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福利是儿童的最好福利,家庭收养相对于孤残儿童来说是永久性的、最佳的安置。通过收养,孤残儿童进入家庭获得父母亲情,从根本上改变了孩子的命运,是儿童福利社会化的最好体现。儿童福利机构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为孤残儿童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但为了保证收养人及被收养人的合法权益,收养必须依法办理。  相似文献   

2.
周心忠 《社会福利》2003,(10):60-60
所谓资助收养,是指因特殊原因,由收养家庭办理收养手续收养儿童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但该孤残儿童的户口关系仍留在儿童福利机构,并约定由儿童福利机构定期资助被送养儿童的一种养育模式。在家庭寄养和集中供养实践中,湖北省宜昌市社会福利院对三名儿童实行了“资助收养”。 一、资助收养的缘起 1996年以前,宜昌市社会福利院为推动家庭寄养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2014,(3):F0002-F0002
正创办于2002年的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以下简称福利中心),是宝安区政府为解决本区养老、弃婴、孤儿收养等社会问题而建的一所综合性的社会福利机构。在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与亲切关怀下,福利中心秉承"仁爱立业、止于至善"的方针,以"不是子女胜似子女、不是父母胜似父母"为根本宗旨,累计接收安置孤残儿童1300余名,接收入住老人200余人次。目前在院儿童300余人,老人近百人。以综合评分最高分通过广东省一级福利机构达标评审,以孤残儿童"六师"服务为核心的"阳光之家"服务获评广东省民政厅"优质服务品牌",在全国福利机构率先引入并建立"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连续四年荣获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涉外收养先进福利机构称号。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吉林省从保障孤残儿童和流浪未成年人生活、身心健康发展和合法权益出发,积极探索科学的救助体制,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安置困境未成年人,并探索出了一条比较成功的路子,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困境未成年人社会福利救助体制。四种救助方式:保障孤残儿童健康成长方式之一:不断提高福利机构集中供养能力。福利机构集中供养机构主要包括国家、集体和社会办的福利机构三种形式。近年来,吉林省稳步扩大国办福利机构和乡镇的农村敬老院集中收养能  相似文献   

5.
儿童福利机构是收养孤残儿童的载体 ,在我国收养孤残儿童主要有4种方式 :(1)由各级民政部门管理的分布于全国23个省和5个自治区中的大、中城市和4个直辖市的儿童福利院收养 ;(2)在众多的中、小城市中一般没有独立的儿童福利院 ,孤残儿童多数由民政部门管理的综合性社会福利院收养 ;(3)SOS儿童村 ;(4)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残疾儿童在民政部门指导下由家庭助养或领养。显然 ,儿童福利机构服务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儿童福利工作的水平。本文拟从儿童福利机构的特殊性 ,服务质量标准的制订以及服务质量的评价三个角度 ,来论述…  相似文献   

6.
张东芳 《社会福利》2014,(10):33-34
正新疆乌鲁木齐市儿童福利院共收养了维、回、哈、汉等各民族孤残儿童300余名,形成了集养育、治疗、教育、康复、技能培训、安置等全方位为一体的服务格局,分为一院二中心,即总院、儿童福利中心、安宁渠农村家庭寄养服务中心。总院负责重残儿童、大龄残儿及婴幼儿重症监护和护理,儿童福利中心承担着智力健全孤儿、流浪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的教育及社区困境儿童救助服务,安宁渠农村家  相似文献   

7.
《社会福利》2006,(4):63-63
儿童福利机构是我国福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有208家专门的儿童福利机构,还有600个综合福利机构设有儿童部,共收养了6.6万名孤残儿童;改革开放以来,儿童福利机构在实现由封闭型向开放型、救济型向福利型、单纯供养型向供养、康复及教育型转变的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较好的保障了孤残儿童生活、医疗、康复、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权益。但是,儿童福利事业还存在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8.
正十年间,陕西各级民政部门与定点医疗机构共同努力,先后成功康复孤残患儿2281人,其中1200多名康复儿童被国内外家庭收养,使孩子们重获新生。目前,"明天计划"在陕西已经成为一块闪耀着大爱光彩的福利慈善品牌,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领导重视保障得力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儿童福利工作,主要领导每年都要去福利机构看望慰问孤残儿童。201 2年,将全省福利机构工作经费和聘  相似文献   

9.
根据民政部关于“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实施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从2006年起,到2010年,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建设和完善儿童福利机构,推动儿童福利机构由救济型向福利型、单纯供养型向供养、康复及教育型转变,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笔者认为,儿童福利院建设,各地的经济状况不同,收养孤残儿童的数量不同,孤残儿童的身体状况也不同,因此,在建设中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立足当地,着眼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现实状况亟需引起对孤残儿童福利事业的重视.总体来看,孤残儿童福利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院舍养护的专业化水准和对儿童心理、情感需求的重视,以及对家庭寄养的财政、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支持,都有待进一步改进.纵观国际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趋势,为促进孤残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当前已经形成了多种更加人性化、社会化的福利模式,并且这些举措正发挥着巨大而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孤残儿童的身心状况决定其不可能完全回归家庭,发挥着集中养育功能的儿童福利机构仍将长期存在.在梳理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后发现,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不仅反映在机构方面,国家关于儿童福利政策,尤其是孤残儿童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三条政策建议:第一,推动儿童福利立法,健全行政管理体制,整合儿童福利资源,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第二,重视并继续推广家庭寄养、收养的孤残儿童福利服务模式.第三,巩固儿童福利机构在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中的基础作用,发挥其专业功能,推进综合性发展,增强“类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直辖后,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总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各项事业有了新的重要进步。但是,由于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十分突出,三峡库区移民开发任务重,贫困山区又较多,致使全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滞后,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尤其缓慢,全市仅有一个专业儿童福利机构——重庆市儿童福利院,最大容量仅能收养500名孤残儿童。针对全市儿童福利设施建设落后,孤残儿童收养需求量大的实际情况,为加强孤残儿童的救助工作,依法保障孤残儿童的合法权益,重庆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发挥现有社会福利设施设备的作用,整合资源,依托城市社会福利院,建立孤残儿童收养点,采取“分片定点,适当集中”的工作措施,打破行政区域的条条块块,按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分成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选择1~2个条件好的福利院作为收养弃婴的定点  相似文献   

12.
从家庭寄养看中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的儿童福利事业主要包括为失依儿童即无依无靠、无法定义务监护人的孤残儿童提供的各种支持和服务。长期以来,失依儿童的主要照顾方式是由政府投资兴办的儿童福利机构对其进行集中照顾。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各类收养儿童的事业性单位400余家,其中,儿童福利院110家,共对33000名孤残儿童行使监护责任。为了使孤残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各级民政部门及儿童福利工作者对孤残儿童的养育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形成了多种养育模式。主要有:集中供养型(院舍照顾型)——由政府投资,福利机构为孤残儿童直接提供服务,被照…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孤残儿童福利的保障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喆 《社会福利》2003,(10):12-13
孤残儿童包括父母双亡的孤儿、被父母遗弃的弃儿以及患有各种残疾的缺陷儿童,保障他们的权益的一直是我国社会福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级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机构,为孤残儿童创造一个集护理、治疗、康复、教育为一体的成长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福利机构所面对的服务对象也日趋复杂。 建国初期,儿童福利机构收养的是一些因贫困或受灾后家庭无力养育的孩子及灾后父母双亡的孤儿;  相似文献   

14.
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成立于1999年,是呼和浩特市惟一一所收养16岁以下孤儿及弃婴,并提供养护、教育、康复、医疗、安置等服务的公办儿童福利机构。现有258名孤残儿童生活在这个大家庭当中,其中98%为残疾儿童,并多半有着心理和行为问题,如自卑、厌学、逃避问题、暴力倾向、自伤自残等等。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2009,(11):11-12
按照“儿童利益优生,分散养育为生,集中供养为辅”的原则,湖北省大力加强儿童福利基础建设,积极创新孤儿安置模式,努力提高孤残儿童养育水平、构建起覆盖城乡、设施完善、安置灵活、救助有力的孤残儿童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国少有的省级建制儿童福利院,宁夏儿童福利院在做好银川地区孤残儿童的收养、收治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自治区各地市儿童福利机构的培训指导、社区困难家庭残障儿童的医疗康复等职能。在发展成为集要幼儿医疗护理、儿童养育照料、康复教育、技能培训、家庭寄养服务指导、弃婴庇护、儿童权益保护及社区残障儿童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专业化儿童福利资源中心之后,这所机构考虑的是如何更加精细化地从生命个体关怀的角度探索儿童福利机构的文化建设及孤残儿童群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福利》2006,(5):F0004-F0004
天津市儿童福利院作为收养孤儿弃婴的国办儿童福利机构,积极做好孤残儿童的救助和安置工作,保证儿童的救治率,康复率,受教育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院方从小就对孩子们进行素质教育和多种劳动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袁奇 《社会工作》2011,(9):52-54
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创办于2007年,坐落于江西省都昌县。这是江南地区惟一一家无偿救助困难儿童的慈善福利机构。目前已收养来自全国各地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孤残儿童、特困儿童、流浪儿童、家庭困难无人照顾的留守儿童等各类对象146人。  相似文献   

19.
刘强 《社会福利》2003,(10):28-28,29
宜宾市儿童福利院成立于1985年10月,主要负责收养9县1区范围内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残儿童和社会弃婴。从1985年至1995年,收养对象为孤残儿童,全部实行集中供养,定点就医、就近入学,儿童成年后,由原籍政府和民政部门负责安置;1996年开始收养由公安部门或各区、县政府部门捡拾的弃婴,弃婴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残疾弃婴比重逐年增加,女婴占弃婴人数的90%以上。由于集中供养,宜宾市儿童福利院对收养的孤残儿童和弃婴实行分级管理,由护  相似文献   

20.
俞宁  张玉霞 《社会福利》2003,(10):23-25
合肥市儿童福利院收养的孤残儿童除了采取机构集中供养、农村家庭寄养等养育方式外,还有一种全国首创的寄养方式——招聘“父母”进行家庭式寄养,即“阳光村”模式。这种在儿童福利机构内由双亲家庭同时代养多个孩子的养育模式,在国内同类儿童福利机构中还不多见。我们认为,“阳光村”模式应该是在现有多种儿童养育模式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现实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