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集文 《东南学术》2012,(3):128-13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环境问题凸现,城市环境保护提上日程;加之,20世纪70至90年代逐渐兴起的环境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中国城市环境治理逐步兴起。分权化改革使城市政府拥有较大的自主管理权,这是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兴起的政治层面的基础。城市企业逐步树立环保意识以赢得经济利益,这是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兴起的经济层面的基础。公民社会的发展是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兴起的社会层面的基础。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兴起表现为政府开展城市环境保护行动,企业、环保非政府组织和市民参与城市环境保护行动。  相似文献   

2.
为了维护公共环境利益,合理配置环境资源和协调环境利益关系,政府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中承担着对矿山环境治理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决策、依法监督以及进行投资和制定激励政策等环境责任.矿山环境治理中政府环境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是理念滞后、立法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我国应通过立法确立新的矿山环境治理理念、强化矿山环境行政审批的规定、明确政府统一规划的责任,并通过建立“政府主导”的市场机制、完善行政执法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矿山环境治理中政府环境责任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主导性作用.然而,在政府的环境治理中还存在着许多激励不足问题,表现在因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政府的垄断地位以及环境管理体制问题等造成的激励不足.针对此,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增强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政府的环保绩效考核、进行环境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以及促进公众参与等方面着手应对.  相似文献   

4.
大庆是著名的油气资源型城市,多年来石油石化企业在开发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大气环境、地表植被、土壤质量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造成了空气雾霾加重、植被生存生长损害,以及土壤污染等.分析大庆市在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政府环境治理管控、提升公众参与程度是解决环境治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主要是通过加强政府、公众的环境监督作用,约束企业污染行为,保持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同步发展的目标,为此大庆市应建立以政府为主体、以公众参与和企业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相辅相成的三维共治机制.  相似文献   

5.
杨洪刚 《南方论刊》2014,(4):36-38,60
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角色错位的主要根据在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等行动者或者说主体之间的关系结构,其中地方政府基于其自资源、价值取向、制度规则和利益关系扮演着的不同的角色,但在不少的环境公共事件和环境保护行为中,地方政府经常呈现出角色错位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体制的束缚,而社会力量不够强大和环保认知观念出现偏差则是地方政府角色错位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在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和政府之间逐渐形成新型的经济管理关系时,环境保护也面临了如何适应、协调的新问题。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根本途径就是切实地把环境管理纳入企业的微观经济管理和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轨道中去,使企业和政府在政企分开的、独立的经济管理中担负起各自的环保责任。 一、把环境管理纳入经济管理轨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不同区域的环境治理成效差异明显。为探究中国情境下区域环境的有效治理机制,本文选择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作为案例,构建“制度-激励-行为”分析框架,从多维视角分析珠三角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与环境治理逻辑。研究发现:为实现环境善治,需要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源头控制与末端监管两手抓,形成以经济激励为基础、压力激励为补充的双重激励环境,并充分动员政府、公众与企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进程;企业缺位、社会监督力量薄弱、地方政府激励不足、治理手段单一等是影响区域环境治理难以取得成效的主要因素。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作为区域环境治理的范例,探索与分析其治理逻辑,对完善中国区域环境治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财政分权是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度改革,环境管制是推动企业污染治理的关键因素。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对于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权衡取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各有不同。地方政府作为环境管制的具体执行者,在政府间以经济激励为核心的竞争机制下,具有与企业"合谋"牺牲环境质量换取经济利益的动机。为激励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环境监管职责,约束政企合谋,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向企业和地方政府支付信息租金和征收罚金,建立环境管制的激励约束机制。中国环境管制的实践具有加强中央集权模式的发展趋势,环境管制分权化的程度主要受企业减排成本差异、地区间发展水平和环境监测技术三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中国应转变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的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经济激励手段,提高政府补贴,积极开发环境在线监测技术,加大对环境违规的惩处力度,科学审核环境成本,增强公众的环境教育,以改善财政分权的合理性,提高财政分权体制下环境管制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史亚东 《西部论坛》2022,32(1):66-82
地方政府是环境治理的重要行为主体,其环保支出行为不仅取决于地区发展理念和发展状况,而且受到地方政府间竞争关系的影响以及上级政府和公众的监督.基于环境关键词的网络搜索评价公众环境关心程度,并以首轮中央环保督察为准自然实验,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对2012—2018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样本的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强度(...  相似文献   

10.
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除了政府加大环境管制和治理投入外,企业也必须积极承担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从识别环境可持续约束条件入手,构建基于环境可持续约束的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投资决策的非线性规划模型,研究和分析企业如何进行环保产品定价决策、最优产销量决策以及政府如何给予企业环保补贴政策,有助于推动企业承担环境成本、减少政府环境治理支出、促进环保产品的市场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不同利益集团间环境行为选择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环境政策由地方政府负责执行,地方政府的环境行为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环境质量.本文运用博弈模型统筹分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环保部门与社会公众间的复杂博弈.中央政府加大对地方政府问责力度,加大环保指标在地方政绩考核体系中比重,降低地方政府履行环境责任成本可以推动地方政府共同选择实施环境保护行为;改变目前地方环保部门的双重领导体制,明晰责任主体和主体职责,可有效提高环境治理绩效;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培育环保的社会团体力量,让社会民众成为环境监督和问责主体可以有效推动政府环境责任履行.  相似文献   

12.
彭德琳 《学术界》2007,(5):40-46
企业社会责任的规避与地方政府对社会问题的回避与被动安排相关.其主要表现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优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对经济资本积累的重视优于对社会资本积累的重视,政府对绝对贫困的重视优于对现代贫困的重视.处理社会问题的思路狭窄、财政手段软弱、经济动力缺乏、组织化渠道单一是地方政府回避与被动管理的主要原因.合理分摊政府之间社会支出的成本、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中社会支出的比重、优化社会资本的"投资环境"、摆脱企业承担的"政府官员责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监管与政府监管并培育一批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社会企业家应成为地方政府强化社会安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收集290个地市级2017—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并结合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中的流动人口个体数据,研究了政府环境治理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环境治理显著提升了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变量标准化处理后的结果显示:政府环境治理能够有效消弭城市污染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负面影响;对于中老年人、男性、家庭规模较大、从事环境敏感职业、高学历以及高收入的流动人口而言,政府环境治理对其居留意愿的影响更显著;政府环境治理仅对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城市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环境治理有效降低了污染排放,提升了政府的管理规范性并改善了居民的健康状况。据此,政府应持续强化城市环境治理,打造健康宜居环境,改善居民健康状况,进而提升城市人才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以滇池环境变迁为背景,对建构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环境保护的模式进行个案式阐释。通过个案分析,根据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市场体制的完善程度和公民社会的发育程度,基于公共治理理论,结合中国环境治理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以政府责任为主,加强市场环保规制,充分动员社会力量"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责任和治理是世界各国政府分权改革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早期财政联邦制理论将分权引入政府公共支出的分析,维持市场的财政联邦制理论则考虑了政府组织结构与激励问题,结合分权和治理两个维度,带来了地方政府、财政激励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解.近来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不同的政治体制下地方政府责任机制和治理结构的差异,同时发展中国家分权治理的实践表明,既定的不同政治体制下,公民参与是强化地方政府责任的一种重要机制,参与式预算就是其中“自下而上”的重要责任机制,对中国政治集权经济分权下地方政府治理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实环境状况折射出了《环境保护法》有效性的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环境立法本身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政府环境责任不完善是最根本的问题。《环境保护法》中完善政府环境责任既是环境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环境公共需求变化和环境基本权利发展的客观必然。完善政府环境责任的指导思想应是:通过拓展政府环境第一性义务即政府环境职责,提升政府公信力,强化政府环境第二性义务即政府环境法律责任,增强政府执行力。完善政府环境责任的具体设想是健全环境管理责任、加强环境服务责任和兼顾其他环境责任。  相似文献   

17.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政企关系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环境治理模式正经历着从"谁污染,谁治理"向"谁污染,谁付费,专业化治理"的第三方治理转变。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有利于促进治污专业化、提高治污效率、节约治污成本,其关键点在于理顺政企关系,即理顺排污企业、第三方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其各司其职,共同遵守法律规范、市场规则、合同约定。现实中政企关系的相关方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行为选择,致使相互间的关系发生扭曲,妨碍第三方治理的实施。为此,要构建企业社会责任机制,明确排污企业与治污企业的责任边界;加强对地方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监管;制定信息公开法,建立基于网络和数据库的治污信息共享系统;尊重市场规律,完善第三方治理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地因为政府及其环保职能部门忽视环境保护而引发的环境公共事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的缺失。政府环境责任是指法律规定的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义务以及因政府违反上述义务和职责的法律规定而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道义责任、法律义务、法律责任三个层面。本文以对责任的解释为逻辑起点,分析了地方政府承担环境责任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义务的主要范畴,并阐述了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责任包括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7,(2):176-18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私合作在国家公共产品供给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治理理论和合作国家理论是合作治理的理论依据。良好的环境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为公私合作环境治理提供了正当性依据,《环境保护法》第6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5条等法律规定为公私合作环境治理奠定了法律基础,并且这一模式已为实践所证实其成功。在公私合作环境治理中,公私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合同关系,它通过合同将基于法律规定的环境责任转化为与基于合作协议的权利义务,成功实现了环境责任的二次分配。  相似文献   

20.
企业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导致企业倾向于"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的产出模式.依靠市场的力量和传统经济管理思维模式下的政府介入无法有效解决中国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因此,转变政府传统的经济管理思维模式,建立对企业进行补偿、激励和惩处机制才能彻底根治中国资源利用率低下和环境进一步恶化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