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是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长期困扰政府的难题。目前,社会组织、养老机构等多元主体正在逐步融入到养老服务的供给体系之中,但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局面尚未形成。从多中心治理的角度出发,以安徽省b市为例,论证多中心理论与多元主体参与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契合性,验证多中心治理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可行性。从多中心视角分析,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依旧存在政府角色定位偏差、社会组织发育不全、家庭养老观念落后、养老市场混乱等困境,并从政府明确定位、发挥社会组织优势、政府及大众媒体牵头宣传新观念、政府及市场经营者共同优化养老产业市场秩序等角度提出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2.
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是推动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基于参与式治理理念,可从制度环境、主体类型、实践方式三个方面构建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基本逻辑框架。从制度环境看,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具有宏观制度环境开放鼓励、微观制度环境渐趋宽松、制度执行环境模糊约束的含混性特征,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才能更好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从主体类型看,参与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主体类型可以划分为养老服务供给型社会组织和支持型社会组织,分别强调其专业服务优势和多元资源支持。从实践方式看,社会组织主要通过承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营机构养老服务、开展志愿养老服务、组织互助养老服务等直接方式,以及政策参与、资源动员、行业自律等间接方式参与养老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3.
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是推动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基于参与式治理理念,可从制度环境、主体类型、实践方式三个方面构建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基本逻辑框架。从制度环境看,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具有宏观制度环境开放鼓励、微观制度环境渐趋宽松、制度执行环境模糊约束的含混性特征,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才能更好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从主体类型看,参与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主体类型可以划分为养老服务供给型社会组织和支持型社会组织,分别强调其专业服务优势和多元资源支持。从实践方式看,社会组织主要通过承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营机构养老服务、开展志愿养老服务、组织互助养老服务等直接方式,以及政策参与、资源动员、行业自律等间接方式参与养老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4.
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是推动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基于参与式治理理念,可从制度环境、主体类型、实践方式三个方面构建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基本逻辑框架。从制度环境看,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具有宏观制度环境开放鼓励、微观制度环境渐趋宽松、制度执行环境模糊约束的含混性特征,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才能更好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从主体类型看,参与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主体类型可以划分为养老服务供给型社会组织和支持型社会组织,分别强调其专业服务优势和多元资源支持。从实践方式看,社会组织主要通过承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营机构养老服务、开展志愿养老服务、组织互助养老服务等直接方式,以及政策参与、资源动员、行业自律等间接方式参与养老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5.
协同治理理论倡导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引入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等多个组织,进行跨组织机构的整合提供多样化服务,这一理念与“增加生育政策包容性”“普惠托育服务扩容”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通过协同治理视角分析南京市托育服务的多元供给路径后发现,托育服务呈现出社区嵌入式、幼儿园下延式、育幼合作式、协作联盟式等多种形式。但是也存在着托育服务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多元主体协作关系有待理顺、托育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促进普惠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多元协同供给的整合发展路径,可以通过完善托育服务政策体系、理顺多元托育主体协同关系、有效提升托育资源使用和配置效率的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6.
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不仅是发达国家养老服务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未来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社会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的新型非营利组织,在解决社区养老服务的问题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我国社区居家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供给主体单一,政府成为主要提供者。政府应主导养老社会企业的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养老服务尚未形成完备的体系,其供给仍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整合型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有着不同于家庭、政府或社会主体各自独力供给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势。由政府、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社区等主体联合供给养老服务的模式,产生了福利叠加效应,获得了较高的消费者满意度。尽管如此,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仍面临着地区水平参差不齐、服务内容不丰富、服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评估监督体系不完善、社会知晓度和支持度不够等困局。鉴于多元福利供给存在的问题,采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覆盖率和内容多样性、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完善评估和监督体系"等措施,有助于化解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所面临的困局。  相似文献   

8.
建立一个供给主体多元、功能互补、职责明确、有效合作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解决中国养老服务供需失衡问题的关键。基于合作伙伴关系的理论阐释,理顺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政府、非营利性组织、营利机构各自的角色和职能,探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政府与营利机构的合作逻辑,可以为提高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的合作效率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老年人不断膨胀的综合性服务需求,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发展迅速,已然成为当前养老服务的重要方式和热点话题。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供给实践中存在碎片化的困境,其深层根源是体制机制问题。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组织的多头管理、权责壁垒,供给主体的多元分离、信息不对称,“医”“养”资源分散、政策割裂,诸多因素造成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困难、供需错位、有效供给不足。解决供给碎片化的路径是整合,通过组织协作、政策连接和资源整合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具有公共性、非营利性和与老年人需求充分契合等特质,其要求社会组织是生产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主体。社会组织活力与社会资本密切相关,社会资本形塑社会组织。但在中国治理语境中对社会资本的关注需要超越社会组织自身,考察政府、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网络、规范以及信任。在案例考察中发现,现阶段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领域社会资本已经呈现出一定的基础与样态,但仍有诸多不足:关系网络密度低且形态不成熟,显性规范不足且隐性规范羁绊,基层政府对社会组织信任亟待提升。需要加强制度供给以激活社会资本,以外在制度优化多元主体间关系,并构建积极正向的内在制度。  相似文献   

11.
认为养老服务供需失衡是我国当前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从供给侧看养老服务存在供给总量不足和供给结构失衡两大问题.目前,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应包括促增长、去空置、降成本和补短板等.在此基础上,应重点推进供给主体多元化、供给机制市场化、供给方式便利化、供给手段多样化、供给内容专业化、供给政策系统化等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失独群体数量的增加以及年龄的增长,其面临的养老困境也逐渐凸显,而现行失独群体扶助模式存在扶助主体单一、缺乏科学分类扶助等缺陷。西方发达国家社区养老服务有着较长历史的制度体系,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孤寡老人照顾模式,在服务类似我国失独群体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借鉴其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分类提供服务的老年人社区照顾模式经验,构建我国失独群体“社区+”精准扶助模式,期望通过采取完善养老服务法律体系、加强政府对失独群体社区照顾的支持和引导、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养老服务针对性供给等措施解决失独群体面临的养老困境,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失独群体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长期照护养老服务市场的发展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由于参与主体之间的职责定位认识模糊及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因而协调长期照护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之间的关系就显得至关重要。以福利多元主义理论为分析框架,构建以家庭、政府、社会、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四维度分析框架,可以发挥各主体优势,克服单一主体供给“失灵”的问题。在以协同治理为核心理念的思路指导下,以长期照护各养老服务主体达成供给关系协同、供给内容协同、供给过程协同与供给目标协同为出发点,实现农村长期照护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从“碎片化供给”到“协同性治理”,打破各服务主体碎片化运作的局面,增强服务供给的协同性,以期提升农村长期照护养老服务能力,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4.
养老服务发展要与规范体系建设同步进行,这是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供给服务改革,进而推进民生持续改善的长远之计。综观万名老人对养老服务供给效应的反馈信息可以发现,由于服务供给的单向度、碎片化等问题,养老服务供给量的持续增加并未给老年人带来较高的服务满意度。为此,在深化养老服务供给改革过程中,不仅要增加投入、拓宽口径,更要着力整合碎片化服务内容、探讨链条化供给模式,改革单向度供给方式、推进对话式服务模式,改变外围式监管、建立嵌入式互联互通机制,通过规范的供给体系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来预防和避免自发性、多元化服务模式可能衍生的问题,以此强力深化养老服务供给改革并确保惠民理念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残疾人社会服务递送承接着福利资源分配和服务供给,是残疾人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核心环节。在我国残疾人社会服务发展历史中,服务递送呈现出从管制到治理的范式转换。目前,在多元治理理论视域下,我国残疾人社会服务递送衍生出四种类型,服务递送体系初步形成。然而,递送系统的官方主导造成社会组织发育迟缓和服务递送乏力等发展困境。为了打破服务递送瓶颈,文章提出“递送主体优化整合”和“递送流程优质再造”的路径选择,以实现我国残疾人社会服务递送的效能提升,进而达到实现残疾人福祉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互助养老虽为农村养老新模式,但当前整体运行状况不尽人意,其症结在于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以"条块分割"等为特征,在身份、区域、运行等层面,呈碎片化运作之势,具体表现为认知难以产生共鸣、养老资源零散化、政策设计失衡、服务运行地方化、养老需求偏好与服务供给目标偏离等,直接影响着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供给效率的提升。据此,可从需求、资源、供给三个维度设计出"3个动态链接+1个良性循环+多个优化结果"的碎片化整合思路,以指导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协同供给机制的建构。在整合思路指导下,从完善政策设计、优化主体关系、创新服务方式、建立瞄准机制等层面来建构具体、可行的路径,以实现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从"碎片化运作"走向"协同性供给",从而打破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碎片化运作格局,全面提升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能力与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17.
湖北经济学院居家养老课题组对武汉市7个城市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专业养老设施闲置,社区养老服务人力与资金不足,心理咨询类、护理康复类服务缺失,社区日托中的法律问题亟待解决等问题。由于政府行为的"普遍性"与"局限性"难以对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做出及时回应,因此设想构建一种多元共治的新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政府财政出资,社会组织承担,社区整合养老资源,企业与社区、社会组织对接服务。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内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改善养老服务供给,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多方面需求,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本文总结回顾了一些学者对养老服务业发展中政府定位与作用的研究观点,认真分析了湖南养老服务业供给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湖南养老服务业在供给主体、供给分布、供给内容、供给方式和供给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应当正确定位政府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职能,积极引导供给主体多元化,着力改进供给方式,不断提升供给质量,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购买养老项目扶持乡村公共服务,深化多主体协作,构建乡村养老联合体。依据供给主体不同,乡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分三类:“互联网+”公司主导的社区居家助老项目、医疗养护机构主导的家庭养老床位项目和社区治理面向的老年社工项目。借鉴网格治理理论,比较不同属性的供给主体在服务规划、服务体验和服务成效上的差异性,揭示项目制下主体分治产生异化的微观过程。目前此三者的服务供给面临三种困境:盈利组织服务低质化,混合型组织服务目标偏离,非盈利组织行政吸附、服务碎片化,最终三者走向服务“疏离化”和人员“内卷化”,根本原因在于政府边界模糊和各分治主体自主协调困难。建议根据生命周期,构建以家庭需求为本的协同机制,理清各主体彼此义务并创新流程,在新层面上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重塑多主体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养老服务已经过70年的发展,剖析城市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对于总结历史经验以及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分配-供给-输送-财务这一社会福利政策的四维分析框架,可以发现我国城市养老服务形成了从三无救济到按需保障、从收养安置到多样服务、从一元供给到多元提供、从政府统支到混合财源的发展路径,但同时也存在着服务的可及性较低与利用率不高、结构失衡化与体系相分离、民办机构供给能力不足、多重筹资困境等问题。未来城市养老服务的主要发展趋势是要确立全民共享的服务分配价值,实现均衡整合的服务供给效果,增强市场能力的服务输送策略,建立政府主导的服务筹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