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迅与他所属的地域文化联系之紧密,为中国现代作家中所罕见。越文化在历史的演进中,形成了“剑·书”的文化模式,对包括鲁迅在内的越人,特别是越地名士的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乃至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起着制约、规范作用,形成了人的生存的深层维度,此实为决定鲁迅精神结构之“固有之血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东亚地区各国的古代文化和文明,存在着诸多共同的特征,构成了世界古文明系的重要一极,同时也是环太平洋文化圈的重要文化策源地。正是基于这种特殊地位,与会专家就“东亚文明和传统文化”、“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和越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越地独特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从先秦到六朝越地形成了多样呈现的文化格局.越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先秦越地古老文化的形成,第二个阶段是汉代三国时期儒学浸润与越地古老文化的碰撞生发出越地文化的新传统,第三个阶段是东晋南朝时北方士族的南迁给越地文化带来了新的文化因子,越文化出现新的走向呈显出了完全不同于传统文化的另面文化.  相似文献   

4.
《越文化通论》,人民出版社重点推出,系绍兴文理学院王建华教授主持完成的浙江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成果,含《中华文化格局中的越文化》《越地学术思想论》《越文学艺术论》《越地民俗文化论》《越中名士文化论》《越文化精神论  相似文献   

5.
越文化对鲁迅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在研讨会上 ,与会专家就“鲁迅思想的越文化渊源”、“鲁迅与越地人物的精神联系”、“鲁迅作品的越文化表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形成了一系列新观点 ,推动了鲁迅研究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于越先民的族群血液浇灌了大越之魂,越地流淌着自我实现的人心主流.越中人文精神的正向演进,促进了自身的文化增殖,使之成为名士乡及其不断进取发展的动力源.越中百年师范教育史诠释和丰富了越中人文精神,成为大学精神之内核.从"大越之魂"到"大学之魂"的转化中,大学有责任激活其文化因子,实现有意义的转型、重塑和升华.  相似文献   

7.
越文化孕育的自然环境及其文化特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化植根于环境,越文化特色的形成是这个地区"西则迫江,东则薄海"特殊的自然环境决定的。越地古老的水利工程建设是越文化孕育的土壤,发达的渔业捕捞文化是越地水文化的表征,先进的造船航海业使越人成为富有冒险开拓精神的民族。水利和海洋文化孕育了越文化的与水共生的特色,集中表现为经济生产领域中高度发达的稻作文化、水利文化、航海文化;日常生活领域中的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思想政治领域中的开拓精神、灵变谋略;文学艺术领域中发达的山水性灵文化、建筑文化等。  相似文献   

8.
越文化对鲁迅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鲁迅思想的越文化渊源"、"鲁迅与越地人物的精神联系"、"鲁迅作品的越文化表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一系列新观点,推动了鲁迅研究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汉唐“私谥”文化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谥”是汉唐时期体现师生关系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其礼仪内容和形式大体形成、定型于汉唐。这种介于国家礼典和民间礼俗之间的“私谥”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了汉唐时期“师”阶层在文化地位与政治影响间的尴尬。  相似文献   

10.
轩亭口,坐落在素有“鉴湖越台名士乡”之誉的绍兴市区内。它因辛亥革命三杰(徐锡麟、秋瑾、陶成章)之一秋瑾在此洒尽碧血而扬名。同时,它还与绍兴历代名士如大禹、勾践、王羲之、贺知章、陆游、鲁迅、蔡元  相似文献   

11.
释爨及西爨白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古籍文献及碑碣资料,对历史上南中大姓的主要代表爨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作了全新的考证,并对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中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新的看法,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逻辑哲学伦》是维特根斯坦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包罗万象,是基于现代逻辑方法进行论述的,包括他对"死亡"概念的阐述与分析。利用分析哲学的"分析"方法尝试对"死亡"概念的诠释,并得出以下结论:(1)"死亡"的对立面就是"生活,生存的状态"。"死亡"意味着个体生活世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世界里面终止,而整个"逻辑可能世界"并不因此而改变,只是消长;(2)"死亡"和"生活世界"属于不同的世界,人不能体验"死亡";(3)"生活世界"在个体那里是无限的;(4)对于"死亡的灵魂"与"在世的生活世界"的理解只能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来理解,但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备受青睐的"意识形态"研究好像退出了文学研究的历史舞台。本文试图在阐明"文化研究"、"意识形态"概念内涵,辨析二者差异、互补关系的基础上揭橥"意识形态"在现时语境下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15.
"势"是一个重要的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范畴,人们对它的解释多种多样.势的主要含义可以理解为"力",即艺术感染力."势"具体表现为体势、气势、理势等.体势指结构之力,气势指生命之力,理势指逻辑之力,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6.
"前""后"对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有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时间词“后”不能指过去,因此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不对称的。其实,“后”可以指过去,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对称的。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前”“后”对称的语义基础,以指导我们的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17.
"日"是《周易》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周易》卦象中乾、离、震、艮为日。"日"、"实"同义,乾、坤、艮为实。"实"、"是"同义,"是"象征"帝"与"王命"。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思辨等方法,对体育概念、体育功能以及体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论述与判别.通过转变视角,得出体育价值由"显"入"微"的价值演变与体育"供给"对"需求"的本质超越.虽说体育"供给"在逻辑思辨与历史实践中完成了对体育"需求"的超越,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有效避免或减少不可控因素的发生,不仅需要掌握较为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也需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体育、参与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20.
古书中"堕"和"坠"当"落、落下"讲是同义词,二者都有使动用法,但"堕"的使动用法比"坠"普遍,这对"堕胎"与"坠胎"的出现以及二者使用上的普遍与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堕胎"开始出现于魏晋文献,"坠胎"较为可靠的起源当在明朝,且使用的频率远不及"堕胎"普遍.<现代汉语词典>不收"坠胎",当是出于规范化的要求.今天,尤其是网络上普遍使用"坠胎",从历史渊源上看并没有错,然而从规范化的角度看,这是不合规范的.我们应该自觉地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健康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