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面对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的过度弘扬所陷入的理论困境,以及主体性原则在实践中的无度发挥所招致的灾难性后果,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体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致力于解构作为现代主义深层本质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解构现代主体性的同时,又努力在现代主义的"废墟"上重建自己的后现代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对后现代主义的特征的几点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体性,推崇非理性,反对普遍性或同一性,就其实质来说是一种自然中心主义的观点。这种自然中心主义批驳人类中心主义中的个人主义有其有价值的一面,但后现代主义者并由此走向极端,完全抛弃主客体的区分,否定人的主体性,这将不利于人类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阻碍主体对自然的改造。  相似文献   

3.
论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的合理性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学界目前对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的探讨,多侧重从其否定、摧毁之层面着手,面对其建设性的内涵则重视不够.事实上,后现代科学哲学家中的激进派、建设派代表人物对于"科学”的论述新颖而独特,其中两种典型科学观对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确立面向未来的科技发展战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当前,关于后观现代主义科学观的理论与应用价值问题,应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大卫·雷·格里芬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重要思想,是一种从科学层面讨论问题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是要在修正现代世界观的基础上,建构一个与之互倚的后现代世界,也就是他所说的后现代科学、后现代精神和后现代 社会。  相似文献   

5.
阿多尔诺哲学尤其是美学总体上属于现代主义 ,与后现代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 ;但他的否定辩证法具有大量的后现代主义思想 ,表现出后现代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可以分为否定性后现代主义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两个向度。分析了这两个向度后现代主义的特征,目前中国还主要面临着如何实现现代化问题,但可以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体裁 ,编史小说以史实为虚构材料 ,造成历史文本与小说文本传统界限的模糊 ,从而实现了后者质疑、瓦解、否定前者的后现代主义审美目的。文章以加拿大作家鲁迪·威伯的小说《大熊的诱惑》为例 ,阐述了编史小说的这种颠覆历史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后传入中国的后现代主义,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提供了新思维、新视角,但也造成了教育教学的一系列理论困惑,具体表现为后现代在中国是出位还是切时;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否定还是反思、维护;后现代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是相似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超越;对现代、后现代两种教育理念要兼收并蓄还是偏于一端;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人格的培养起冲击作用还是具有指导价值等。这些理论困惑的不解决,将严重影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否定观的分析,考察了后现代主义从否定形而上学到否定理性观念,进而否定主体,否定知识,从虚无主义走向主观主义的基本历程。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美学与"审美现代性"的内在矛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美学对于审美现代性的反对首先从审美问题的外在结构出发,寻找社会权力结构在审美主义中的体现;其次,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倾向导致了对传统哲学话语的消解,而后现代主义美学也以同样的方式对现代主义美学话语进行了具体的批判;最后,后现代主义美学与当代激进社会理论的联系又为这一批判增添了更多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1.
詹姆逊的文学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阐释学,使他介入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分析,面对后工业社会"文化的扩张",他进而转向了对世界范围内后现代主义文化发展的关注,对后现代主义各阶段文化的特征做了极为具体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科学是万能的 ,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然而 ,正当科学气宇轩昂地昂首阔步于地球上时 ,却遭遇到后现代主义的当头棒呵———科学祛魅。科学祛魅了吗 ?后现代的科学返魅观能否使科学返魅 ?抑或它是伪装的现代性 ?后现代在批判现代科学的同时 ,是否会导致神秘主义的再现 ?这些疑问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3.
尽管后现代主义本身和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人人言殊 ,但后现代主义既和传统观念 ,又和现代主义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从后现代主义与传统观念的关系以及与现代主义的关系看 ,后现代主义既是一种体现了文化主导性根本变化的社会文化思潮 ,它本身也必将被更新社会文化思潮所超越和取代  相似文献   

14.
2 0世纪 3 0、40年代相交时期 ,中国的现代主义诗学建构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穆旦为代表的现代诗人注重吸收西方现代主义“否定性美学”的精神内核 ,突破了中国旧现代主义者从技法、内容上强行拼凑西方话语于中国现实之上的僵硬模式。穆旦探索的每一步都突出地切合了现代诗的社会批判和主体独立的要求 ,对中国现代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涵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人们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的讨论主要局限于现代小说这类文体上,而没有充分注意到中国现代文学在文体方面存在的多样性的特点。中国现代戏剧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在很早就对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予以关注的,特别是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之一的洪深曾经系统地从理论上对中国现代戏剧的"现代性"做了分析和总结。在当代学者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时,这一点几乎无人提及。这既不符合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实际,也不利于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唯美主义是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必不可少的过渡阶段和中间环节 ,在文艺理论发展史中具有特殊地位与作用。唯美主义理论的局限性导致了文艺批评界对其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唯美主义产生、发展、衰落过程的全面分析 ,不仅有助于对其上承古典文论、下开现代派先河之历史作用的认识 ,而且也有助于对该流派作出客观、公正、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唯美主义是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的必不可少的过渡阶段和中间环节,在文艺理论发展史中具有特殊地位与作用.唯美主义理论的局限性导致了文艺批评界对其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唯美主义产生、发展、衰落过程的全面分析,不仅有助于对其上承古典文论,下开现代派先河之历史作用的认识,而且也有助于对该流派作出客观、公正、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浅论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独特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社会文化运动或文化思潮。在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问题上 ,大致有三种观点 :一种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彻底决裂 ,另一种观点是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后现代主义 ,还有一种观点是既强调二者的断裂 ,也说明二者的连续性。前两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两者的独特关系在于它们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断裂是建立在联系的基础上的 ,只不过这种联系相对于断裂来讲 ,后者更为突出而已。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谈话》含纳着现代性的底蕴。民族性与世界化的关系的实质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一方面,艺术有着深厚的民族性的历史基础。这一基础预先规定了一个民族艺术的发展走向,只有尊重这一走向,才能求得民族艺术的发展,才能参与艺术的世界性交流,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只有现代性才能激活传统。传统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束缚,只有以现代性去解构分析传统,才能使传统资源最大限度、最大时效地为现代性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面对光怪陆离的、碎片化的晚期资本主义现实,晚期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在对资本主义的具体批判过程中,特别强调了辩证法的历史性、实践性和否定性,倡导要以辩证的态度处理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