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处常子《续本事诗》是五代时期吴国出现的一部诗话体小说,为续补唐代孟启的《本事诗》而作。《续本事诗》全书已亡,但通过辑出的17条佚文,可以一窥该书的面貌。相对《本事诗》来说,《续本事诗》更加依赖于从较早书籍选取诗话材料。从《本事诗》到《续本事诗》,再到《续广本事诗》和《唐宋分门名贤诗话》、《诗话总龟》,唐五代的诗话体小说完成了向宋代诗话丛编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王文龙先生集“东坡诗话”之大成,并笺评成书的《东坡诗话全编笺评》(以下简称“笺评”),已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奉读之余,受益匪浅。它是当今研究“东坡诗话”,求真、求新、求深的成功尝试。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古典诗论和东坡诗话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诗话(包括“词话”)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主要样式之一。它既不属纯粹的古典文学理论研究,也不属纯粹的古典诗歌研究,而是介于文学理论研究与古典诗歌作品批评、鉴赏之间的一种文学研究样式。王先生的“笺评”无疑就属于这种文学研究样式。诗话的特点主要…  相似文献   

3.
在宋人注宋诗中,宋人所作的苏轼和陶诗注本现存可见的多达四种,其中保存在韩国由南宋遗民蔡正孙所编的《精刊补注东坡和陶诗话》中就有三种。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和陶诗宋注是施顾注苏诗卷四十一、卷四十二两卷,施注采取了李善注《文选》的方式,注重典故的勾稽,但亦能结合当时的时事笺释坡诗。其最大的价值在于题下注,对和陶诗的背景及涉及的人物进行详细介绍。傅共著《东坡和陶诗解》是目前可知最早的苏轼和陶诗注本。傅注不但进行校勘,解释典故,而且还能结合注者本人亲自踏访东坡生前遗迹之经历来注诗。蔡梦弼的《东坡和陶诗集注》以解意见胜,其阐释受到了朱子学的影响。蔡正孙《和陶诗话》是现存最早的苏轼和陶诗研究专书,其注释主要集中在和陶诗创作背景的介绍、和陶诗典故的补注,以及和陶诗诗意的阐发上,具有较高的学术与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苏轼“乌台诗案”,宋时即已流传,并有多种抄本、刊本。今所见几种刊本中,《函海》本《东坡乌台诗案》、《忏花庵丛书》本《乌台诗案》为原案实录,基本上保存了诗案原貌;《苕溪渔隐丛话》本按编撰诗话的要求作过删改;《学海类编》本《诗谳》则可断定是伪书。  相似文献   

5.
有四条后山诗话,并见于黄山谷的集子。其中一条见于《山谷集》卷二十六,另三条均见于《山谷外集》卷九杂书类。早在南宋初,胡仔在编《苕溪渔隐丛话》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怀疑是误编。但至今无人加以考辩,兹逐条予以考释。 第一条。《后山诗话》云:“余评李白诗,如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吾友黄介读《李杜优劣论》曰:‘论文正不当如此’。余以为知言。”(《后山先生集》卷第二十三)而山谷《题李白诗草后》云:“余评李白诗为  相似文献   

6.
张先的名作《归朝欢》词之末句,列为"张三影"之一,却在流传中有着不同版本.例如万树《词律》卷一八作"帘压卷花影";朱祖谋《瞗村丛书》本、唐圭璋《全宋词》、吴熊和先生《张先集编年校注》作"帘押残花影";《御选历代诗余》卷八二作"帘幕卷花影";《花草粹编》卷一一、《百家词》之《张子野词》作"帘押卷花影";近年发现的有"秘籍"之称的《天机余锦》卷二作"帘压桃花影".至于其他诗话、词话、史传、笔记类的记载也是各有不同,如陈师道《后山诗话》即记为"帘幕卷花影",陆心源《宋史翼》卷二六《张先传》作"帘栊卷花影" .吴熊和师《张先集编年校注》 吴熊和《张先集编年校注》,附录五"张先传记资料"之"陆心源《张先传》"条.、《辞源》皆云"帘押"为镇帘之具(按:简化字中,"帘"已经一律用"帘"代替."押"与"压"意义可通,不必推究.)私意若知"帘押"(或"帘压")为怎样之"镇帘之具",则此末句庶可确定矣.……  相似文献   

7.
<正>宋代诗话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肇始,后继者竞相仿作,逐渐形成了固定体式。陈宇同学《〈娱书堂诗话〉版本源流考述》一文依据国立台湾图书馆藏四卷本,国图、南图所藏二卷本对《娱书堂诗话》的版本流传情况进行梳理,又在比对《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钱曾《初学集》笺注引文中脱、讹情况基础上,分析不同卷数《娱书堂诗话》间的源流关系。该文首次对《娱书堂诗话》版本作了明晰梳理,对宋诗话及宗室文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诗话总龟》现存明嘉靖月窗道人刊本及明抄本,都经改窜。罗根泽先生甚至以为《诗话总龟》后集乃月窗道人所辑。明以前《诗话总龟》到底是何面貌?由于没有发现更早版本,前人难以回答。200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其中第八O三卷至八O六卷为月窗道人本《诗话总龟》后集卷二十至卷五十的内容。此本的发现证明《诗话总龟》后集为月窗道人所辑之说是错误的。月窗道人本及明抄本较之《永乐大典》本现存部分多七门,约十卷,计二百余条。《永乐大典》本代表了元明之际《诗话总龟》的面貌,由现存部分可以看出,明人改窜《诗话总龟》旧本的程度和规模远没有前人想象的那么大。  相似文献   

9.
今人张涤华《类书流别·存佚篇》著录了《彭氏类编杂说》一书①,庄芳荣《中国类书总目初稿·书名著者索引篇》因之②。《彭氏类编杂说》六卷,明彭好古辑。此书最先著录在《千顷堂书目》子部类书类,“彭好古《彭氏类编杂说》,六卷”③。《明史·艺文志》本于此④。然而有清一代重要的目录书,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宋诗话全编》元《郭思诗话》、《何文诗话》、《郑震诗话》、《郑起诗话》、《吴炯诗话》、《吴处厚诗话》、《范温诗话》等《解题》中的误漏作出了举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宋诗话全编》中《许诗话》、《周紫芝诗话》、《王金至诗话》、《吴千干诗话》、《吴曾诗话》、《叶宀真 诗话》、《吴子良诗话》、《范正敏诗话》、《李上交诗话》等的《解题》作出了举正  相似文献   

12.
吴文治教授主编的《宋诗话全编》 ,继《明诗话全编》(1997年 12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后 ,迅速于 1998年 12月面世。这两种卷帙浩繁的诗话著述的问世 ,意义深远。但是 ,参编者众 ,数近 3 0 0之多 ;素质不一 ,颇有良莠之别。既“全”且“准” ,谈何容易。因此 ,不“全”不“准”处 ,往往得见。《宋诗话全编》点校之错 ,较《明诗话全编》为少 ,本文即对《宋诗话全编》部分《解题》之误漏作出举正  相似文献   

13.
关于《慕容垂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五《梁鼓角横吹曲》,有《慕容垂歌辞》三曲:慕容攀墙视,吴军无边岸。我身分自当,枉杀墙外汉。慕容愁愤愤,烧香作佛会。愿作墙里燕,高飞出墙外。慕容出墙望,吴军无边岸。咄我臣诸佐,此事可惋叹。明人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升庵诗话》卷三《石城乐》条称:“《石城乐》,宋臧质作。《碧玉歌》一名《千金意》,晋孙绰作。《慕容攀墙视》,慕容垂作。乐府皆失其名,当表出之。”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本此条下注云:“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更字明瑞,号石羊生)曰:‘按《慕容攀墙视》殊不类垂作,盖当时…  相似文献   

14.
南宋赵与虤《娱书堂诗话》保存了大量时人诗作,尤其是江西籍诗人的作品,不仅可为《全宋诗》补苴罅漏,且有益于两宋宗室文学创作的深入研究。是书传本罕见,书名亦经改易,元明之际未见刊本。《四库全书总目》所收为范氏天一阁藏一卷本,钱曾《读书敏求记》作四卷,今通行本皆以清《读画斋丛书》所收二卷为底本,实因未见国立台湾图书馆藏汲古阁本《娱书堂诗话》四卷。  相似文献   

15.
张寅彭教授主编的《民国诗话丛编》近日已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此书费时十馀载,多方搜求始成。体例与何文焕《历代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郭绍虞《清诗话续编》相近,使传统诗学文献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规模,为学术界提供了  相似文献   

16.
诗话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古代文论著作。其体制为分条排列,每条或载一评,或采一诗(或数诗),或记一事,大多随意而话,属于“以资闲谈”的随笔性质。袁枚以《随园诗话》(下简称《诗话》,引文只注卷目)闻名于世。《诗话》内容以论诗与采诗为主,但亦有属于“记盛德,录异事”(许(岂页)《彦周诗话》)的记事内容。本文就尚无人论及的《诗话》记事内容作粗浅探讨,以引起人们的重视。《诗话》所记事多数诗坛创作活动或某首具体  相似文献   

17.
清代诗人、诗论家潘德与(1785——1839),字彦辅,号四农,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出身子衰落的书香世家,早年“屡困州举”(应乡举十二次)道光八年(1828)中举人,年已四十四。此后六次参加会试,出入京师,没有考取进士。道光十五年(1835)大挑一等,以知县分发安徽,因不愿“趋走省垣,候大府驱遣,作令不知何年”,未赴。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未入仕途。著有《养一斋诗文集》二十六卷,《札记》九卷,《诗余》三卷,《诗话》十三卷。他的《养一斋诗话》,在嘉庆、道光间的诗坛上,不论是诗学观,还是对古人诗歌的评骘,都有重要意义,今天亦不乏借鉴价值。郭绍虞先生称之为“严肃认真”的诗话之一,并选入《清诗话续编》。现就个人闻见所及,对其主要观点之一的“质实”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18.
在通行的中华书局点校本《苏轼文集》卷六十五“史评”类中,收有《历代世变》一文(原文略)。据现存资料,此文早在南宋编刻《三苏先生文粹》时已收载,明代毛九苞重编《东坡先生外集》、茅维编《苏文忠公全集》时亦加著录,袁黄、王世贞所编的历史教科书《纲鉴合编》,也在卷首《读纲鉴法》中载录此文,且与程颐、朱熹等理学名儒的读史方法并列。近年有学者分析苏轼史论,还特加征引,说其“将苏轼深湛的史学功力表露无遗”(张元《苏轼的史论》,载《宋史研究集》第二十五辑,台北国立编译馆1995年编印)。可是,此文真是苏轼所作吗?试辨之如下:剖…  相似文献   

19.
清代桐城方世举有《兰丛诗话》一卷.此诗话本名《梁园诗话》,《诗话》中说:“梁园者,水木清华,余属居也.”后在作者八十五岁时,始经修改、整理,又改名为《兰丛诗话》.其《序》中概括地叙述了此诗话的体系、内容和目的道:  相似文献   

20.
同属金属类,金银铜铁各有自己的硬度。同属韵文类,诗和词之间也存在着风格上的一定差异。这是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值得研究。《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42引《王直方诗话》云:“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云:‘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杜应行《于湖词序》亦谓:“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才之难全也。”显然,在当时人的心目中,东坡的词,少游的诗,都是“出格”的东西——正规的作品应该是:诗象诗,词象词;诗不能象词,词也不该象诗;诗风和词风是应该有一定的区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