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全国797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实证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实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月均收入、受教育水平、打工时间、遇到困难求助城市市民的数量、主要交往对象以及社区参与情况7个变量对市民化的实现影响显著,其中月均收入、受教育水平、打工时间、求助人数与社区参与情况与市民化的实现呈正相关,性别变量中男性农民工市民化的倾向比女性更大,主要交往对象越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越有利于其实现市民化。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提升角度提出了相应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实现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数据,采用O-Logit模型,探讨了在不同城市规模下,本地户籍农民工与外地户籍农民工的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具有户籍地的差异,外地户籍农民工比本地户籍农民工的月均收入水平更高;户籍异质性对农民工的收入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差异,对特大及以上规模城市的农民工收入存在显著影响,而在大城市及中小规模城市的影响不明显;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对中小城市农民工的收入影响更为显著,对其他规模城市农民工的影响则不显著;整体而言,相较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特别是健康状况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更显著;互联网可获及程度对农民工月均收入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研究结果分析,为农民工的增收,基本权益保障,以及完善城镇化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江西省1056位新生代农民工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小城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受到个体、家庭、工作、经济、制度、社会和心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通过卡方检验引入回归模型的14个影响因素中,土地处置方式、参加社保数量和月消费水平对市民化意愿影响最为显著,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城市融入次之,抚养子女数、交往对象有低显著影响,而月工资收入、参加培训次数、住房类型、社区参与和自我认同则没有对市民化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收入不确定性和消费不确定性视角出发,以黑龙江省13个地市50个村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衣户规模、心理感知、预期收入、持久性收入和教育支出、医疗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意愿影响显著;失业率、暂时性收入、社保支出、消费环境、基本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意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利用对海西经济区实地调研数据,对影响海西地区农民工收入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显示2009年金融危机不是减少了农民工劳动时间,而是增加了农民工劳动时间;以小时收入为因变量运用OLS方法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小时收入与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工作年限、拥有专业资格证书等级等呈正相关,与年龄的平方、户口呈负相关;分位数回归分析显示与OLS回归分析基本相同,但高分位数和低分位数对不同类型的农民工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6.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加速,进城农民群体出现并且规模迅速膨胀.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第二代农民工在教育、城市化意愿等方面有不同特征,尤其是其在工作收入及收入影响因素方面有了新的变化趋势.基于明瑟扩展方程,通过对典型数据的分析,使用最小二乘法(OLS),测量了年龄、教育、经验等因素对第二代农民工劳动收入的是否存在影响,以及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并使用多分变量逻辑斯蒂回归(Multinominal Logistic Regression)方法进行了进一步验证.发现教育水平和性别差异对第二代农民工的劳动收入有显著影响,年龄、就业方式、工作单位性质等因素也有一定程度影响,但影响并不稳定.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第二代农民工的教育和就业扶持等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以需求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系统支持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养老成本问题。通过分析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的养老特点及其养老的周期性变化情况,得出养老成本的构成并构建出测算模型,实证分析南京现行的被征地农民保障政策,测算该地区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人均主要养老成本价值,并与其实际养老保障待遇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该地区养老保障待遇与养老成本之间的协调和趋势关系,确定出了合理、合适、易操作的保障标准增长率,为确定被征地农转居老年人口的养老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农民工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交叉分析、相关分析方法以及Logisdc回归模型,对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显示,农民工合同签订情况、从事工种、性别、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对其是否参加培训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北京市建筑业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建筑业农民工以中青年男性劳动力为主,且收入水平较低,掌握技能的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另外,通过建筑业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依据数据初步建立了模型,在经过一系列的检验修正与再估计后,确定了影响农民工收入的因素模型。文章研究结论是建筑业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农民工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是否掌握技能,并提出了加大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市民化是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要求,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是农民工实现市民化后能够与城镇居民同等地享受公共服务,核算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城镇化进程。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中小城市进行调研,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影响因素, 在度量分地区、分类型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代际视角,以劳务输出大省江西省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村劳动力再就业决策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老一代农村外出劳动力再就业的因素主要包括村创业资源、性别、家庭是否有村干部、务工企业平均变换年数、务工月薪、是否感觉打工不稳定、打工地社会状况等变量;而影响新生代农村外出劳动力再就业的因素主要包括村距乡距离、村经济水平、家庭是否有村干部、务工企业平均变换年、务工月薪、是否感觉打工不稳定、家乡社会状况、打工地社会状况等变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农民工内部分化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化过程中,在诸多方面出现了内部分化,农民工的内部分化催生了该群体多样化、差异性的社会保障需求。我国现有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仍然没有摆脱城乡二元结构的桎梏,对农民工的内部分化考虑不充分,导致实践中出现了社会保障整体缺失、保险关系异地接续难、退保率过高等问题。针对农民工在空间结构、职业特征、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分化,提出了分层次、多主体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问题是中国农民在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伴生的重大人口与经济社会问题。以《中国青年研究》近10年来199篇刊文为样本,分析发现,农民工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民生保障、流动融入、家庭生活、政治维权及随迁子女教育等几大方面。研究者问题意识强烈,论述逻辑清晰;研究视角多元纷呈,理论阐释有待提升;注重实证分析但操作方法尚需科学规范,研究论域值得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特别是女性农民工、流动儿童、中老年农民工及其他相关弱势群体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就业分化视角和四川省724份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与农户市民化意愿成正比;当农户工作性质为非农时,系数为正;在本县(市)内打工的回归系数显著,表明在家乡周围城市打工的农民具有明显的市民化意愿;打工时间的回归系数都为负,且时间越长,系数负向关系越大;家庭劳动力个数的回归系数为负,表明家庭劳动力越多,越不愿意市民化;非农收入比例的回归系数为正,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廉租房在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民工却因为身份等问题而无法享受这一惠民政策。根据在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三市进行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所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方法分析了月收入、现有住房的月租金、人均住房面积、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在农民工对廉租房需求度上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农民工对于廉租房具有很高的需求度;现有住房的月租金对需求度的影响最大,人均住房面积、年龄这两个因素与需求度关系较强,而月收入、受教育程度与需求度关系不明显;在对廉租房的具体要求上,农民工对日常生活的相关配套设施最关注。  相似文献   

16.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民工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规模巨大的特殊群体,他们在城市里的住房问题日趋突出,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以问卷形式获取相关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南京市农民工廉租房需求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人口数、月平均收入、年龄、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等。主要结论:家庭人口数越多,月收入越高的农民工对廉租房的需求度更强烈;农民工对廉租房的需求度与农民工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存在相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宁波市为例,通过对宁波市外来人口流入长期居留的调查和深入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快速成长城市外来人口长期居留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是流入地具有良好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稳定的收入;二是外来农民工的就业和工资待遇、外来人口子女的入学、育龄妇女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社会保障等制度建设方面促进了外来人口的融合;三是宁波市在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租房和集体宿舍的修建、管理等方面促进了外来人口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的改善;四是外来人口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来宁波的时间长短以及孩子是否能够在流入地就学或就业也是决定外来人口长期居留下来的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7年课题组在湖北和广东两省调查的950户进城农民工样本,采用Kakwani个体相对剥夺指数测算进城农民工个体收入不平等水平,实证分析个体收入不平等水平对进城农民工风险应对策略的影响,并对不同群体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1)农民工个体收入不平等水平处于低剥夺区间,样本收入不平等平均水平为0.277,男、女性农民工分别为0.348、0.227,老一代农民工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不平等水平更高,教育程度越高的进城农民工收入不平等水平越低,普通工人比其他技术管理人员高;(2)个体收入不平等水平较高的农民工倾向于采取高成本风险应对策略,如降低基本生活水平、减少教育和医疗开支等,反之则倾向于采取向正规机构借贷和正式社会支持等低成本风险应对策略;(3)女性、健康状况较差、教育程度低和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群体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面临风险采取高成本风险应对策略的概率更高。研究结论提供了农民工群体风险管理研究的经验证据,可以为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和推动市民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后,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农民外出打工,一部分迁徙至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部分从本地农村迁往本地城镇,形成了一群特殊的群体——农民工。而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工群体的日渐庞大,他们的住房社会保障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从住房保障角度来探讨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模式和进展,对政府、企业所在试点范围形成的农民工创新住房保障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如何解决当前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皖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是提升市民整体素质的需要,也是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快皖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应不断健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体系,完善覆盖新生代农民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和土地权利保障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加快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