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周敦颐是中国古代出现在湖南这块土地上的大思想家,他的出现标志着湖南本土崛起了一座思想的高峰。六百多年后,湖南又崛起了一座思想的高峰,那就是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王夫之将周敦颐在内的湖湘出现过的人文故实当作湖湘传统加以继承,并高扬湖湘精神,通过评析理学宗派源流而宗濂溪为理学之祖,精研濂溪学而创出带有浓厚唯物主义色彩的新理学。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公元960-1127年)160余年,外患频繁,烽烟不熄;人民流离,民生凋蔽;党同伐异,内优不已。但是,这个国力衰微、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却成为中国历史上哲学发展的光辉时代。其标志是理学的发生、发展和形成。一宋明理学的形成理学发生于北宋,当时出现了五位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他们对理学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后世称之为“北宋五子”。周敦颐讲学濂溪,成立了“濂学”学派;程颢、程颐讲学于洛阳,成立了“洛学”学派;张载讲学于关中,成立了“关学”学派;邵雍专治周易,发展了象数…  相似文献   

3.
湖南在北宋以前,学术思想不具有全国性影响与地位,直到北宋湖南道县周敦颐①著《太极图说》、《通书》,创立"濂溪学",才标志着湖南学术思想在全国重要地位的确立。周敦颐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在他及其弟子理学思想的影响下②,催生了极具经世济用的"湖南理学",或曰"湖湘学派"、"湖湘文化"。湖南理学或湖湘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培育了一种特立独行,  相似文献   

4.
周敦颐既是理学的开山祖师,又是推陈出新的礼学大家。周敦颐一方面强调礼乐的社会面相,另一方面着力挖掘礼乐的哲学内涵,为新儒学的创新与拓展指明了方向。周敦颐认为,"诚"是太极和本体,也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更是圣贤的修养工夫,其以"诚"论礼的思想为宋代礼的哲学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周敦颐看来,"中"意旨天下大治,是"至善"之性的呈现,体现于礼乐制度中,其以"中"代礼的思想为宋代礼学与理学的融合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相较二程和朱熹,周敦颐礼学思想理学化程度还不够深入,致使人们容易忽略其礼学思想在宋代礼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关于周敦颐"无极而太极"的真实意蕴,诸家诠释各异,其根本在诠释理则和方法不同,是否就濂溪而悟濂溪,或跳出濂溪,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论濂溪。《太极图说》本意在返回自心而探宇宙与人生的真谛,坚持形上与形下、实在与理性、天道与人道、相对与绝对的辩证统一。朱熹诠释"无形有理",旨在坚持儒家性理之学;佛家以"无极之真"坚持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破除经学独断论;新道家以太极阴阳五行化生之道与现代科学理性、经济哲学相接轨;近现代哲学则以无为与有为、实体与真际的辩证以及目的论的宇宙观的诠释,为通向唯物辩证的真理观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词"礼",能超过"理","礼"的含义很广泛。由孟轲性善论生成仁、义、礼、智,有类于康德始终坚持在他的先验纯粹理性和彼岸实践理性中阐释他的先验道德论。荀子礼、法相融合是儒家礼学的创新和转型,传统礼学在宋代理学的实践层面上能找到。清代以戴震为代表的"新理学"是情感哲学,情感哲学向礼学的转变,有其内在的必然逻辑。看一看礼学文化的历史嬗变,对理解现代社会的若干定位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7.
汤斌学术思想主要受孙奇逢理学思想影响,经学论述也主要是阐发经文中的义理,甚至对"汉学"的训诂等治学方法深为抵制。他认为,沉溺于训诂而不求义理,是有悖于圣人之道的。汤斌的《诗经》学论述本于理学而论述诗文所阐释的义理。这样的《诗经》学治学思想对清代中后期中原《诗经》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汤凖等人的治学思想正是受到了汤斌主于理学的治学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周敦颐对宋明理学最主要的贡献一是恢复了儒家中断近千年的所谓"道统",即"性命之学";二是积极提倡和践行"孔颜之乐";三是敢于打破"三教"壁垒,大胆援引佛道,开创了重要的理学方法论。周敦颐不仅为"理学"贡献了诸多原理与方法,也为"理学家"提供了一个内在的超越境界。周敦颐开创的"濂溪一脉",赋予了儒学第二次生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苏正道 《理论界》2014,(5):137-140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采用经学训诂的形式对义理内容进行建构,在学术思想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对戴震的义理旨趣、考据特征以及对《孟子》的创新阐释及其缺陷作了分析,认为其过度目的性阐释导致了《疏证》在接受方面的诸多困局。戴震义理学表面上对程朱理学持批判立场,但双方在动机、旨趣和义理内容的建构上不具同源性,戴震把程朱理学瑕疵当成程朱理学本身加以攻击,对原始儒意的理解并没有超越宋儒而进行。戴震对于《孟子》的把握仍有未达,但《疏证》所展现出来的批判精神却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基于周敦颐以《通书》为中心的天观、人观及时中观,本文研究了其在天人合德解释上的意义及特征。天观是天道及天德的解释,人观包括了对人类及人道的解释,时中观是周敦颐对贯通《周易》的"时中"的解释。针对通过《通书》融合了道家哲学和儒家哲学的天观,并且发现了儒家哲学的道德伦理观的周敦颐,本文探究了他的天人合德解释。身为道学者,基于儒学的人间观及人道观,他以天德实践了"诚"的天道,通过道家思想的熔融发扬了自己的儒家哲学。从学问上看,他主导了从道学到理学的思想史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周易》将"诚"的思想衍化为形上之境界层次,而先秦诸子时期对"诚"的论及多涉及侧重于"行"的方面,而后周敦颐又将"诚"提拔至道体,实现天道与人道的互通.且周敦颐对儒家经典《周易》极为推崇,其"诚"的思想也多来自对《周易》的发微,他在对《周易》义理阐释的基础上赋予了"诚"新的意义.《周易》中的"诚"之动静的规定性来自于对《周易》卦辞与义理的阐发,"诚"的两种修养方法亦鉴于《周易》所提倡的内在修养方法.周敦颐更承袭《周易》形上之境界形态,使"诚"上达天命、下立人极,可见《周易》对周敦颐"诚"的思想体系的建构起到十分必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宋明理学是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继先秦子学、汉唐经学后的又一重要理论范式。相较于汉唐儒学,这一新范式的显著思想标识就是偏重形上之维和内圣之维的开拓,从本体论、心性论和工夫论等各层面深化儒家义理精神。就理学本体论、心性论和工夫论的建构以及理气心性的圆融而言,"北宋五子"和朱熹之学对儒家这一理论范式的建构具有奠基性的意义。邵雍的"先天之学"和周敦颐的"太极"说,是为儒家道德精神确立形上依据的一种重要尝试,代表着理学思想的滥觞,不仅如此,周敦颐的"诚"论还一改汉唐儒学宇宙论的铺排,开始了儒家心性本体化的思考,由此重新开启了儒家的"内圣"之维。张载的气本论哲学是儒家本体论建构的真正开端,而其划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主张则是理学范式下典范性的心性论成果。二程"自家体贴出天理",奠定了理本论哲学的基础,而其"性即理"的论说则昭示着他们对理学本体论和心性论的打通。二程后,朱熹通过注解"四书",建构了综合"北宋五子"、圆融理气心性的理学体系,而这也标志着儒家理学这一新理论范式的确立。  相似文献   

13.
从南宋起编纂周敦颐史料的思路基本有四种,少部分刊本接近文人别集式,大部分刊本虽名称各异,实际内容上突破了传统别集体例,涵盖了图、表、谱、传、志等地方志体例,还有一种是有关周子后裔的史料,可通称为'濂溪志'。这些刊本至少有54种,可划作四个版本系统:集系统、志系统、全书系统和遗芳集系统。历代《濂溪志》的编纂提供了濂溪学传播的文献载体,有光明周子思想、继承先贤精神的价值;其丰富的资料性,为周子在宋以后道学思想中占据的优势传播生态位提供了重要抓手;其图文互著的特点,利用视觉传播,生动展示了濂溪学的多样化存在,助益濂溪学在历代的传播。同时《濂溪志》这种以图经志人,以他人之文载人的个人史料编纂范式,为创新个人文集编纂体例提供了可资参校的范本。  相似文献   

14.
先秦以后,中国历史上每一时期哲学的繁荣,都伴随着《周易》研究的兴盛。宋代庆历前后,随着理学的兴起,《周易》的研究又出现了一个高潮。周敦颐的《易通》,欧阳修的《易童子问》,横渠的易学,邵雍的先天学,王安石的《易说》等等,都勃兴于这一时期,开创了《易学》研究的新面貌。《周易程氏传》(简称《程易》)是这一时期研究易学的代表著作之一,对理学和以后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程易》凝结了二程特别是小程的毕生研究成果,展现了程颐的唯心主义然而又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同时也反映了这一时期北宋政治上的风云变幻和尖锐的矛盾。剖析《程易》,对于研究理学和北宋庆历以后至绍圣这一时期程颐思想的特点,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易传》开始,经王弼的《周易注》,再到程颐的《周易程氏传》,代表了《周易》义理学的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周易》的义理化发展同时也是儒学哲学化的成型过程,此过程深刻体现出玄学、理学的义理易学之间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6.
弘扬周敦颐“诚”的做人治学的宝贵精神李邦国周敦颐(1017一1073)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博学多才。他一生只作过州县小吏,晚年在庐山北麓建“濂溪书院”,讲《易》其中,并终老于此,人号“濂溪先生”,可说得上是一位民间学者。但其人风学...  相似文献   

17.
孙旭红 《北方论丛》2010,(1):103-106
宋代许多注经著作中已经渗透了理学思想,而理学家所阐发的内容也大多离不开经学。理学是经学演变的合逻辑产物,理学以经学为根柢,同时,理学又指导并服务于经典解释。具体到理学与《春秋》学的关系,则是包括《春秋》学在内的经学变古之风促进了理学的产生;理学在建立后,则又依傍《春秋》阐发义理,进而对宋儒关于《春秋》性质的认识、解经方式、内容诸多方面以深刻的影响,宋代《春秋》学最终完成了理学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博大精深的船山学有一条清晰的主线:以宋学为宗。继承周敦颐、张载和湖湘学派的思想传统,以诚论性、性气合一、道器合一。从而纠正了程朱理学以理论性,性气分立的性理之学。并且在理欲关系、人性善恶等一系列人性哲学、道德哲学问题上对程朱理学进行纠偏,形成与理学和心学都不相同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9.
王蕾 《齐鲁学刊》2008,(1):25-27
在明代理学史上,曹端以其理学诠释学之入路被称为"明初理学之冠",针对后世学者关于理学开山大儒周敦颐重要哲学著作《太极图说》的学术渊源、地位及其哲学内涵的不同评价,他以维护理学的视野,对这部争论颇多的著作作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周子的《太极图说》是本于儒家文化价值系统的作品,是对其天道性命贯通之学的完美诠释与注脚。  相似文献   

20.
作为道学宗主的周敦颐在宋明理学的传承谱系上有着极高的地位,他借由《太极图》和《太极图说》所抛出来的无极太极之争也成为理学史上引发无数讨论的一桩公案,但也正因如此,历来对周敦颐的理解和阐释多聚焦在《太极图说》的相关问题上,而《通书》中所包含的更为广阔深邃的面向则较少被展开。文章以《通书》的文本为主,从立儒家本体(诚体)、举理学纲目(动静)、阐圣人幽微(学圣)三个面向探求周敦颐对儒学的构想如何深刻影响宋明儒学。《通书》所具有的典范性和开创性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敦颐为何会被推尊为理学之开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