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试论墨子的文艺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小生产者利益的代表,墨子创立了与儒家学派对立的墨家学派。在文艺美学方面,他提出了以“非乐”为核心的、同儒家文艺审美观针锋相对的理论观点,使墨家美学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占据了令人瞩目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儒家和道家在先秦号称“显学”。但从汉代开始儒家思想占据正统地位,统治中国思想界达二千多年,但这期间儒家也面临着挑战,也需要吸收其他思想,其中对道家的吸收最为典型,使儒家和道家在政治旨趣和人生态度上,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使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3.
儒家德育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实施“以德治国”的中介手段和本质内容,也是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基本原因之一。儒家认为, 以道德教育作为治理国家的主要手段比刑罚治国更得民心, 更易于长治久安。这一理论可称为“德治- 德育”理论。儒家德育思想中的“学而优则仕”和君子人格等内容, 对中国封建社会发生了深远影响。研究和评析儒家的传统德育思想, 或许给我们今天宏观认识德育事业的深远意义, 提供一种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4.
韩愈刺潮时间很短,治潮政绩不算突出,对潮州和潮人也没有好感,甚至恶语相向,但却形成今日“潮州山水皆姓韩”的局面.究其根本原因,是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占据核心思想地位,宋代儒家学者不断地推波助澜,使韩愈在儒学传承中的地位被越抬越高,最终把韩愈治潮这段历史塑造成儒家治世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经过汉初七十余年的文化复兴及文化整合,至西汉中期,儒家法律文化占据了法律文化的主导及主流地位,儒家法律文化深刻地影响了汉代法制的各个环节.儒家法律文化对汉代司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郡县官吏司法的儒家化方面.两汉郡县官吏在儒家伦理法观念、"无讼"观、"身正令行"观、德刑观及"恤刑"观的影响下形成了"春秋决狱"、综合治理、道德感化、调处息讼及"哀矜折狱"的司法之风.两汉郡县官吏司法的儒家化影响中国古代儒家化的司法传统及司法制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道德与人──伦理学思考札记杜振吉1.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儒家道德。儒家道德学说在道德和人的关系问题上,将道德神圣化,似乎神圣的不是人,而是道德;不是道德为人服务,而是人必须无条件地听命于道德。而道德是什么呢?道德又仅仅被理解为一种...  相似文献   

7.
从个人道德完善的角度出发,儒家对经济是轻贱的;但在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视野中,儒家对经济则表现出足够的重视。无论是轻贱还是重视,经济并不是儒家所关注的目标,仅仅是他们实现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的手段和工具。经济在儒家中的这种可怜地位可以作为中国经济两千年来艰难发展的一种注释。  相似文献   

8.
论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科技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萌芽并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受到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儒家的价值观影响科学研究的动机;二是儒家经典是科学研究的知识基础;三是儒家的经学方法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从总体上看,儒家文化对于古代科技的积极影响是占主导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法律的历史进程,是儒家伦理道德与传统法律相融合的进程.在这一融合进程中,儒家伦理道德占据着主导地位,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以律令的形式出现于传统法律中,使传统法律成为维护儒家伦理道德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里,儒家思想文化占据着核心地位。张謇的主体性文化性格特征是忠、信、笃、敬、仁、义、礼、俭、忍、慎。长期的读书、科考生涯使他饱览了儒家经典著作,经史子集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传统的思维模式、儒家的思想教化和伦理纲常,对张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因而张謇的文化性格被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同时,他丰富的阅历也是他文化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文化传统对当代女性成长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在女性问题上,由于传统儒家妇女观的作祟,女性一直居于第二位的处境,致使其整体素质低下,社会地位卑微。近现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意识有所提高,部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并发挥出应有作用。但从整个社会角度衡量,女性的整体地位水平不高,男女平等尚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12.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其价值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和民族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儒家价值思想是通过对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认知价值和实践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论述 ,突出了道德价值的核心地位。这种价值观既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优点 ,又具有不可忽视的缺点  相似文献   

13.
不管怎样认识儒家诗学儒家诗学,在中国古代占据主体地位确是不争的事实。本文对“诗可以怨”的另一相辅而又相成的命题——“怨而不怒”的诗学精神、诗学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怨而不怒”包含了文学本体论、创作论、作品论、批评论等多方面的诗学内容。本文的意图,一方面是对钱钟书先生没有谈及的问题作一补充,另一方面就前人及时贤对这一命题过多的指责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4.
以儒家道德教育为主导的中国传统德育一直在封建社会里占据着统治地位。在近代欧风美雨、坚船利炮的冲击下,中国传统德育经历了从观念到制度,再到实践的漫长转型过程。究其实质,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德育观与中国传统德育观相互冲突和融合的产物。探讨中国传统德育转型过程,有利于正确看待和处理德育的继承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传统德育的创造性转化以及西方德育观念的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陶文娟 《东方论坛》2014,(6):127-128
正具有明显伦理本位特征的儒家思想,两千多年来在中国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致中国当代伦理仍与儒家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近十余年来,关于儒家思想与儒家伦理,学术界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代表性著作如杨清荣《经济全球化下的儒家伦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黄慧英《儒家伦理:体与用》(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杜维明《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三联书店2013年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中国女性地位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儒家女性观的一些负面影响下,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女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地位的不平等,使得儒家女性观的消极作用显露无疑。  相似文献   

17.
社会现代化的中心是经济的现代化。由于经济行为的主体是人,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无疑直接引导着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人们在寻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时,不能不追溯到社会的经济伦理。反思中国传统的经济伦理显然应该从儒家开始,因为儒家由于官方的提倡和标榜,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万流归宗的统治地位。因而研究儒家经济伦理与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和现代化的关系意义重大。儒家的经济伦理对于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什么作用呢?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响亮的口号便是“打倒孔家店”,认为正是儒学传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只有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才能救中国。这种看法现在依然很有市场。然而,亚洲四小龙的崛起被认为是儒家资本主义的成功。孰是孰非?严酷的事实迫使我们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将儒家伦理化约为差序格局,认为儒家伦理不能适应陌生人社会,这种判断只是关注了儒家的血缘亲情伦理和礼的差别性待遇,而没有认识到儒家伦理的多重维度。事实上,儒家在人与人之间、在自我与他者之间还建立了普遍性的关系伦理、交往价值理性和相与之道,这种伦理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效,而且对中国现代陌生社会和陌生人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也是有效的。通过儒家关系伦理和相与之道的多重图像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创始人,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五四时期,李大钊同志悉心研究了中西文化问题,并且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对近代中国文化具有深远影响.对此问题,本文试作此初步探究.一在中国封建文化中,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占据着统治地位.它不仅是历代封建社会实施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专制政治的思想理论基础.从封建皇朝的统治者,到民初的袁世凯和北洋政府,都利用孔教为反动政治服务.为此,在新文化运动兴起之时,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在实际历史上韩信虽然死于政治权力的斗争,但由于韩信占据着某种道德高点,在传播过程中道德权力逐渐超越政治权力占据上风,表现为精英阶层和民间社会多从正面认可韩信形象.以“崇德”为重要特征的儒家话语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有极高的话语权力,当司马迁以有德与否的潜在标准来记录历史人物的相关经历和事迹时,他已经获得了这种巨大的权力,这也是决定韩信形象传播走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