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据对史料考证,先秦时期赵国的骑兵可谓是中国第一支建制骑兵.围绕这一问题予以进一步的史学考察,很有必要.本文首先否定了赵国的骑兵起源于赵襄子时期或赵肃侯时期的说法,而肯定了它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成果.其次,对赵国骑兵的兵源、武器配备、战马来源及战术训练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赵国骑兵的真实威力进行了评价.最后,从人员、武器、马匹等方面分析了赵国骑兵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弓弩是古代最常用的远距离作战武器。赵国军队,不论是其传统的步兵、车兵,还是“胡服骑射”后新建的骑兵,都装备了弓弩。为制造出先进的弓弩箭簇及刀枪剑戟、戈矛盾牌等作战武器,赵国建立了严格而完善的三级监造制度。弓弩箭簇的先进,是赵国军队在战国中晚期具有强大战斗力,能够纵横诸侯、屡败匈奴与强秦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宋代对弓弩等制作技术复杂的大杀伤力武器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在同北方政权的军事斗争中,宋军对神臂弓等弓弩武器进行了一系列改良与革新。同时,金、蒙军队对此亦有所因应,其主要措施有仿制和加强改进骑兵战术两种,最终促进了武器技术与军事战术的交替进步。宋军试图以技术管控之方式维持弓弩对骑兵的优势,但因战役层面失利而最终失败,以骑兵为主要作战手段的金元军队虽然对神臂弓有所仿制,但未给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张新斌 《中州学刊》2005,(6):159-161
赵都中牟问题,是先秦时期赵国历史研究的关键问题,赵国初期的都城在中牟,即今鹤壁市南郊的鹿楼、故县一带,历二代三王.赵都中牟时期,是赵国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关键时期.加强赵都中牟时期的赵国历史文化研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西汉末东汉初,骑兵开始装备高马鞍,增加了骑乘的舒适度.西晋,马镫开始应用于骑乘.十六国时期骑兵装备双马镫.高马鞍和双马镫的应用导致了骑兵战术的新变化,使得重装骑兵成为可能.正面攻击、中央突破和长途奔袭的骑兵战术,标志着魏晋南北朝时期骑兵战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契丹依靠骑兵,雄霸北方草原,与两宋、西夏对峙,建立辽国和西辽国,在历史上存在了近10个世纪。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契丹骑兵的概念、分类进行考证。骑兵是乘在驯化动物上执行军事任务的陆军。契丹骑兵主要以骑马为主,按照骑兵所承担的任务不同可分为:战骑、拦子马、打草谷骑和驿骑四种,并对其分别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与赵国军事相关的成语典故进行了搜集整理。在此基础上,又对其所体现的赵国军事文化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马家军"对西路军失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军西路军在西征甘肃河西走廊的作战中惨遭失败。西路军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马家军是重要原因。本文从马家军参战兵力远远大于西路军、用宗法思想和亲族势力控制军队、有充分的后勤保障、依仗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夺取战场主动权、组建庞大地方民团进行有力支援、采用集中优势兵力的战略战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战国时期,处于四战之地的赵国为抵御南方的魏国及北方胡人的进攻,分别在其南部和北部边境修筑了长城,此即人们所说的赵国南长城、北长城。文章对赵国两道长城修筑的时间、原因、方位及现状作了考证,并对赵国北长城与当时燕、秦两国的长城,相继的秦始皇长城及今所见的明长城的关系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10.
赵国处于“四达之国”的地理位置,在进行兼并战争的同时,亦促进了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造就了赵国这一区域特殊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风民俗及审美情趣.综观赵国舞蹈发展历程,并运用舞蹈动作形态分析的相关理论对其展开分析与研究,可以看出赵地舞蹈具有雄浑豪放、刚柔相济的鲜明的地域性舞蹈风格.  相似文献   

11.
红军时期最早的骑兵部队,是出现在陕北的红26军。1932年12月24日,中共北方局特派员杜衡在宜君转角镇召开军人大会,宣布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正式改变为红26军第2团,并举行了授旗仪式。杜衡自任红26军政委兼2团政委,选举王世泰为2团团长,刘志丹因受“左”倾路线的排挤,任团政治处主任.红2团下辖骑兵  相似文献   

12.
唐陌刀开始流行于高宗调露前后至开元十年之间。开始时使用陌刀是为了对付突厥骑兵 ,后来在诸军流行则是为对付以骑兵称雄的唐之“四夷”。盛唐时完善的节度使制度使得军队的装备、训练走向正规化 ,陌刀也因此成为唐步兵的主战兵器之一 ,成为常规装备。节度使制度的设立使得诸镇招兵买马 ,建立了强大的骑兵 ,骑兵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又使得克制骑兵的兵器———陌刀一直流行到晚唐  相似文献   

13.
赵国历史上经历了公仲连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两次改革,这两次改革对儒家和法家思想在其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有重要影响。战国初期,赵国改革时的社会思想是儒法并济,交相为用。而到了中后期,法家思想成为赵国社会思想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长平之战中赵括的启用及赵国的决策得失作了重新评价。认为:赵括的启用是赵国迫于难以支撑持久战的巨大消耗而欲谋速战的需要,不单是因为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赵国长平之战的失败,赵国统治集团的决策失误难脱干系,不能仅仅归咎于赵括;赵括忠心耿耿,勇气可嘉,但指挥确有失误,赵王如用廉颇虽不能说必胜,但损失不会有如此之巨。  相似文献   

15.
大力开发赵国军事文化资源,振兴邯郸市文化旅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邯郸3000多年的建城史中,赵国在邯郸定都的158年,无疑是其最辉煌的历史阶段,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历史人物,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成语典故和历史传说。这使得赵文化资源既有听头,又有看头,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其中又以赵国军事文化为最。文章对如何利用赵国军事文化资源发展邯郸市文化旅游,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蒙哲史》研究室和内蒙古《蒙哲史》研究会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份在呼和浩特召开了成吉思汗军事思想学术讨论会。共计提供论文十三篇,资料三种。 现将会上讨论的问题综述如下: 一、成吉思汗军事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与会人员在讨论中,对成吉思汗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概括起来有五方面意见: 一是游牧经济的客观基础,特别是游牧业和狩猎业的发展,为建立起强大的蒙古骑兵创造了物质基础,包括马匹、弓箭,既是生产工具、运输工业,又是战斗武器和物质条件; 二是随着游牧业经济的发展,已由原来的原始公社的氏族制进入到以家族为单位的分户制,这也为其建立起“全民皆兵”的军事体制奠定了基础,如实行十户长、百户长,千户长,万户长的军事体制; 三是游牧业经济发展,必然要求不断地扩大牧场,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意识形态,如当时的萨满教的崇天思想,提出“天无二日、地无二主”等,形成了其向外扩张的指导思想; 四是游牧业经济基础上的骑兵,由于平常的生活条件决定,包括经常围猎等活动,养成  相似文献   

17.
郝良真  侯廷生 《河北学刊》2003,23(1):201-203
本文通过对诸多史料的辨析认为,战国后期,冯亭献上党与赵国是其暗降秦国的诈降,冯亭的华阳君封号非赵国所封,冯亭后人在长平战后留潞和迁赵反映了冯氏家族在献上党问题上的分裂。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期,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荀子也不是语言学家。不过,他具有进步的唯物的观点。在讨论哲学思想问题时,谈到有关语言的问题,如关于语言的本质、语言与思维、语言的发展等基本语言学理论方面,他的一些看法,即使今天看来,也还是很精辟的。另外,荀子的一生活动范围很广,走遍了当时各国,曾经南到楚国,北到燕国,燕楚相去不下三千里;又曾东到齐鲁,西至秦陇,齐、秦相距也约三千里。荀子虽是赵国人,在齐楚两国居住较久,由于社会实践,使他对汉语的各地语言具有丰富的知识。因此,本文是想谈谈荀子在语言学方面的一些卓越的、科学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9.
李牧是战国末年赵国的卓越军事家,战国末年东方六国中唯一能与秦军抗衡的将领。文章首先介绍了李牧的军事活动,并据此分君臣关系、军民关系、官兵关系及作战方略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20.
奉阳君是战国后期赵国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其人其事,《战国策》、《史记》部分篇章中虽有一些记载,然真假相伴、互相矛盾,因而使拳阳君在战国后期一系列重要活动及有关的赵国历史问题扑朔迷离,谬误多出。本文就有关史籍记载,结合七十年代长沙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拟对奉阳君其人其事及有关赵国史事作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