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鉴德国环境经济账户的做法,构建了海洋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5—2020年间11个样本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广东沿海城市海洋?态效率进行了测度。借助Python 3.6软件,运用核密度和重心模型,进一步揭示了广东城际海洋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化格局。结果表明:2005—2018年间广东省海洋生态效率呈现稳定上升态势,之后两年有轻微下滑;由2005年的0.35上升为2018年的0.73,实现了由低效率向中高效率的跃升,尤其是2017年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湛江市和茂名市均已迈入高效率区间。结合核密度所做的生态效率时序演化分析表明:2005年期初11个样本城市的海洋生态效率值呈窄峰分布、且峰值高,说明各市海洋生态效率值较平均、城际差异不明显;但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生态效率值呈宽峰分布,尤其是2015年以后出现双峰,说明生态效率的城际差异逐年增大,呈现两极分化趋势。结合重心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16个统计年份中海洋生态效率的重心有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迹象,但海洋生态效率的重心依然在珠三角地区,最后形成了珠三角核心地区和粤西地区的两极局面。最后提出了...  相似文献   

2.
    
文章界定了经济效率的内涵,从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率两大方面设计了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经济效率综合评价指数,并基于1985-2013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面板数据,对现阶段中国经济效率综合评价指数进行了测算与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处于一般效率状态,经济效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生产效率处于中低效率状态,生态效率处于中高效率状态.从三大地区比较看,东部与中部地区经济运行总体上处于一般效率状态,西部地区处于中低效率状态,均呈现上升趋势.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经济运行表现出较强的梯度特征,即东部地区经济效率相对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低.  相似文献   

3.
选取岳阳市、益阳市和常德市17县(市)作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的对象,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基于2012年统计数据,选取31个指标对其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核心城市的辐射对县域经济竞争力作用明显。该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可为政府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处长江之中游,上承大武汉城市圈,下接长株潭城市群,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古就有"鱼米之乡"、"天下粮仓"的美誉。借鉴国内外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的经验教训,从打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理论依据、现实条件、战略重点和政策建议四个层面,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思路、重点和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旅融合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良好载体和生动实践。在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的基础上,利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政策设计准自然实验,并基于2008-2019年中国1778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农旅融合发展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旅融合发展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反事实检验等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农旅融合发展主要是通过吸引资本流入、加快非农转移和推动技术进步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凸显出要素流动在县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传导作用。此外,从资源禀赋看,农旅融合经济增长效应的发挥,不仅依赖于县域内部旅游生态资源,对外部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也有较高要求。同时,东部地区县域的农旅融合发展能发挥出更明显的经济增长效应。可见,基于本地资源优势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并进一步补齐县域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是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选项。  相似文献   

6.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12—2018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绿色物流效率进行测度,并将测度结果用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研究发现,中国近年绿色物流效率呈现“W”型波动态势,东部效率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差,上海、河北和安徽是绿色物流高效率地区。全国视角下绿色物流高效率组态形式有6种,依据变量的组合形式分为技术经济型、产业主导型、政府干预型和全面型高效率路径。从区域视角下组态路径探索中发现,东部地区高效率源自经济环境的富足和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中部地区得益于优质的产业环境和技术环境。此研究为绿色物流定量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结论可为区域绿色物流高效率发展提供支持性证据,为中国绿色物流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DEA-Malmquist指数、ESDA模型测度珠江三角洲九个城市2010—2020年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并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该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珠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先后经历“低速增长期”“瓶颈衰退期”“平稳发展期”三个阶段,Malmquist指数呈上升趋势,总体发展趋势良好。(2)城市间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呈连片“区块状”分布,高效率“隆起区”与低效率“塌陷区”形成鲜明对比,且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3)政府支持、研发投入、开放程度、教育水平、产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起促进作用,研发投入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教育水平与产业集聚具有正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以实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度三个方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对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统计测度,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上偏低,且可持续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差异。因此,应从生态建设、经济手段和社会目标等方面构架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考察了长江经济带2010—2017年11个省市工业环境效率的区域差异与空间分布,再用改进的灰色关联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环境效率总体较高,区域之间有差异,呈现“下游>上游>中游”格局。根据泰尔指数分析可知,下游地区内部差距是长江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从空间分布来看,高效率集中在下游和上游地区,低效率集中在中游地区,呈现由“外围”向“中心”延伸趋势。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方面、地区因素对工业环境效率起到正向作用。其中,地区因素对工业环境效率影响作用不大。产业结构、外资水平对工业环境效率起到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双碳”目标下客观识别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合理预测其发展趋势,对于优化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构建纳入旅游产业碳排放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分布动态法、面板分位数回归等方法,从全国、区域尺度及时间、空间层面揭示了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演进规律及其主要成因,并利用二次指数平滑法、ARIMA模型等对“双碳”目标下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预测。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中低与中高效率占比大、低效率与高效率占比小的“纺锤型”特征,并呈现由东部地区向东北、西部及中部地区递减的发展态势;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特征与马太效应,效率较高的省份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效应,形成高效率趋同,低效率省份则产生一定的负向反馈作用,形成低效率趋同,两种现象间的两极分化特征形成显著的马太效应;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集聚是全国及区域层面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演进的核心因素,对外开放程度、环境规制强度、旅游企业规模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预测期内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东部地区具有带动整体效率提升的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1.
打造洞庭湖国家生态经济区的当务之急,是湖南省政府、湖北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联合编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区域规划》。要使区域规划得以有效实施,省政府除了应成立相应的行政机构外,还应做好弱化"行政区经济"负面效应、推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行水域占补平衡制度、深化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退田还湖以及提升立法、加强宣传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洞庭湖流域保护的立法问题更加凸显。现行的洞庭湖流域保护立法存在水事法规体系结构性缺陷,水生态和水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立法统筹性不足等问题。在洞庭湖流域保护立法中,我们应依据可持续发展,优先保护、预防为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等原则,对洞庭湖流域开发与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洞庭湖流域保护综合管理制度、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和监察制度、洞庭湖流域水资源开发许可证制度、洞庭湖水污染防治制度、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制度、洞庭湖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和洞庭湖流域保护中的公众参与等制度进行建构或完善,为洞庭湖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数据包括分析(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使用2001—2011年我国51家零售业上市公司11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TEC)和技术进步(TC)。研究结果显示,2001—2011年间,零售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4.1%,主要来源于技术效率的变化;技术效率在11年间提高了3.6%,而技术进步指数仅提高了0.5%。同时,全国七大经济区零售商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上市公司业态比较单一,以百货类为主。最后给出了一些提高零售业上市公司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单阶段EBM模型为基础,构建网络超效率EBM模型。测度2013—2017年中国省级煤炭产业综合生态效率、生产阶段效率和环境治理阶段效率,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单阶段EBM模型,网络超效率EBM模型能更有效地处理内部系统问题;子阶段的效率对总效率的高低起着决定作用。2013—2017年中国省级煤炭产业综合生态效率有所提高但仍表现为非DEA有效。在地区分布上北部沿海地区煤炭产业阶段效率和生态效率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而东北地区煤炭产业生态绿色发展水平较低。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为煤炭产业生态绿色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超效率SBM模型、Malmquist指数、Tobit回归模型,对宁夏生态资本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宁夏总体生态资本效率处于有效率的阶段,其中,2006—2011年波动下降,2009年达到最大值,2011年后“先上升后缓慢下降”趋于稳定;Malmquist指数分解显示技术进步是引起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推动生态资本效率的关键力量,生态用水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对宁夏生态资本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城市人口密度与第三产业增加值与生态资本效率呈现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最重要的农产品产区,分析区域农业产业优势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利用区位法(LQ)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及内部各行业(种植业、牧业、林业和渔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种植业、牧业、渔业在全省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除南昌、九江、鹰潭3个市区外,大部分县(市、区)的农业在全省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背景区域,通过区位商比较阐明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个县(市、区)农业优势所在。根据农业区位商的结果,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农业产业基础和发展态势,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优势产业布局,即:种植业优势布局(包括优质粮食、油料、棉花素菜等生产基地)、林业优势产业布局(包括果业和茶叶种植基地)、牧业优势产业布局(包括生猪养殖、肉牛和水禽养殖基地)和渔业优势产业,并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态资本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面源污染已经超越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染,成为中国面源污染的第一大贡献者。农业生态化发展的实质是农业生态资本效率提升的动态过程,通过将农业生态系统看作是一个"黑箱",利用SBM-DEA模型从投入产出的视角测度了2003—2011年中国各省份的农业生态资本效率。结果显示,粮食主产省区的农业生态资本效率要低于非粮食主产省区,且较之2003—2005年,2006—2009年的区域间农业生态资本效率差距在波动中不断扩大;不管是在粮食主产省区还是非粮食主产省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财政支持政策与农业生态资本效率均呈负相关关系,农业生态资本投资水平对于农业生态资本效率则具有正向作用;在粮食主产省区,绿色农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农业生态资本效率提升的拉动效应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提要]乡村振兴战略是西部大开发地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准确测度乡村振兴水平,对于西部地区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维度构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西部地区12省(区)市2011-2018年乡村振兴各子系统水平及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并借助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影响乡村振兴水平的外部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乡村振兴各子系统水平在12省(区)市间的差异较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水平最低的省市依次为青海、贵州、西藏、四川和甘肃,因此各省(区)市应找准自己的发展短板,破解发展难题。(2)研究期内,各省(区)市乡村振兴综合水平呈稳定上升态势,但整体上偏低,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内蒙古和新疆乡村振兴综合水平最高,云南、西藏、青海和贵州乡村振兴综合水平最低。(3)乡村振兴各驱动因素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驱动因素的作用程度(即关联度)按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地区产业结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农村财政支出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9.
从生产力、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5个方面选取24个评价因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并对其评价指数的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07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数为南部高于北部,西南部高于东北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近7年来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数的总体趋势是逐年上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程度整体上良好,但不同市(县)及不同年份的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指数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业的能源效率分析一直是近20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考虑地区和细分行业的双重视角,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度了2001—2011年中国9个省份19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TFEE)。选择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松弛变量测度模型来计算能源效率,并讨论轻重工业之间的能源效率差异。研究发现:(1)制造业各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均较低,且不同行业间差距较大。轻工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略高于重工业,但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重工业总体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明显高于轻工业,而中部和西部地区轻工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高于重工业。(2)各地区整体制造业能源效率偏低,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中部和西部次之,但西部地区依然有能源效率较高的优势行业。(3)同一行业在不同地区的能源效率有较大差异,能源效率整体较高的行业在各地区发展不均衡,能源效率偏低的行业在各地区的能源效率都偏低。而同一地区内不同行业间的能源效率也存在较大差异,能源效率高的地区也存在效率较低的行业,能源效率偏低的地区并非所有行业的能源效率都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