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青凤 《老友》2012,(7):48-48
对于一幅传统的中国画来说,如果把诗、书、画、印结合好,那么既可丰富画面内容,又可拓展画面意境.取得十分完美的整体效果。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这在西洋画中是没有的,是中国画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曾景祥中国画的意境美具有4个特点:一是描绘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优美的生活图景;二是抒发了作者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满腔激情;三是图绘中的生活图景和画家的思想感情水乳交融;四是其创造的艺术境界往往令读者产生心驰神往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3.
“留白”是中国画艺术形式美中最重要的艺术构成要素与表现方法,它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对于空间的理解与艺术的抽象加工.而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艺术空间观念又有益于室内空间的设计.有时候,未经修饰的、裸露的建筑构件本身就是一种美.不施胭脂自然白,留白是一种高级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4.
意境与空间     
中国画意境与西方绘画空间在各自表现形式中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中国画意境并不具备与西方绘画空间构成一样的可遵循规律。中国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注重意境的营造;西方绘画空间中的关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实践的界限。中国画中所表现的意境与西方绘画所表现的空间关系遵循的客观规律具有相同之处,但意境不等同于空间。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拈出"意境"一词,以之论元剧之美。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境,历来学术界争论较多,但基本观点偏重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王国维所论元剧"意境"之美则侧重于表现戏剧情景逼真、语言质朴、自然通俗、落尽铅华之美。王国维慧眼独具发现了元剧之意境美,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其别样之美,从而奠定了元剧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6.
高擎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3):50-52,89
从中国画欣赏的视角去赏析中国山水诗歌对于山水诗歌的翻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宏观而言,中国画论中意境的思想已经成为衡量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微观而言,中国画的某些章法技法诸如留白与散点透视可以为中国山水诗歌的赏析理解提供一定的帮助。因此,翻译中国山水诗歌首先需要解读其意境,然后尽量在英文遣词造句中保留原诗散点透视的句法及其模糊美感。  相似文献   

7.
宗白华的“意境”是一个具有浓厚形而上意味的范畴,他在这个概念中寄寓了自己对于宇宙真理的探索意志,而宗白华对于中国画艺术的研究,都旨在阐明中国画意境中所蕴含的中国人的宇宙观念,并致力于揭示出构造这种意境的形式元素的独有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艺术创作主要不是技法和创作意念的组合,而应具有一种内在的意境追求精神,这种精神也就是乌托邦的批判超越精神,乌托邦批判超越精神可以不断升华画家的创作意境,进而在具象、意象和抽象统一中表达生活的艺术美诉求。揭示乌托邦与中国画创作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画艺术研究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伊萨姆·诺古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将独特东方传统美学精髓应用于艺术的各个领域,毕生执著于自然要素的挖掘与应用,对天然石料情有独钟,作品取法自然,观念超前,凸显天然原石的材质美与意境美,蕴涵浓郁的禅宗美学意匠.他“顺天趣,师造化”,尊重自然、抒发自然的创作思想,对于后来者不无启发和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0.
诗意与诗译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极大的差异,加之中国古典诗歌所特有的音韵美、意境美等特点,使得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道路显得尤为艰难。本文试图从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出发,借鉴前人研究的理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诗画结合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大特色,其中山水诗和山水画的相互借鉴尤为典型。中国古代山水诗和山水画的相互借鉴既有先天物质条件又有共同的文化基础。山水诗自由的时空观和意境美给山水画以启示,山水画的设色与布局又对山水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探析中国传统山水画意境审美及创构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绘画在美学上有它的独特性。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语言,从立意、为象、到格局长期探索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逐步丰富而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它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意境美,彰显了中国文化鲜明的美学思想,体现了画境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的追求,并提出了形式美的法则。本文从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及美感形式中探寻古人的美学思想、创作方法、审美意象、审美情趣,试析意境审美的创构理念,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前人的审美思想及高深的境界,传承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古典园林一直以来就追求一种崇高的美学境界。通过对崇尚自然、谋篇布局、意境深化等方面的引申,探究中国古典园林从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中借鉴到的这种崇高的美学境界,指出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自然、自由、意境的美,并给后世的造园艺术以启发。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小说在审美传承、审美倾向和审美表述上,具有强烈的中国传统绘画意味。他常以宋元绘画的取景框来摄取现世人文景观,用中国山水画的远视方式来审视所感的自然山水。他不仅嗜好以青绿色彩精心营造小说意境,而且善于以水墨写意传人物之神、造山水之景,更擅长于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手法来经营小说结构,从而确立了中国现代小说新的样式——“组画式”小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水画,在以崇尚"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听任自然的老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玄学风气中形成,逐渐确立了简淡、玄远的美感和艺术观,并在历代艺术家不断诠释客体与主体、自然与自我的艺术审美关系的创作过程中,完成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新疆大山水画研究管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地域辽阔,具有丰富的大水画创作资源,其山水地貌体现出一种"阳刚之美",与江南水乡山水的"阴柔之美"具有明显差异。这决定了新疆山水画家在创作时不能采用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技法,用笔用墨要体现出一种粗犷、豪放的气质和胸怀。该文分析了江南山水的"阴柔之美"和新疆山水的"阳刚之美"的差异,并着重介绍了新疆北疆的山水特点,以期对新疆山水画家的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山水诗和山水画在创作表现手法上 ,都强调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 ,发挥情感在审美中的能动性 ,以表达“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的意境。诗歌和绘画在表现手法上虽有相同之处 ,但它们之间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追求。  相似文献   

18.
宋元山水画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是中国人特有的宇宙意识、文化精神的真实写照。可用三种意境来形容 :远境 ,藏境 ,玄境。远境 ,侧重画法、技巧方面 ;藏境 ,侧重空间处理、布局层面 ;玄境 ,则侧重空间意识、宇宙精神层面。三者是依次深入、层层递进的关系 ,但又是浑然一体、不可分离的  相似文献   

19.
张大千是中国20世纪画坛上的大师,文章聚焦张大千画作中画款书法与绘画的关系,从画款书法与画作的结构和画款书法与画意的关系方面进行讨论。他的画款书法以绘画为主体,既服务于视觉的审美,又将自己对人生、对绘画的情感及观点融汇其中,在构图美的基础之上自然而然地造就了画境之美,形成了诗书画的完美结合,艺术的审美意境获得无尽的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20.
“留白”是中国画中的一种绘画技法,指的是国画中对空白部分的留取。中国画利用“留白”来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同样,现代平面设计也可以利用“留白”的手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色彩留白”及“构图留白”两种设计方式,使设计作品获得更好的版面视觉效果。同时,“留白”中的传统艺术精神,还能够丰富设计的文化内涵,增加平面设计作品的意境。通过将“留白”运用于平面设计中,对于创作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