族,湖北来凤人,湖北民族学院教授,民族学硕士生导师,省级重点学科民族学学科带头人。出版《土家族民间.文学》、《土家族民间文化散论》等专著,并获湖北省民族学会“优秀著作一等奖”。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了《土家族原始意识形态的原点:生命意识》、《土家族的白虎文化》等论文70多篇,其中1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完成了《中国民族文化大观》、《土家族民间文化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9.
《延边大学学报》2007,40(3):F0002-F0002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成立于2005年4月。目前,已经形成以哲学、政治学、文学、历史学和管理学等为主的学科门类,与此相适应设有政治系、中文系、历史系和正在筹备建立的社会人类学系。学院现设有世界史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民族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住授权点;设有外国哲学、国际政治、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世界史、专门史、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史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等9  相似文献   

20.
近期国内学界对于“中国学派”问题有较多讨论。李绍明在民族学学科发展中属于承前启后的一代,对学科重建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对于建设“中国学派”,李绍明身体力行,发表过不少精辟论述。当前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实际,一如李绍明数年前所说,仍无学派可言。我们与其抽象地讨论“中国学派”,还不如在建构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传统”方面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