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之洞的思想对民国初期的孙中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一,在政治上,张之洞提倡“将海南建省”,这促使孙中山主张“将海南建省”;张之洞提倡为官执政需直言进谏和有风骨,孙中山继承和发展了张之洞的此思想,他鼓励革命者和国家工作人员要有勇气,要为国民尽忠竭力。其二,在经济上,张之洞主张自行设厂以“固国本”,孙中山继承和发展了张之洞的此思想,他认为在维护国家利益尤其是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落后中国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包括借外债和允许外国来华投资)以振兴中国实业。其三,在军事上,张之洞极为重视军工制造,兴办了湖北枪炮厂,孙中山继承了张之洞的此思想,主张将此厂恢复和扩大。其四,在文化教育上,张之洞重视新式学堂,在湖北兴建多所新式学堂以“教育人材”,最终“造成楚材,颠覆满祚”,这促使孙中山主张要多兴建新式学堂以培育更多近代人才从而有利于治国经邦。总之,张之洞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国初期的孙中山,而且这些影响在当时基本上是积极和具有进步意义的。不过,孙中山在受张之洞的思想影响时亦存在一些不足,但这是次要的,瑕不掩瑜。研究张之洞的思想对孙中山的影响,既反映了张之洞的思想影响深远,又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孙中山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左宗棠与新疆建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宗棠是新疆建省的奠基人。虽然这项改革是由刘锦棠和谭钟麟完成的 ,但是左宗棠最先定出处理新疆的基点 ,即收复和改设行省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 ,以有效地抗击沙俄和英国 ,捍卫国家领土 ,并且做了大量筹备工作。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疆建省 ,学术界已做过不少研究。但有关左宗棠与刘锦棠的建省方案及其分歧 ,却鲜有人论及。笔者不揣浅陋 ,拟据有关史料予以介绍。1   早在 1 832年 ,左宗棠便有感于西北边疆之烽火与不宁 ,曾赋诗云 :“置省尚烦它日策 ,兴屯宁费度支钱”,表达了对该地区的关注。在任陕甘总督后 ,他曾多次在致友人书中提到需要在新疆“立省置郡县”。光绪三年七月 (1 877) ,左宗棠将新疆建省的意见正式奏报清廷 ,“为新疆划久安长治之策 ,纾朝廷西顾之忧 ,则设行省、改郡县”。光绪六年四月 (1 880 ) ,左宗棠在覆陈新疆善后事宜时 ,详细阐述了新疆建…  相似文献   

4.
宁夏地区设置行省较晚。该地区建省前隶属于甘肃省,为甘肃宁夏道,领八县,即宁夏县、宁朔县、平罗县、中卫县、灵武县、金积县、盐池县和平远县。①直到1925年冯玉祥部西北军入甘以后,才开始酝酿改省,其建省的经过情形是:西北军为了扩大局面,于1928年通过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部长的冯系人物薛笃弼,提出了甘肃省分治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在9月5日举行的第153次会议上通过了这一提案。②10月17日,中央政治会议第159次会议,又进一步根据前第153次会议议决的甘肃分治案,决定将宁夏道旧属八县和宁夏护军使割地(即阿拉善、额济纳二旗)合并建为宁夏  相似文献   

5.
1987年8月28日,赵紫阳同志向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建议撤销海南行政区,将海南行政区所辖区域从广东省划出来,单独建立海南省。海南建省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是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中又一重大决策。建省后,对海南宝岛开发和经济腾飞必将带来深远的影响。海南岛解放后,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事业均获得一定发展。进入80年代以来,中央和广东省不断调整政策,大大加快了海南的开发速度。一方面,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6.
绥远地区的新学创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国学制改革的概况在义和团运动之后,清朝社会各阶层都进一步提出了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的主张。这种改革主张要求全国有统一的学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的学校制度。光绪二十七年(1901),张之洞和刘坤一都建议清廷递减科举,注重新式学堂。“将科举略改旧章,令与学堂并行不悖,以期两不偏废;俟学堂人才渐多,即按科递减科举取士之额为学堂取士之额。”①同年九月,清廷下谕:“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其教法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  相似文献   

7.
清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国。有一次,路过武昌总督府,想会见两广总督张之洞,让守门人传进一张便条去。张之洞见条子上写着:“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便问:“他是什么人?”守门人说:“一个书生。”张之洞不大高兴,提笔便在条上写道:“持三字帖,见一品官,白衣尚敢称兄弟?”守门人出来,将条子递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也在便条上写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侯。”守门人又将条子传了进去,张之洞一看,连忙说:“请!”布衣也可傲王侯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1884年新疆建省,将边疆与内地划二治理,是清政府治边政策的重大转变,是国家统治方式近代化的标志之一。这对其后建立台湾行省和东北三省及议设蒙古行省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海南建省以来,政府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都按市场经济的规则设置,但行政监察体制却仍;日沿袭老的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本文探讨了海南行政监察体制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构建适应海南“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体制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监察体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致敬新时代·奋斗温商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球行大型采访活动走进海南,走访多个温商企业,在椰城感受当地温商三十年来的风云变幻。1988年,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出,独立建省,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正式成立。这也吸引了数以千计的温州人登岛经商。过去三十年,海南以国际旅游岛为发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始于一八九六年(光绪二十二年),以后人数逐渐增加,一九○二年后人数增加的幅度加大,一九○四年留日人数已达一千三百余人,一九○六年猛增到八千人,一九○七年总数已“逾万”。留日人数为何从二十世纪初年起陡然激增?一些历史书都用张之洞的一段话予以解释。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一路近省费可多遣;一去华近易考察;一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形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不错,张之  相似文献   

12.
最近,作者在《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科技项目中,通过研究海南省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引发了一种新思考: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振兴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大省”。是实现海南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提出了“以海兴琼”的建省方略。本文则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工作中掌握的有关资料,就海南省海洋自然资源在振兴海南经济中的作用,对这个发展战略作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13.
建省初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调研组曾把文城作为海南东部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清澜港为依托海港。建省6年来,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文城划入北部经济区更为合适。从流域经济、地理位置和发展趋势看,琼海市作为海南东部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民国初期,面对严峻的边疆形势,孙中山强烈呼吁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反对外敌入侵。他的“五族共和”思想成为凝聚各民族的一面旗帜。孙中山提出了一系列筹边对策,力主在边疆地区改建行省,提出在边疆地区发展经济,尤其是修建铁路,移民垦殖等,这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884年11月,清朝设立新疆行省.首任巡抚刘锦棠采取了政治安边、军事强边、经济兴边、文化固边等一系列措施,标志着新疆防务建设的全面展开,使晚清新疆防务建设达到顶峰.建省时期的边陲新疆,成为晚清历史上难得一见的"亮点".  相似文献   

16.
海南大学主办,新加坡琼州会馆、香港海南商会、台北海南同乡会、广州振兴海南联谊会助办的首届“海南学”学术研讨会,于3月31日——4月1日在海南大学邵逸夫学术中心举行。新加坡、泰国、日本、香港、台湾、广州、重庆和本省的学者专家家共60多人,欢聚一堂,为研究海南,宣传海南,开发海南出谋献策。这次学术会议一共收到论文29篇。“海南学”是海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周伟民教授1990年3月15日在《海南日报》上著文倡导  相似文献   

17.
清宣统年间,朝廷曾拨款在青海境内进行垦荒。清廷在青海举办垦务之动议与筹划青海建省有关,光绪皇帝否定了在青海即行设省的建议,采纳了朝臣中暂缓设省、先行试垦的意见,于是就有了大规模举办垦务的举措。民国时期,政局多变,但青海垦务仍在断断续续地进行,只是成效不大,垦务机构逐步变为地政机构。20世纪30~40年代,国民政府曾两次作出决定,拟在柴达木大兴兵屯,以为开发西部的标志性行动,但因种种原因均未获成功。  相似文献   

18.
银川是著名的塞上古城,建城以来,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了。其城址几经变迁,城名也屡次更改。自蒙古灭西夏,元代初期设宁夏行省(后改宁夏路)以来,至明、清、民国,这里一直被称为宁夏(省、路、镇、卫、道、府、县)城。直到1947年,才决定改名为银川。那么,“银川”其名起自何时,又因何得名的呢?过去很少有人作过专门研究,因而数十年来存在着不少似是而非的说法。这里仅就“银川”一名的来历作一小小考证。至于银川城的兴起、演变诸问题,则不在本文论述之列。  相似文献   

19.
从会馆看清代海南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口的流动 ,清代海南社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与海内外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商业会馆在海南的建立以及琼州会馆在海内外的活动是其发展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20.
跨入新千年第二个十年,海南吹响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进军号,这是建省办经济特区21年来,海南人又一次获得的千载难逢之机遇,它将海南岛再次推向世人瞩目的热点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