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共同奋斗的目标。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就是目标模式、战略步骤和动力来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模式、战略步骤、动力来源等思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三代中央领导核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发展和创新 ,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又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开放性的社会主义"思想、列宁的和平外交思想和"租让制"原则、毛泽东思想关于对外开放学说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为争取自己最根本的人权而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中国人权发展的伟大的历史性飞跃。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社会主义人权事业新纪元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人权建设新阶段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开拓中国人权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之后,又对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从而成为创建邓小平理论的先驱。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新的实践中坚持、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着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5.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革命,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理论成果;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正在进行的改革事业,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次革命形成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对于中国又一次社会变革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了被侵略、受压迫的悲惨历史,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根据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各地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经济建设、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基本上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率领全国人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在我国正式确立 ,经过了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积极探索。毛泽东为首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基本治国思路是人治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社会反对人治、厉行法治的全新历程 ;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 ,通过宪法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在中国法治建设的道路上是一个前后相继 ,继往开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命题,并探索设计了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基本框架和蓝图;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理论,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极大的政治智慧深化了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使政治体制改革理论走向成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不懈地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创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造就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即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三代领导集体的思想理论都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这一目标是由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第二代领导集体确定,第三代领导集体又丰富和发展逐步形成的.三代领导集体为此进行了不断探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三代领导集体又提出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战略重点等.他们之间存在着继承与发展关系.他们的共同探索,构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思想.  相似文献   

11.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从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和“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等方面对发展本质问题做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文章深入分析了邓小平关于发展本质问题上的理论成就以及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认识上的偏差,深刻揭示了这些理论成就对于今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精神遗产,宏观而论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邓小平理论,一是邓小平精神.邓小平理论,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现实价值已经愈益为人们所认识和坚持,而邓小平精神,则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发掘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文明建设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实现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巩固,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创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文革"结束后,领导党和国家突破"左"倾思想的束缚,完成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实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从时代背景、历史任务、具体内容、社会作用等方面看,两者又是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邓小平理论不能完全融入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而邓小平和江泽民的理论思想却在这些方面是先后相继、紧密联系、相互融合、一以贯之的,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可以水乳交融地融入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之中,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共同的主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历史定位的角度看,从准确表述党的指导思想的角度考虑,从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阶段着眼,应提出并确立"邓小平江泽民理论"这一范畴,并以之作为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和党在新世纪、在社会主义历史新阶段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对毛泽东民生理论的扬弃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毛泽东民生理论进行了大胆的扬弃与创新,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有效破解了毛泽东留下的民生难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邓小平民生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体系的本源理论。邓小平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体系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6.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宗教理论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宗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文章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宗教理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党的历史方位的变迁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客观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党的理论创新的主观条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是党的理论创新的主轴;在承认矛盾斗争性作用同时,客观地揭示矛盾统一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是党的理论创新的关键.邓小平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社会主义进行了不懈地理论探索和创新,形成和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早就预见到社会主义将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是有许多中间站(即发展阶段)的漫长过渡过程。列宁将社会主义变为现实,也曾预料将会有长久的阵痛时期,在希望缩短而引发危机时,果断地实施过渡期可能为10—20年的新经济;斯大林等后续者弃而另谋,不甚切合实际,戈尔巴乔夫虽然明了弊病,但其改革也不合国情,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唯有以邓小平为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探索实践,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崛起的辉煌。  相似文献   

20.
步入21世纪,中国和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正面临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严峻的课题。邓小平同志在总结20世纪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题的邓小平理论。正是这一理论,成了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策略。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要我们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只要中国社会主义能够继续下去,社会主义在世界上仍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