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腐败是一个涉及诸多领域的制度现象,腐败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制度措施。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制度决定腐败的机理,揭示了中国现阶段腐败的制度根源:现有的制度导致公共决策领域的范围太大,腐败的机会增多;其次,现有制度导致公职人员行为的激励机制扭曲;最后,现有制度对腐败行为的约束机制不足,惩罚太轻,使得腐败行为的预期成本很低,腐败行为相对“廉洁”行为来说非常“合算”,使腐败行为大量发生变为现实。文章提出了反腐败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官员同样扮演着经济人的角色,在特定的制度约束下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是诱致腐败的心理基础。如果制度存在缺陷,使腐败活动的收益超过其成本,腐败自然趋于泛滥。文章构建了政府官员腐败的成本一收益模型,指出腐败的收益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腐败成本则包括预备成本、实施成本和风险成本,具体分析了贿赂型腐败和贪污型腐败中政府官员的行为选择。在此基础上,认为腐败的关键在于制度缺陷,必须严格地对约束个人活动的不同制度环境进行比较,将廉政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制度上来。  相似文献   

3.
在对政府雇员腐败行为做成本一收益的经济学分析时,工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因素,给政府雇员加薪以抑制腐败也是一种常见的政策建议,本文利用一个隐藏行动的逆向选择模型证明了高薪并不一定能养廉。  相似文献   

4.
论教育腐败的成因与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界定教育腐败,并着重分析教育腐败产生的原因。我国教育供求矛盾尖锐和教育投入不足是教育腐败产生的客观背景和现实原因;教育腐败的查处概率和私人成本过低是个体选择腐败的重要因素;公共权力运行失范,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是导致教育腐败行为发生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教育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立足中国文化和现实创建"合作"的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想创建中国经济学,使21世纪的中国成为经济学的中心或中心之一。中国经济学家需要一反以“竞争”为主线的研究框架,转向以“合作”为主线,创建“合作”的经济学,即揭示人类经济行为中合作规律的经济学,以“竞争”为主线的经济学,其哲学基础是个人功利主义和自由...  相似文献   

6.
“无红包医院”的经济学解读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是全国首家由政府命名的“无红包医院”。10年来该院精心打造“无红包医院”品牌,不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与赞誉,而且促进了医院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对该院的成功实践,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研究与探讨。本文尝试用经济学方法对之进行解读,以期从一全新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对这一先进典型的认识。一、一种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从“成本-收益”角度入手约束员工行为,确保“无红包医院”名副其实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只要存在人的有目的行为,就会产生成本与收益问题,就会有活动当事人对成本与收益的权…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句民谣曰 :“不怕他想腐败 ,就怕他能腐败 ,只要他能腐败 ,就一定会腐败。”这里能腐败的“能” ,就是指约束机制有问题 ,防范措施有问题。机制和措施是腐败的克星 ,是反腐败的篱笆 ,“离笆扎得紧 ,野狗钻不进”。没有“克星”和“篱笆” ,腐败现象就必然会蔓延丛生。这首民谣实际上暗含了一个真理 ,即反腐败光靠廉洁自律不行 ,必须建立刚性的约束机制 ,使其想腐败而不能。一、建立刚性约束机制的必要性我党历来重视反腐败 ,为此作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很大成就。一批贪官污吏被惩处 ,一批大案要案公布于世 ,各族群众拍手称快。但反腐败…  相似文献   

8.
制度分析与行为分析相结合代表了政治学研究的新方向。结合行为科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行为理论 ,归纳出行为的“制度 -行为”模型 ,并运用于权力腐败研究 ,得到了权力腐败行为发生模型与腐败水平模型。权力腐败行为是腐败行为主体与制度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腐败水平取决于正式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9.
经济人语     
1.经济学家魏杰在谈及优化企业家的成长环境时指出,评价企业家的首要标准是法律标准,当然也要讲道德标准和意识形态标准,但不是主要的,而个人性格则不能作为评价标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往往就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创新家,这种创新性或许恰恰正表现为一种不同于常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上的“怪异”,对於这种特殊性格,社会应该尊重。对企业家的约束主要是让其在法律框架中行动,依法经营,依法纳税,是对企业家的硬约束。除此以外,文化的、道德的、意识形态的软约束,要依赖企业家自己的修养。企业家不是政治家,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模范…  相似文献   

10.
陆敏 《金陵瞭望》2006,(20):31-31
腐败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社会群体在心理认知和社会文化上出现偏差变异.把腐败看作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行为.客观上为腐败活动提供了土壤。所以.以倡廉为主题深入推进“文化反腐”与抓“制度反腐”、“监督反腐”、“法制反腐”同样重要.探索出一条具有六合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之路.从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是六合区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高校的反腐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对高校腐败行为进行了实质解读、成因探析,并对反腐工作进行了对策思考,认为要从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及实施机制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2.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性质、内容及表现形式,并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其主要成因在于会计信息自身的外部性、信息披露成本的制约、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内部人”控制等.在此基础上,提出要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惩处机制、科学的契约约束及激励机制、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来根本解决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腐败的经济学涵义,从经济人假设和权利基础两方面剖析了腐败产生的必要诱因(潜在可能性因素);通过对腐败的成本——收益分析,阐释了腐败产生的充分诱因。基于腐败的诱因,提出了遏制腐败行为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理解组织行为:一个行为经济学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行为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经济学家在理性约束的条件下分析组织行为,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学分支——行为组织经济学。现代行为组织经济学在西蒙、莱宾斯坦、卡尼曼和特维斯基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把有限理性具体化为多重动机、公平和互惠等社会偏好以及过度信心等认知偏差等问题,并构造了相关的模型和实验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必将给今后的组织理论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土地腐败治理研究中,零容忍与成本收益理论都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这两种理论有其固有的缺陷:零容忍过度强调通过外部力量作用于腐败治理,成本收益分析则仅从行为者个体角度,模拟其对腐败成本和收益的认知。基于这两种理论内在机理上的联系,在对土地腐败主体、规模与特征的现状描述基础上,可对土地腐败防治构建一种新的分析视角,使个体在成本收益考量过程中有效地内化零容忍,从而建立内外结合、防治结合的土地腐败治理新方式。  相似文献   

16.
公众腐败存在的证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语言学、社会学、哲学等多种角度,对“腐败”一词的内涵进行了论述,指出“腐败”不仅指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还有社会公众的腐败行为,而后者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使我们的反腐斗争不能彻底进行。因此有必要对公众腐败现象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在曹友楠“双规”期间,他将自己的腐败行为归结为“59现象”:跌落到如此悲惨的地步.根本原因是自己长期身居领导岗位.失去了拒腐防变的免疫力.特别是在快退下来的时候.“59”思想比较严重.在金钱和糖衣炮弹面前打了败仗。曹友楠痛心疾首的忏悔.不由让一个积胸许久的问题再次冒了出来:为什么会有“59现象”,“59现象”到底是如何产生的.追问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  相似文献   

18.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希望社会环境(包括他人的行为)是可被预期的.于是,制度被设计用以克制社会无秩序状态和社会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任何合理的制度都必然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演进的。由于制度本身固有的特性使得其变迁的过程面临路径依赖和沉淀成本的现实问题.本文依据制度经济学和管理经济学有关理论工具.从制度本身的内涵出发,探索社会制度变迁的一般逻辑.最终将分析引向制度变迁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孙尚清在论述“生产力经济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关系时,就当前国内外人士对我国改革、发展的议论,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休克疗法”不合中国国情 孙尚清说:美国哈佛大学有位研究“休克疗法”的教授对我说,社会主义国家搞改革,最好是一步到位——搞私有化,这样改革成本低,否则成本就高。对此,孙尚清说:在改革中,我们一定要  相似文献   

20.
腐败现象的产生就其外部表现是复杂的,有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赃枉法等等。但从辩证归纳的角度分析腐败的产生又是有规律有特点的,其不外乎产生的先决条件、产生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三个方面。它们工成表里、相互依托促成腐败的生成。“权和利”的不正当结合是腐败产生的先决条件,权力行使者的素质是腐败产生的内在因素。导致腐败产生的外在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它的表现形式主要以“行贿”“人情网”等手段使掌权者就范,其根本目的是得到权力带来的非法利益和不正当事实。客观因素是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约束机制不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