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唐时期,面对佛教压力,为了复兴儒学,柳宗元提出了援佛入儒,统合儒释的思路。柳宗元认为儒佛相合于“性”,因此要想复兴儒学就必须吸取佛教心性论思想精髓,从“复性”入手,而复性思路的提出为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柳宗元"统合儒释"命题的内涵,采用文献解读的路径,认为儒佛之所以可以融会、统合,其基本依据就在于佛教与"孔子同道",即表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在思维方式上儒佛中道思想对把握世间万象具有相似方法论意义,在哲学内涵上儒佛心性论及反对天命的理性精神相通,在政治、经济与伦理生活中展示了对规范性的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今存有关佛教的文章30余篇,以至多有评者认为柳宗元是佛教忠实信徒。柳宗元好佛既有家庭影响,也有社会环境的原因,更有个人对佛教独到的见解。“好佛”是为“求道”,“好佛”是为“统合儒释”,同时也反映其入世与出世的思想的碰撞。  相似文献   

4.
“统合儒释”是柳宗元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围绕柳宗元“统合儒释”的思想体系,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从儒佛价值取向认同的层面,分析柳宗元“统合儒释”的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提出"统合儒释"命题的理论依据是"儒佛同道",儒、佛二家学说之所以能够融汇、统合,即表现在:"中道"思维方式、心性论、生活规范与孝道伦理等三个方面的"同道".但是,当深入分析以上三个所谓佛与"孔子同道"之内涵时,我们发现它们的理论内涵在本质上是"异质性"的.通过论述以上三个"同道"的具体内容,进而揭示出被学界普遍忽视的柳宗元"统合儒释"思想中儒佛思想的差异性与矛盾性.  相似文献   

6.
<牟子理惑论>的真伪虽有争议,但就其中所反映的儒佛关系而言,表现出了"以儒解佛"的格义方法、"援儒对儒"的论辩策略和"易儒以佛"的价值立场等特点,在内容上涵盖了儒佛关系中的若干根本问题,其作为早期居士佛教文献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价值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论柳宗元对儒学发展新方向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柳宗元在儒家革新运动中的作用 ,研究者往往重韩轻柳。其实柳宗元对于儒学变革的探索 ,如提倡把握“孔氏大趣”以取代传统的解经方法 ,拨开两汉以来笼罩在儒学上的神学迷雾 ,重申原始儒家的人本精神 ,提倡重视“生人之意”的“大中之道” ,提倡援佛济儒、取其韫玉的新儒释观 ,在儒学发展史上都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 ,代表了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对佛理有深刻理解,但其思想却以周礼儒学为核心。他以儒事佛,把儒理与佛义融为一体, 成为其艺术思想的内核。《江雪》的意境,把沉寂空茫的佛禅意趣与上下求索的济世抱负完美地结合起 来,是诗人艺术思想的体现,也反映了历代士大夫的共同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9.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初传入中国的佛教受到了中国土生土长的儒学和道教的抨击。《弘明集》是最早记录儒佛道三家关系的文献,内含大量儒道诘难佛教以及佛教辩驳的文章,呈现了三教当时的基本情况。儒家对佛教的抨击主要体现在伦理道德和社会政治方面,尤其是在"孝"和"礼"两点上。  相似文献   

10.
《礼记·儒行》篇和《荀子·儒效》篇都是战国时期儒学对自身的定位和理解的反映,将二者联系起来研究可以看出战国儒学发展的脉络以及转向。《儒行》篇应当属于子张后学的作品。荀子严厉地批评了俗儒、贱儒、小儒,同时提出了大儒理想。相对于《儒行》篇而言,《儒效》篇对儒者的定位与理解已经比《儒行》篇有了极大的提升与飞跃,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扭转了儒学发展的路径,即更加重视儒学中的政治品性。这一特点深刻地影响了汉代儒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北宋中期的庆历新政不仅是场政治革新运动,也是一场儒学复兴运动.以范仲淹、欧阳修为代表的革新派,在政治经济与思想领域高举复兴儒学大旗,宗经兴学,反佛卫道;在个人情感层面则认可佛教,亲近佛教,甚至援佛人儒,汇通佛儒.虽然其接受与认可是站在儒家立场上进行的,具有明显的实用性与功利性,但这对后世理学家援佛人儒,以道济儒以致形成新儒学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对唐宋思想转型和宋明儒学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主张“宣涤凝滞,统合儒释”的开放创新道路,倡导“文以明道”的古文运动,发扬由我而得圣人之道的义理学;另外,在柳宗元看来,儒释相通、儒道相融、儒子相蓄,主张以宽广的胸怀凝聚诸子学派之精华。同时,他在气化本体论、天人关系、人性论和理想人格等方面对两汉以来的思想进行了批判总结,提出了元气自动说和“天人不相预”,主张人性“自然”论,倡导理智和意志相结合的理想人格论,积极应对佛教的挑战,对理学的发展和儒学的复兴起了链接作用。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生活于儒学转型的中唐时代,他在当时新春秋学派的影响下,汲取先秦儒家的实用理性精神,结合自己的政治实践,构建了自己开放的儒学思想。这种开放性表现为从训诂走向义理,从章句走向现实;融会诸子,统合儒释;儒文结合,文以明道这三个层面。他开放的儒学思想达到了当代思想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韩柳与佛学     
文章试图探究韩愈、柳宗元与佛学之关系。韩愈立足于儒家,引释入儒,启后世道统儒学的先声;柳宗元则糅合儒释,游刃于中。笔者认为,韩愈等人的引释入儒与柳宗元等人的糅合儒释,构成了中国士大夫接受佛学的两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隋唐以来佛道二教思辨化哲学思潮的冲击,传统儒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逐渐为世人所诟病,改造传统儒学便成为儒家知识分子的使命。为了解决社会的危机问题,回应日益壮大的佛道思潮对儒学的挑战,陆象山适应时代要求,以援道入儒的方式,对产生于本土的道教哲学思想进行了批判吸收,建立了新体系———心学。使这一思想体系更趋严谨。他的援道入儒,不但彰显了道教思想的学术生命,而且也充分显示了象山心学与道教之间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6.
援西入儒既是现代新儒学区别于传统儒学的重要思想资源标志,又是构成儒学之所以为"新"的必要因素;援西入儒经历四个发展阶段;新儒学的理论展开方向,形成了哲学儒学、知识儒学、政治儒学、生活儒学四种范式.  相似文献   

17.
《非〈国语〉》是柳宗元的重要著作之一.作此书是因为《国语》在中唐时期颇受知识分子重视,柳宗元希望借助对此书的评论匡扶儒家之道.在《非〈国语〉》中,柳宗元阐发了其对人的重视,继承发扬了春秋公羊家重视权变的思想,批评并力图解释《国语》中的鬼神怪异之说.这部极具批判色彩的书开创了经典解释的新范式,对后世儒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一生"好佛"具有诸多的原因.他贬官后不是盲目地"好佛",他"好佛"的主要目的是用佛."佐世观"成为儒者柳宗元融合佛学的思想基点.  相似文献   

19.
理学虽以批判佛教为动因,但理学自身的建构不仅使批佛弱化,且呈现出儒佛混为一谈的现象,因此胡寅《崇正辩》实是南宋初期理学家批判佛教的重要著作。胡寅对佛教的批判,虽从清理佛教外在形式入手,但实际上却贯彻着他在根本理论问题上的立场与见解。胡寅揭示了因果报应的功利性本质,强调了儒家道德思想的自主性原则;同时他将善恶祸福无常对应的问题从道德哲学的论域中清除了出去,阐述了湖湘学派由实在性自然引申出价值体系的理论,并最终落实在儒佛心法上的比较,彰显出儒与佛的真实性与虚妄性。胡寅在批判佛教中所阐发的思想,对于后来朱熹的思想建构很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明儒学案》是黄宗羲在康熙年间写成的一部明代心学史专著。在此专著中,黄宗羲对于明亡于心学,特别是心学与佛的牵连,尤辩之不遗余力。黄宗羲对儒佛的看法(即儒佛观)是非常有见地的,也是有矛盾的。黄宗羲的儒佛观是以儒佛有"理"无"理"作为其重要区别,这种看法是建立在佛者无"理"说这一理论基础上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遇到了难以解释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