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居住空间的种种弊端使人们怀念传统合院式居住模式。从空间特质与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两个角度分析传统合院式居住空间的优势所在,从中提取传统合院式居住空间设计的精华,启迪现代居住空间的设计思路,探索更加适宜居住的现代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2.
追溯社会背景的变迁,结合沈阳的地域特性,研究了我国传统金融建筑向西式近代银行建筑演进的过程,揭示了不同建筑文化背景下,金融建筑平面布局、立面及空间各自的特点,指出了从传统金融建筑向近代银行建筑发展演进的矛盾性及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传统建筑作为一种凝固的艺术与文化载体保留至今,成为世界不可多得的遗产。本文针对中国传统建筑在一定文化背景下显现的色彩特征,通过地域划分、派别类比的方法,探索传统建筑色彩形式的形成,研究了中国传统建筑色彩类别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结合研究内容,提出应重视传统色彩的传承和延续,并应有效的利用于现代设计中,寻找古今色彩文化的契合点,为人类生存的"色彩空间"做好研究铺垫。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室内装饰文化源远流长,它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不管是空间的布局,还是装饰风格,都体现了中国人的含蓄。独具特色的室内装饰风格在今天被越来越多的人采用。传统装饰风格的发展趋势就是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设计有着传统韵味而不陈旧的居住空间,以既有传统元素,又有现代风格的新传统装饰风格,为人们打造出一个舒心的生活环境,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现代城市景观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特色来源于其独特的传统文化背景。中国传统的景观文化受到远古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地域特点,造就了各个传统城市独特的魅力和与众不同的风韵。然而中国现代城市景观空间由于缺少深层次人文背景的挖掘,城市地方和传统特征开始弱化甚至消亡,景观也失去了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与特征。笔者基于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生的解读,提出通过国际语言和手段“呈现”传统要素,使现代城市能够依托特有的文化背景而呈现出独特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6.
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素质、历史传统和心理感情,是构成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正因为这样,从服饰、饮食到人生礼仪;从居住到社交;从节日喜庆到文化娱乐,各民族既有各自的风俗习性,又有许多共同、相似之处。比如,春节是我国的传统的节日,也是各民族的传统节日,这是共同的。但过节的方式,各民族又有各自的特点。《汉书·地理志》就对风俗作了这样的阐述:由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习  相似文献   

7.
传统交往空间构建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物质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设计及规划对于"现代化"表现出过多的关注,忽略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精神需求。文章针对当前都市居住、交往现状,分析国内传统交往空间形式,探究传统街巷、市河交往空间的特质和优势,并结合对城市现状的评价与反思,以提高现代人的生活品质为目的,提出传统交往空间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8.
院落住宅是我国传统的居住形式,晋中院落建筑由于商业文化和防御意识等多元影响,形制、组合布局和风格特征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征,是传统院落空间的典型代表。作者结合实地考察的资料,分析了晋中院落的墙、门等空间限定要素的具体形式和限定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传统院落不仅满足了居住的功能要求,而且是地域条件、社会意识和伦理意蕴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结合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法,选取最邻近距离、地理集中化指数、核密度等分析模型,揭示了湖南省传统村落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湖南省传统村落遗产的最邻近点指数R=0.64<1,表明这些村落趋向于集聚分布,空间分布类型属于凝聚型。湖南省的传统村落在14个市州地理区域分布的空间基尼系数G=0.3,表明其在各市州分布不均衡。核密度分析发现传统村落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3个明显的集聚区,分别为怀化、湘西—张家界,以及永州—郴州地区,这3个集聚区拥有全省近80%的传统村落。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差异是造成这种空间分异特征的主导因素。另外,土地开发强度∩公路密度、人均GDP∩公路密度以及公路密度∩距水系距离对这种空间分异现象具有较强解释力,表明这种空间分异是各种影响因素协同作用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谈到悲剧,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痛苦与死亡。而就悲剧的象征意义而言,也免不了痛苦与死亡。因为悲剧的悲壮美正是通过一定的痛苦与死亡来表现的。中西方悲剧,又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心理习惯,形成了不同的存在方式和流变趋向,造就了不同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人是文化哲学的本质和核心,武术文化研究离不开与"武"相关的人本身。以拥有武技的武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角色及其处境为线索,从儒家、法家的文化传统所代表的现实秩序的兴衰与融合的历史变迁中梳理武人心理结构的演变过程,有助于更真实地理解历史文化变迁中武术与相关传统文化的深层关系。整体来看,不同历史时期国家主流文化驱使下的社会秩序形成外部强制,逐渐使武人的自然性情趋于内隐而转化为自我控制和调整,从而在各自的社会角色中实现了对暴力的文明转化以及自身心理结构的"理性化"。同时,传统武礼、武德的内涵也是在武人不断调整、适应社会的过程中逐步生成与发展的,并承载和体现了一定的儒法传统特征,这一过程整体上也影响了武术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民居的中庭建筑空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传统民居大多采取院落的形式,即中庭空间,这种形式不仅解决了“自然人”的需要,如阳光、空气、水等,而且为“社会的人”提供了劳作、交往、集会、娱乐和安全等多种需求的保证。各地民居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生活、风俗习惯,利用中庭空间形式的不同来调节温度、湿度,并在中庭布置庭园、山池、树木、花卉等来改善居住环境。现代中庭设计可以从传统民居的中庭空间中得到启示,利用中庭空间来改善环境,为室内人工空间提供自然生态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明重要载体的传统村落生存现状不容乐观,保护传统村落成为当务之急。利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指数等GIS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方法,并引入基于最优参数的地理探测器模型,结合文化生态学思想,对胶东经济圈不同等级、不同批次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胶东经济圈传统村落呈显著集聚型分布,在烟台、威海两市和潍坊市西部分别形成倾斜“T”字型和“L”字型集中连片分布带。从市域和县域尺度看,传统村落呈集中分布,分布不均衡;2)胶东经济圈传统村落空间格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化遗产资源与距行政边界距离是其主要驱动因子。传统村落总体呈现低海拔、低坡度、向阳坡、沿河流指向,集中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偏低、交通闭塞、文旅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以世界上不同民族原生体育为主体的文化形态,因其各自发展的文化背景和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而多姿多彩,是人类体育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奥运会为主的现代体育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席卷着世界体育领域的每一个角落,各民族的传统体育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要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新文化,一方面要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另一方面又要关于吸呐外来先进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居住郊区化的背景下,广州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最直观表现在城市人口内部迁居行为上。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当前广州城市内部迁居意愿的空间特征、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发现广州居住郊区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并针对在广州居住郊区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居住所包涵的丰富环境空间章法及文化,为现代居住环境的创造提供了有借鉴价值东西,并为现代住宅的设计寻找到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传统知识是一种与现代知识体系有着显著区别的知识系统,具有地域性、集体性、动态发展和非新颖性等特征。由于本质差异和制度缺位,传统知识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在法律和实践上存在诸多冲突,主要体现在权利授予和利益分配等方面。知识产权制度对传统知识保护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但积极作用相对有限。在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中仍有保护传统知识的空间,可以采用专利申请中的主动披露制度、新传统知识概念、公有专利概念、地理标志和特殊权利制度等对传统知识提供保护。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在教学目的上有一致性,但由于教学条件的不同,两者在教学方法上有其各自的特殊性.本文着重对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之间的优势互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看人与自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在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几乎无所不在。它具有我国古代哲理、美学、心理、地质、地理、生态、景观诸方面丰富的内涵,并包含着人如何顺应自然的大量论述,从中可以看到 其所深厚蕴涵的古代自然观和环境观。这样,从人类文化历史脉络上,将寻得展望未来发展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传统民居是中国古老居住形式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一直是关注的视点,但是人们惯常于从建筑形态和建构手法以及地区、民族差异上来研究、分析民居。四川夕佳山民居在布局和平面组合、民居结构和外观造型、民居装饰和细部、景园艺术手法等方面所表达的哲学、文学艺术、人生的诸多理念是为营造一个寄予着居住者的传统人文理想和生活意识的“情景教育空间”,并通过视觉上、心理上、行为上的空间环境设计来实现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我们今天如何在居住环境、校园环境中体现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