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晓星论     
在贵州当代彝族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当是苏晓星。他在中国彝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苏晓星的文学成就是高的,然而他的文学道路却与许多出生于旧社会成名于50年代的作家一样是很平常的。苏晓星,彝姓麻博阿底,本名李德祥,贵州赫章县人,一个典型的乌蒙山区的彝人。他生于1931年,那是个灾难深重的岁月,家庭的地位和民族的地  相似文献   

2.
在辨析"农民家庭心理归属取向"概念的基础上,从私人情感层面讨论农民家庭心理归属取向的现代演变,重点分析农民个人的情感在其家庭心理归属取向演变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在过去50多年里,农民家庭情感的变化导致了近年来农民"私人"家庭心理归属取向的急剧发展,在这种家庭心理归属取向下,传统农村的家庭孝道、夫妻间尊卑意识在逐渐衰落,但农民家庭中的个人欲望与个人自主性却得到了解放和增长。  相似文献   

3.
现代市场经济中,女性消费倾向几乎成为引导市场消费的主要因素。传统的历史地位与家庭角色使女性成为了家庭消费的代理者,女性解放运动的兴起与职业妇女的出现,使女性消费群体更趋于多样化与个性化。有效地利用不同类型女性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将有利于商家开拓女性消费市场,带动家庭整体消费。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相适应的现代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和谐心理教育。个体自身的心理和谐、人与自然的心理和谐、人与社会的心理和谐、人与人的心理和谐都给家庭和谐心理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家庭和谐心理教育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和谐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实现家庭与家庭、家庭与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机构的良性互动,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代耶稣心理传记在前人追寻信仰的基督和历史上的耶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对耶稣心理特征的揭示达到前所未有的理论深度。运用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理论,在跨越人物传记和心理学研究的交叉地带进行考察,能发现耶稣是个无父之子,缺少合于习俗的家庭地位,这种状态促使他努力寻找天父;他的阿爸是个具有防护功能的名字,使他得以抗拒外来的威胁并消解内在的焦虑。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涉及性别的角色地位关系是不平等的,这种现象的形成受婚后居住模式、继嗣制度、家庭类型、有关性别的社会规范等许多因素的影响.结合资源论和意识形态论来看,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是由其所代表的总和资源(广义资源加上文化限定)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涉及性别的角色地位关系是不平等的,这种现象的形成受婚后居住模式、继嗣制度、家庭类型、有关性别的社会规范等许多因素的影响。结合资源论和意识形态论来看,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是由其所代表的总和资源(广义资源加上文化限定)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家庭心理沟通的本质含义,区别了家庭中不同对象之间的心理沟通,阐明了家庭心理沟通的一般过程和方式,剖析了“代沟”、情感、性格障碍等对家庭心理沟通的干扰,并提出了消除家庭心理沟通障碍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与欧阳修一起,领导了诗文革新运动,在文艺领域里显示了一个改革者的姿态。苏轼在文学、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领域均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文创作水平,达到了北宋的最高峰,他的词的豪放情调,自成一格,他的书法丰腴而兼秀丽、严谨而跌岩,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这些丰富的创作经验使他能够提出丰富而系统的艺术学思想,他的艺术学理论又具有浓厚的心理学成分。苏轼的文艺心理学,在中国文艺心理学史上,是内容全面、范畴丰富,而且是自成体系的,它包括艺术观察、艺术构思、艺术传达和审美心境等方面的阐述,可统称之为美感心理系统论。这种理论,不仅指审美美感心理系统,也包含创作心理系统,因为创作也需要美感心理、产生美感心理。下面对苏轼的美感心理系统论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学方法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他是世界教育史上启发式教学的创始人,启发式教学是他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如果将启发式教学分为直接启发和间接启发的话,孔子在启发式教学中则有不少地方以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与现代心理学中有关心理暗示的原理暗合。20世纪50年代,保加利亚心理治疗医生格奥尔基·洛扎诺夫创立了暗示教学法,60年代在保加利亚兴起,随即以优于常规的教学方法效果而传播,并为一些国家所采用。系统地分析、研究孔子教学方法中的心理暗示问题,对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现代暗示教学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作用 心理暗示是人类常  相似文献   

11.
对于朱元璋的研究,以往似乎更注重于其政权性质、历史地位及明初重要政策的评价方面.本文以朱元璋的出身和主要经历为线索,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朱元璋文化性格的形成过程.笔者认为,朱元璋在由一个佃农子弟上升为封建帝王的过程中,每一次的社会角色转换,实际上都包含着对以往文化性格的扬弃,在朱元璋的文化性格里,既有佃农的勤劳朴实、机敏狡猾,也有游民的豁达豪爽、无所顾忌,又有地主豪强首领的勇猛果断、宽厚大度,还有封建帝王的贪权专制、猜忌多疑.正是这些方面的综合影响,使朱元璋成其为朱元璋.  相似文献   

12.
布政使是清代职官。布政使主要职掌全省财赋以及承宣政令、承担政务、管理属员。布政使选任的途径除廷臣会推保举外 ,最主要的途径是由吏部开列具题 ,请旨定夺。甄选条件有严格限制 ,考核严密深入 ,奖惩分明。布政使的管理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地方财政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清政府对布政使的任用 ,说明满汉联合的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3.
《让县自明本志令》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县自明本志令》是曹操在政治气候极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写成的。文中谈其早年的心志是客观的,至于谈到迎汉献帝于许都以后如何诩戴汉室,绝无“不逊之志”云云,则纯属英雄欺人。那种认为曹操此文字字是实、句句是真的传统观点值得商榷。评价历史人物,尤其伟大的政治家,我们所凭据的只能是他的行为,言谈则只有在做评价的参考时才有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联系李煜的经历,把其作品分为三个时期,并作概括式的论述,以经历为主线,以作品为印证挖掘李煜的内心矛盾,揭示其内在的人格心理变化。李煜华美的词章与其亡国之君的身份在读者的接受心理上产生了冲突,李煜作品是其人生的经历和感悟,所以读者阅读其作品时应联系其人生经历,以平静之心去读那些凄美词篇所流露出的浮华背后的哀叹。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隋朝经济空前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是隋炀帝时科技生产力重视的新观点,并论述了大业年间科技上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6.
巫术渗入权术是汉武帝皇权政治的一大特色。武帝时期爆发的三次巫蛊案并非偶然事件,是精心策划的家族较量、政治斗争。作为汉武帝时期影响政局变化的大事件,不仅体现出各个政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争夺,更是武帝加强皇权统治的权变之法。巫术只是外衣,以巫术这种令人恐惧、敏感的方式来平衡皇权与外戚、朝臣的关系,是武帝皇权政治的独创手段。利用新外戚打击旧外戚达到巩固皇权是武帝皇权政治的核心。透过武帝对巫蛊术的利用也为研究西汉社会信仰与国家政治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7.
唐末五代的晋梁之争,在政治策略上,双方开始都打出尊王的旗号,极力利用唐室余威,扩大各自的政治影响,为自身的发展制造声势。前期朱全忠以勤王之名招降平叛、扩张地盘, 特别是在解救昭宗于凤翔之后,曾经达到自己政治声望的顶点。但在朱全忠挟持昭宗迁都洛阳, 并弑君篡代之后,他不仅丧失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尊王伐叛的政治优势,而且自毁形象,失去人心,为其政敌提供了匡复唐室、分庭抗礼的口实,把宝贵的政治资源和政治优势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晋方反而以正统自居,以复兴唐室为号召,赢得了更多的政治资源和政治支持。随后晋梁双方军事形势的演变皆与政治策略的博弈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孝绰作为昭明太子萧统东宫文学集团的首席学士 ,在梁代中期文坛有重要影响 ,这包括他所进行的“文质彬彬”文学理想的探索和文学总集编撰工作的实践对《文选》的启发。同时在他身上反映了士族文人与皇权政治的依附利用关系。但身显名贵的功利目的 ,是造成其文学思想的探索缺乏深入与贯彻 ,与创作实践形成脱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元祜时期,苏轼曾“三入承明,四至九卿”,进入过权力中枢,但在表面风光下他却不安于朝,饱受政敌攻击,始终处于政争旋涡中,不得不多次自请外放。元桔政争的原因是复杂的,从攻击者的角度看,不能完全排除私人恩怨,但更重要的是与体制的变质、与苏轼特殊的政治地位有关;从苏轼的角度看,则与苏轼不合时宜的政治取向、耿介的政治操守、真挚无饰的性格因素有关。苏轼在元祜党争中的担"-5精神、批判精神、强烈的主体意识以及光明磊落、淡泊名利的政治风范和人格风范,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选择,对于我们了解苏轼的人格、志趣、追求,对于今天的人们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土地崇拜,是民族文化心理中最具活力的原型之一.它对于唐人小说的商贾题材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直接导致了作品对于商贾带有强烈贬抑色彩的描写.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传统的农本文化在商业大潮中所面临的价值信仰危机.农本文化的价值信仰在这类作品中,往往借助非现实的志怪形式,来完成其神圣化、宗教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