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实现低碳减排的主要战场。建立低碳制造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可对我国制造业的低碳发展进行定量的研究评价,并从制造业低碳经济、低碳技术和低碳环境三方面分析对碳排放的影响。我国的低碳制造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未来,我国的制造业既要保持高速发展,同时也要向低碳经济转型,发展低碳技术,调整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2.
发展低碳经济是近年来世界能源、政治、经济、环境等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最近几年,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时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现存的突出问题及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相关关系的实证与计量,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问的相关关系为切入点展开分析,论证了经济增长与低碳发展的矛盾关系,进而有针对性地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可行性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碳排放与城市化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城市的快速发展是导致碳排放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应对气候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中,低碳城市的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在城市空间内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转变居民消费观念,不仅可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而且还会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本文对低碳城市的理论内涵进行梳理,对国内有关低碳城市发展的研究理论进行总结,比较分析国内外低碳城市发展的实践,研究低碳城市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排放领域与低碳城市的形态,试图探索低碳城市发展的可能途径和可行方案,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未来人类面对低能世界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是我国也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国内外低碳城市的实践经验分析,揭示了我国低碳经济约束下的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针对我国快速城市化、能源结构不合理等现实问题,为建设符合人类发展理想的及适应未来低能世界的新型城市提供理论支持。为了实现我国城市的低碳经济,要优化现有能源结构,加快对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降低第一产业比重,增加第二、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步取消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建立新型清洁的交通体系,倡导电动车、太阳能汽车等交通方式;设计生态的、低碳的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建筑;建立各功能区配套合理的城市景观结构,保障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人口流在城市中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基于优化的Laspeyres指数分解方法,通过考察1994-2008年我国八大行业部门碳排放量的总体趋势与特征,结果发现:经济规模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增加15Mt(百万吨),但不同行业间经济增长的边际碳排放量差异很大;经济结构重型化加剧碳排放量的增加,制造业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增加56Mt;技术进步推动能源强度下降,是减少碳排放的核心动力,能源强度每下降一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减少33Mt;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碳排放密度居高不下,能源结构变化的减排效应并不显著。但是,综合碳排放密度下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显现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迹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促进节能技术与工艺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中国低碳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吴崇伯 《创新》2014,(1):25-28,33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发展低碳农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发展低碳农业区是当务之急,应尽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农业在减少污染、增加绿化、培育碳汇方面的独特作用,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以"绿色"为抓手。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它要求人类社会改变那种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我国在面临能源和资源日益匮乏、人口众多、环境容量有限的客观现实,不得不力求实现低碳发展。这一举措既是树立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近些年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都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低碳法案,为经济社会低碳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目前我国有关低碳发展的制度安排散见于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中,低碳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及相关制度缺失的现象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低碳发展的效果和进程。我国亟须出台专门的低碳发展促进法,构建包括低碳发展规划制度、(企业)项目气候变化影响评价制度、低碳产业目录和退出制度、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制度、碳排放目标责任制度、低碳教育制度等在内的系统的低碳发展制度体系,以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公民树立低碳理念、塑造低碳文化、建设低碳社会。  相似文献   

8.
杭建伟 《社科纵横》2011,26(6):45-47
低碳城市建设是人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在分析江阴能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江阴"加快发展低碳经济,争做全国低碳城市领跑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低碳发展之路,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低碳城市建设既包含符合低碳理念的经济发展,又包含低碳理念的社会发展,是我国应对国际减排压力和缓解国内资源、能源短缺矛盾的重要手段,是城市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低碳城市建设必须要开展低碳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消费将是我国未来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污染、高排放难题,单靠转变城市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在农村实行低碳消费必不可少。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方式的现状不利于低碳消费方式的开展,实现低碳消费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农户收入水平不高;农户低碳消费观念薄弱;农村低碳消费领域资金支持不足,缺乏制度保障与引导。就此,农村居民实行低碳消费方式的主要路径包括: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加大新能源、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生活用能效率;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管与治理,提高农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广泛宣传低碳消费观念,提高村民的低碳意识。针对农村低碳消费属于新兴的理念,需要政府相关的制度创新与政策引导,建议可实行以下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新型环保能源的资金与技术投入;大力倡导并扶持农村低碳生活;建立健全低碳消费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度;逐步开展鼓励低碳消费的农村消费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1.
基于碳资本存量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学者提出了基于现期排放量及历史排放量的不同减排方案,但由于其难以调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所以不能得到普遍认可。本文提出了碳资本存量的概念,认为碳资本存量对各国当代人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它可以度量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各国应承担的历史排放责任。本文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及相关数据,计算了目前中美日三国水泥、钢、铜、铝的社会蓄积量,研究设定了上述物质的碳排放系数,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中美日三国当前物质存量所内涵的碳资本量。结果表明,虽然目前中国碳资本总量已经超过美国和日本,但美日两国人均碳资本是中国的3倍。因此,发达国家承担本国历史温室气体排放责任有其坚实的物质基础,发达国家民众承担本国历史温室气体排放也有其清晰的责任链条。本文提出全球碳减排方案的设计应包括两类账户,一是基于各国人均碳资本差异的考虑历史责任的公正账户,二是基于目前各国人口数量的考虑当期公平的平等账户。本方案的优点在于有清晰的理论依据,可平衡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并促进全球技术合作与转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的认识差异与低碳城市建设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低碳经济虽然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低碳经济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由于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发达国家强调的是绝对的低碳,而发展中国家强调相对的低碳,进而在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和模式上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无论绝对的低碳经济还是相对的低碳经济,都是为了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反映出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绿色奥运"是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三大理念之一。"碳中和"是一种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目标的环保运动,并日渐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本文分别对"绿色奥运"和"碳中和"进行深入分析,设计出将北京"绿色奥运"与"碳中和"结合的策略方案,并对2008年北京绿色奥运"碳中和"方案提出技术与经济公共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发展中国碳汇经济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效应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类生存产生严重威胁,是碳汇经济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碳汇经济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不同区域及不同领域碳源碳汇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区域碳汇价值和创造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形式.发展碳汇经济要建立和完善联合履行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清洁发展机制,尤其要注重发展中国家利用该机制问题,要制定和完善发展中国家碳汇产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明智选择,应建立低碳经济产业体系.应加强农业碳汇研究,运用和推广科学的耕作制度,改变农田的水分类型,改善施肥方式,推广作物优良品种,特别要加强玉米、水稻和草原、湿地上的作物及相关领域的碳汇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王慧 《求是学刊》2016,(6):74-86
碳排放权的法律性质不仅直接影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其他法律部门。从碳排放权立法的国际经验来看,多数国家对碳排放权的法律性质缺乏明确的定性。学理上,国外有关碳排放权学说主要有财产权说和规制权说,国内有关碳排放权的学说主要有物权说和新财产权说。财产权说、物权说和新财产权说主要侧重碳排放者的权益保护,而规制权说更加注重政府的灵活管理。根据制度绩效这一新的分析视角,我国气候变化立法应将碳排放权规定为规制权,这样规定更加符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6.
陈劭锋  刘扬  苏利阳  严晓星 《创新》2011,5(6):63-68,127
作为亚洲和世界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国,中国的低碳发展对亚洲和世界的低碳转型意义重大。在分析和总结亚洲推进低碳转型面临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亚洲推进低碳发展的基本原则、战略框架和战略对策,以便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向低碳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低碳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工业革命之后全球变暖了半摄氏度多.气候变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密切相关,而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引起的,因此,遏制气候变暖必须降低人类经济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可以采取四种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营造低碳生活;继续实行人口计划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18.
刘扬  陈怀录  陈冲 《社科纵横》2011,26(2):27-32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中,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从而保持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走一条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永续不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人类能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是能否协调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东部经济发展以及西部的开发中,存在着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破坏的问题,而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因此,在西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本文以低碳世界中的中国西部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低碳经济对中国西部城市发展的必要性,指出低碳经济是中国西部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低碳城市发展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9.
杨中华  林琳 《社科纵横》2010,25(8):36-37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与节能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低碳生活就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节能就是应用技术上现实可靠、经济上可行合理、环境和社会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用能设备或工艺的能量利用效率。低碳生活与节能是人类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由,提出对进口的碳排放密集型产品征收特别的CO2排放关税,并将"碳贸易限制措施"扩大为"碳关税"壁垒。"碳关税"的开征必然对我国经济、出口贸易造成严重冲击。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型,以便充分地应对"碳关税"壁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