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隐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英语和汉语都蕴含着大量的隐喻。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承载着其所在语言的文化内涵。不同语言的隐喻差异主要体现在喻体上,因此从喻体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隐喻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隐喻的英汉互译策略:直译、归化、増译、异化加注释、释义、译为明喻。对每一策略的适用性进行了细致的说明。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应根据目的语中是否存在相同的喻体,翻译目的、译文读者的文化期待、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以及行文的流畅等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反映和思维方式。笔者通过对隐喻的本质及其文化内涵的分析,指出,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汉隐喻翻译中"以异化为主,归化为副"的翻译策略,可以增进读者对异语文化的了解,促进不同文化人群间的交流;异化、归化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译文生动、形象,体现原文的风格和韵味;而隐喻的对等性翻译策略既反映了原文内容,又保留了原文的比喻,是一种理想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隐喻的文化认知及英汉表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相同的文化认知方式,英汉两种语言会有相同的隐喻概念;但因为英汉同时也有不同的文化认知方式,所以这两种语言之间也会有不同的隐喻概念。在翻译时如文化认知不同时,可用目标语的隐喻形象来替换原文中的隐喻形象,如文化认知相同时,可重视原文的隐喻形象又传达原文表达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和思维都具有隐喻的特点。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文化反映和思维方式。本文探讨了英汉隐喻之间对应的三种情况:基本对应、部分对应和完全不对应,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运用恰当的策略,将会增进读者对异语文化的了解,促进不同文化人群间的交流,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英汉经济语篇为研究对象,基于自建语料库、运用共时对比、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归纳共享的隐喻模式,分析隐喻对理解抽象经济概念的作用,挖掘两种语篇中隐喻异同的深层次文化根源。研究表明,概念隐喻普遍存在于两种语篇中,相似和相异的的隐喻模式分别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和差异性。这种思维共性和差异性的深层次根源分别在于文化的趋同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对英、汉经济语篇的学习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学习者如能在学习经济语篇时有意识地运用隐喻思维,将零散的语言现象通过隐喻组织起来,形成语义网络,找出规律性,可以从宏观和整体上很好地把握语篇的脉络,更好地理解隐喻的意义,深入地了解某一时期的经济、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英汉体育新闻语篇中战争隐喻除了自身语言文化共性之外,由于历史文化因素隐喻还保留着个性和民族特色;大量战争隐喻的运用体现了英汉体育新闻语言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英汉体育新闻语篇中战争隐喻的三大共同功能:语篇功能、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共性.但是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在此,我们将对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不同所导致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存在的这些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英汉隐喻的文化内涵问题。通过探寻英汉隐喻受历史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蕴涵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揭示出隐喻深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也由此透视出语言与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英汉对比作为核心理论对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英汉对比学是一个内涵很广的概念,英语与汉语的结合必然会使语言与语境,语域,文化习俗等多个因素相关联,而翻译又是对语言的研究,所以英汉对比学对翻译的指导作用深远而强大。张培基散文中《父亲》一文的英语译本很好地体现了英汉对比学对翻译的指导作用。从英汉对比角度出发,以《父亲》英译本为例分析其翻译方法和策略,总结文学作品汉英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0.
隐喻存在于各民族语言中,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个部分,它很好地反映了不同民族之间思维方式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其含义与民族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以经典名著《红楼梦》为例,说明了译者在对隐喻进行翻译时,应尽可能在译文中再现源语文化以及与源语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源语喻体形象。为保证隐喻翻译中文化内涵的有效传递,译者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法:直译法,直译加注法,意译法,增译法。  相似文献   

11.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文化模式。文章从自然现象的联想不同、宗教信仰的联想不同、颜色词联想不同等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存在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英语和汉语都有大量的与动物相关的习语,相似的动物习语文化内涵体现民族文化的相似所在之处,不同的动物习语文化内涵体现不同的民族特色。文章以隐喻映射和突显原则为理论基础,对英汉动物习语隐喻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的视角进行分析与解释,从认知角度—习语隐喻的对等映射翻译和习语隐喻的偏移等效映射翻译两方面来探讨英语动物习语的隐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语言活动的大环境,各种文化因素必然体现在语言文字中。翻译的重要目标在于在不影响源语信息表达的基础上,把源语文化介绍到目标语文化中去。现通过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各自内含的文化因素,并对语篇翻译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4.
认知理论视域下的英汉隐喻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从认知角度来说,隐喻的翻译是源语篇章到目的语篇章的映射.本文基于隐喻作为修辞手法和认知方式的理论,重点从认知的新视角分析隐喻的英汉互译过程,以丰富的语料为例,详尽探讨英汉隐喻的翻译过程、策略和方法,灵活运用映射对等和偏移等效两种翻译方法,以准确传达意义,重塑文化意象,或适当修改意义将意义与形象完美结合,使原文信息得到准确完整的交流与共享,以促进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英汉两种语言在隐喻用词方面的异同,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大量实例对英汉隐喻用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英、汉民族由于认知及其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的种种共性,在隐喻表达上有许多重合。然而,由于英、汉民族在生活经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又使两个民族在隐喻表达方式上存在并行和空缺现象。探讨英汉民族隐喻表达的异同以及造成这些异同的原因,对了解不同民族的思维习惯、语言文化内涵、跨文化交际和翻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英汉隐喻互译中存在的对应问题 ,总结归纳了三种对应情况 ,并指出 :很好地理解语言文化的内涵将有助于隐喻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在英汉两种语言体系里,委婉语是一种被广泛使用并深受社会文化影响的语言现象。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折射出各自所承载的不同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忽视这些文化差异就会在委婉语的翻译中产生诸多问题。在文化视域下探讨委婉语翻译策略将有助于委婉语翻译理论及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习语,但由于各自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英语习语汉译并非绝对等值。翻译时,要把英语习语的"形"、"神"在汉语中原汁原味地体现出来,深刻理解习语的文化蕴涵是关键。本文从英语习语文化内涵入手,探讨其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基本方式,它是通过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使人类达到认知世界的目的.《围城》中情感概念隐喻及其翻译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证明:基于人类共同的身体经验,英汉两种语言的情感概念隐喻系统有着重叠的部分,英汉隐喻完全移植的实现是翻译过程中求“同”忽略“异”的过程,然而对于那些无法忽略的“异”,英汉不同文化模式中的“优先概念化”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试论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取决于翻译过程中语言之间的对等语或表达方式是否存在。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特征、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不可译的现象在翻译中在所难免。从语言文字特征和文化两个层面对翻译中的不可译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