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本质:不确定性和虚构性,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的持续,有它的独特性,它解构了现代主义的主体性和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后现代小说是一种文本、一种叙事,因此它是虚构的。后现代主义表面上已偃旗息鼓,但它的文学理念、思维方式已溶入我们的血液中,它的某些元素还出现在文学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思潮,它源于现代主义,又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和超越,它在批判和解构现代主义以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种种弊端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后现代思维、方法与精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迪与借鉴作用。后现代视域下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应当坚持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建设性批判原则、历史进步的乐观主义原则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后现代主义对西方现代人文主义主体性原则的消解,不同个体在后现代社会逐步失去存在的确定性根基,价值论上的虚无主义乘虚而入,成为现代社会人类的一个精神困境。庄子哲学对语言系统的破解极具后现代主义解构精神,但是,庄子哲学在解构名和言以后,却开辟了"道通为一"的生存之境。这种境界的存在使得庄子哲学在化解当代虚无主义、重建人类生存意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的姿态是反叛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呈现出一种狂欢、非理性和不确定的景象.就其实验性、激进性、解构性而言,是对西方现代性的一种"反叛",但实质上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巅峰状态,它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后现代艺术作品在注重技巧的精深细腻方面,与传统也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5.
在后现代主义美学与文化、哲学、政治经验相互交织的视域之中,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继承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批判主题,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国家权力和政治制度进行了激烈批判,并且延伸到对于为政治所操纵的宗教、科技的批判.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还表现出其商业化的一面,在对现代性进行批判和解构的同时解构了自身批判的严肃性.这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现代性批判的两面性.在美国作家冯内古特、纳博科夫和品钦等人的作品中,这种现象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力图消解现代主体性,而新自然主义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则把主体性从人引向自然。"自然的主体性"所包含的重大的理论价值在于对近代主体性形而上学的自然主义消解,在还"自然之魅"的同时,还人以真正的生活世界。这种消解的可能性来自对主体性的存在论追问与重新理解。  相似文献   

7.
在解构和“处决”了现代主体这一社会的至高无上的建构中心之后,后现代主义者却不能回避主体缺失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中,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流落出对人的“主体性”重建的倾向,本文在简要回顾了西方哲学中主体性的发展历史后,对此倾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故事新编>中,古今杂糅,古代英雄圣人们都被拉到平凡琐碎的现实生活中.鲁迅的幽默、调侃和戏仿(鲁迅自称为"油滑"),让现代读者感到"大话"和"无厘头"的味道,导致了认为<故事新编)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或"类"后现代主义特征的观点.从表现和实质两个层次客观辨析<故事新鳊>与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本的关系,同时详细分析比较鲁迅与后现代主义者在文本中解构历史上体现的思想差异.  相似文献   

9.
西方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新发展。在观念模式上,后现代主义小说首先表现为对世界本身的荒诞性"超越",从而展示小说的虚构本质、解构世界的意义本质、超越写作的技术本质;在语言模式上,它则直接指出语言就是虚构的,是通过语言在阅读语言本身,即所谓"话在说人",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写作和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10.
德里达的"解构"和"播撒"质疑一切以终极价值和超验神学、中心话语权力或主体中心权力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在现代主义批判法权宗教和后现代主义质疑一切先验体系的双重境遇下,本文从宗教的社会性、人文性、超越性和社会的"宗教性"四个方面重新理解宗教入手,探讨现代西方宗教社会学如何重立宗教价值、重试基督教内在超越;其中"宗教性"的提出,显示西方现代宗教社会学积极重构个人与社会秩序之平等关系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建筑是对现代主义建筑在全面反思的基础上完成的反叛和超越。它抛弃了后者对功能主义、纯粹主义、标准化和模式化的追求,转而走向复杂、含混、多元、反讽和戏仿等后现代风格。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型绝非仅是美学风格的转型,更是在西方社会由生产主导转向消费主导以及由精英主义转向民粹主义的大背景下实现的文化政治的转型。从建筑领域审视这场现代与后现代之争,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西方社会近百年来的这两种最主要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2.
一、模式概说何谓“流观”?就是“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观念。房龙曾说中国人不懂得焦点透视①,初闻确有贬损之意,但这又是一个十分客观的说法: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从以大地,上下为中心出发的宇宙观念,不但在神话哲学里,而且在华夏美学里都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美学思维,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汪曾祺是一个既在潮流之中又在潮流之外的独特存在。评论者在谈到当代小说的“游戏”性质时,主要始于“现代派”、“先锋文学”,而忽略了汪曾祺的小说。笔者试图从游戏姿态、游戏心理、游戏手段和游戏取向四个方面分析,表明汪曾祺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进行了结合小说与游戏的最初尝试。  相似文献   

14.
典型”作为“他者形象”,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为文本”过程的表现,中国当代文学中,典型人物的非中心化“他者”形象,是后现代主义对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解构的表现;典型事件向他者视角的演变,在于后现代主义对“元叙事”的消解;典型环境演变成为“平面化的‘他者’在场”,源于后现代主义对深度的消解。与此同时,典型作为他者的文化形态也出现了“泛精英、大众、反精英”形式,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拆解,能够发现“精英-大众-反精英”的过程也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文”的不同层次表现。  相似文献   

15.
审丑是对审美的解构,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作为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瑞森可以称得上是后现代主义时期的"丑"艺术家。她最早发表的两部作品——《最蓝的眼睛》(1969)和《秀拉》(1973),深刻地反映了美国黑人处在当时时代夹缝中的"丑态"。莫瑞森在这两部作品中通过对外表之丑、语言之丑、意象之丑和自然之丑的描写揭示人物的人性之丑和人生之丑,并最终把矛头指向历史之丑。审丑是一种艺术手段,其目的是在认识丑的基础上,呼吁人们去颠覆和解构"丑"的社会秩序和伦理价值,重建新的社会秩序和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6.
《白雪公主后传》是一部经典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小说中作者巴塞尔姆刻意突出了主人公白雪公主的秀发,借此意象对传统观念中美的概念进行颠覆。小说通过刻意制造白雪公主头发之美与现实形象的巨大反差,扭曲了经典童话中的形象之美;再通过他人对头发的反应,折射出后现代社会中人们精神的贫瘠,揭露人心的麻木与空虚,对心灵之美提出质疑;最后借小矮人对头发的感慨,展现现代人毫无目标性的生活,解构生命之美。巴塞尔姆推翻了经典的形象,颠覆了美的概念,显示了后现代主义反传统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发展,现代主义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主张人类天性的回归、人与世界共存、价值多元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深刻地影响着设计领域的方方面面,它拓宽了包装的层面、更新了包装的表现手法、创新了新的艺术语境和设计语言,从而赋予包装以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庞德现代主义诗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埃兹拉·庞德以其译作《华夏集》为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结合创造了契机,为汉学西渐作出了贡献。本文通过对庞德的诗歌和汉诗英译作品中所体现的现代主义诗歌美学与唐诗美学所体现的现代诗性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阐明中国古典诗歌美学和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美学的互通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解构与重构:后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考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波林·罗斯诺曾说过“后现代主义像幽灵一样时常缠绕着当今的社会科学。”当今主流学科与思想几乎均成为后现代主义批判的对象,公共行政领域亦不例外。当然,这固然有后现代主义先天的质疑和否定本性之故,不过现代公共行政的种种危机更是其受到冲击与挑战的内在原因。面临着价值将亡,公共行政进行后现代价值重构成为其获得新的合法性的唯一方略选择。本文试从一般后现代理论开始,经过对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危机的论述,然后过渡到后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重构,最后落脚到后现代公共行政之于中国的价值意义,希冀能通过解构与重构两条逻辑主线来将后现代公共行政的价值作一番全面考量。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及其道德教育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是 2 0世纪末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 ,它以其丰富、新颖、独特的思想冲击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思想包括多元化的视角主义 ,反对权威主义 ,有机论的世界观 ,其对道德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