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0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迈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相对于其他地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难度更大,任务更为繁重,需要财政政策在其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以攀西民族地区为例,深入分析该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剖析了目前攀西民族地区通过财政政策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的困境,总结了制定衔接政策需考虑的关键因素,提出有助于攀西民族地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探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进展、问题及对策,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然而,四川省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面临着产业发展支撑力度不足、搬迁后续问题逐渐凸显、脱贫村(户)与非贫困村(户)的政策不平衡突出、基层对政策依赖性极强、衔接的体制机制未理顺等问题。因此,建议完善产业发展的支撑保障、聚焦搬迁后续问题的解决、强化脱贫村(户)与非贫困村(户)的政策均衡、谋划相应政策的转型路径、实现体制机制的转型升级,以此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3.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乡村振兴,是 我们党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农村发展新特征新要求做出的决策部署.以理论视野和大 历史观深入分析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历史性转移相关问题具有现实的理论实践意义.本 文从脱贫攻坚的理论历史意义、乡村振兴的时代特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理论实践逻 辑、乡村振兴理论构建、乡村振兴的历史担当等方面,尝试全面解读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 振兴历史性转移的理论、实践、历史逻辑,提出相关思考,旨在为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积累实践经验和奠定物质基础,还是乡村振兴要解决脱贫攻坚中遗留问题以及产生的新问题,均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出要求.二者有效衔接体现在政策互补、时间交互、内容递进和组织重合四方面,并有个体层面和乡村层面两个层面的科学目标.农村"三变"改革作为当前深化农村改革和实现农村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制度供给,能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重庆市S乡农村"三变"改革过程中,贫困农民前期通过获得租金、工资和财政分红收入,提高收入水平,实现精准脱贫;未来则通过获得租金、务农务工和盈利分红收入,改善投资、就业和收入结构,实现生活富裕.同时依托农村"三变"改革构建现代化微观管理组织、搭建产业平台和挖掘生态、传统文化价值,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结果表明:农村"三变"改革是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5.
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必须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社会质量理论与后脱贫攻坚时代的乡村振兴存在多维契合,并为诠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视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实践方向应是乡村社会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可通过提升乡村社会经济保障水平,构建增强乡村社会凝聚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营造促进乡村社会融合的政策环境,探索乡村居民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方式以实现乡村社会赋权,改善乡村社会质量,逐步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6.
脱贫攻坚已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两者的跨界复杂性和多元综合性决定了其衔接过程需要多方面协同发力。从政策协同视角来看,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衔接与协同理论相契合,其政策供给目标、政策供给方式和政策供给内容等方面在多个维度和层级都具政策协同性。因此,以政策协同为分析框架,从政策协同的内容入手,做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政策协同的方式入手,统筹推进纵向协同与横向协同;从政策协同的机制入手,构建好结构性机制和程序性机制,以此探索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路径。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大学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美好蓝图的关键一环,其创新创业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引擎,是缓解就业压力、解决"三农"问题、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存在着必然的耦合协同关系.地方政府、高校、乡村和学生个人"四位一体"要主动对接乡村振兴发展要求,强化乡村创新创业政策扶持精准性、强化乡村创新创业教育针对性、打造多维乡村创新创业环境、提升乡村创新创业素养,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助推器".  相似文献   

8.
"十四五"时期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使得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策应"十三五"和"十四五"重要历史交汇期实行的重大战略有效衔接,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与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乡村振兴论坛在江西南昌顺利召开.论坛以"后扶贫时代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单位约200余位代表参加本次论坛.论坛上,与会专家回顾并总结了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经验,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了深度交流,尤其是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现机制、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路径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以期更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顺利推进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9.
从源头上看,发展主体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依托。借鉴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理论可知,主体自觉正是推进有效衔接的核心意涵,不仅能够充实衔接力量和凝聚内生发展动力,还能创造乡村振兴氛围和集聚振兴智慧。但在实践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却面临诸多主体性挑战,包括部分主体对衔接工作理解度较低、部分主体的衔接振兴实践较慢、农民群体诉求发声较少和主体间相互监督虚置等内容。为此,理应强化主体自觉来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高质量衔接。一方面,高效促进主体“脱贫认同”转成“振兴认同”,并确保实现“引导脱贫”指向主体“主动振兴”;另一方面,积极应用“脱贫新路”充实主体“振兴创新”,同时引导“脱贫监督”升级为“主体互督”。  相似文献   

10.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视野下,政策目标应定位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缓解相对贫困、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四个主要方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在于路径衔接,具体体现为微观政策的转移接续。依靠乡村振兴战略接续推动长效减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需要把握多维扶贫、城乡扶贫、制度扶贫、社会扶贫四个战略重点,建立覆盖工农、城乡一体的扶贫体制,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要在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从政策退出、政策加强、政策转化、政策新设四个方面展开研究,提出长效减贫的实现路径,重塑减贫政策体系。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还需要尽快明确政策过渡期限,重启新一轮扶贫改革试验,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加强扶贫领域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1.
脱贫攻坚取得完美收官,并不意味着到了脱贫终点,如何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出发,探究二者之间的关联,通过对辽宁省双庙镇、兴隆堡镇实地调研考察,获悉当地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的成果以及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衔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当地农村发展存在的这些问题,从基层组织建设、政策扶持、产业改革、缓解人口老龄化方面提出相对应的建议,以期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2.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问题是目前“三农”领域的关注焦点。已有的研究中,多从政策理论层面宏观分析两种战略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实现有序衔接。该研究从基层实践入手,以陕西省蒲城县D村为案例,探寻其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衔接中的实践逻辑,研究D村在实现二者有效融合过程中的衔接机制。研究发现:从实践逻辑上看,脱贫攻坚补齐了乡村振兴中的“绝对贫困”短板,乡村振兴为建立长效脱贫机制提供内在动力。在这一互涵式实践逻辑的指引下,D村探索形成了以产业升级机制为核心、主体培育机制为关键、有效治理机制为基础、组织统筹机制为保障的衔接机制。最后提出村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路径,即推动传统农业向创新农业稳步升级,推动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积极转变,推动传统治理向乡村善治循序转化,推动扶贫组织体系向乡村振兴组织体系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3.
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推进乡村振兴也有利于从根上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和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在乡村振兴的起始阶段,如何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可持续脱贫的长效机制意义深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应在战略、责任、政策、工作四个层面有效衔接,要重视战略部署和规划,坚持将"精准"思维同时贯穿两个战略,充分吸纳脱贫攻坚中具有实效的体制机制,政策上要做好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扶贫减贫"与"惠农支农"的衔接;在工作上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人才队伍、乡风文明建设,以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脱贫攻坚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准确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空间重构基础上要素组合优化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义。从减贫规律认知升华、行为外嵌转向发展自觉、资源配置优化与延续效应发挥三个层面分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行为的内在逻辑,厘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应着力做好发展规划统筹、体制政策健全完善、产业转型升级、相对贫困治理、全域生态宜居环境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高质量建设、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工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及其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必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但是,当前部分脱贫地区的发展基础仍然薄弱,一些脱贫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仍然不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意义重大、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文章在分析研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的基本形势及主要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本思路、战略重点与关键路径,强调要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加强综合保障和配套措施的支撑,以期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群众生活改善和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6.
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目前学界从效益测评角度来评价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研究成果比较缺乏。基于此,在论证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关系的理论基础上,对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要求,构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果积累评价指标体系,测量了14个“连片特困地区”2014-2019年脱贫成效发现,14个片区2014-2019年的综合脱贫成效在稳步提升,其中,大别山区和罗霄山区成效较好,四省涉藏州县、西藏地区、滇西边境山区成效较差。14个片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优势与短板各不相同,各个片区要锚定弱项指标发力,重点突破短板;突破片区跨区域治理矛盾,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坚持精准施策,梯次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之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内在逻辑表现为决策部署环环相扣、目标指向接续递进、工作机制相互支撑、政策内容共融互通等方面.基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的实证分析表明,可以从基础层面、规划层面和机制层面3个维度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基础层面主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开展衔接,规划层面则是编制衔接方案,机制层面衔接包括帮扶机制、工作机制、考核监督机制、返贫预警机制等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当前,脱贫攻坚战正处于决胜期,乡村振兴发展正处于"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年,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关系到我国"三农"工作重点的稳步承接和调整,是战略目标有序推进的保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把握和厘清二者的深刻内涵和逻辑关系,明确两大战略协同推进和平稳过渡的政策着力点,从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提档、宜居乡村建设和农民持续增收等关键路径实现有效衔接;通过完善有效衔接领导与组织机制、落实协同推进统筹机制、建立政策衔接运行机制等三个方面发力,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的落实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9.
对于贫困地区而言,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通过全社会广泛动员和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同时,乡村社会也显现出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为了建立稳定脱贫和预防返贫机制,需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以新内生发展理论为视阈,通过分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可行性,认为资源、参与和认同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因素。在整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资源”基础上,拓展农民参与各项政策的途径,增强农民对农村的认同感,能够充分激发农民的内生发展动力,保障稳定脱贫和乡村发展。因此,在脱贫攻坚即将圆满完成任务的关键节点,要加强在“资源”“参与”“认同”三个方面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充分激发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形成长效脱贫致富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已于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目标,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但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脱贫攻坚战略解决的是绝对贫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解决相对贫困,二者衔接相互构建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贫困问题。同时,两大战略在目标、主体、内容和措施方面兼具相似性和差异性,故二者衔接具有可能性和必然性。而政策衔接的目标要求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巩固脱贫成效;由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的过渡;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政策衔接的重点主要在于产业、生态、文化、保障和生活等多个方面,从脱贫攻坚的具体政策过渡到乡村振兴总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