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研究长期以来围绕着城市性与城市社区问题而展开,存在着社区消失论和社区幸存论的争论。以齐美尔、沃斯等为代表的城市性理论和实证研究勾画出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片面化和表面化,人际关系疏远及城市人孤独等特征,并因此宣称城市社区消失论。以城市性亚文化理论及相关实证研究为代表的社区幸存论则认为城市社会仍存在丰富而充满活力的首属关系,城市居民仍然生活在有意义的社会团体中。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将城市社区问题研究重新回归到人际关系这个本质问题上,认为现代城市社会社区已经表现出新的形式和模式,提出了社区解放论。  相似文献   

2.
城市空间问题是城市社会学理论长期关注和思考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城市社会学理论中政治经济学派有关资本主义城市社会空间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和简要的评价,以图对国内城市社会学研究提供有益的思考问题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空间生产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曾一度遭到社会理论的漠视,在经典社会学理论中只隐隐约约出现过关于空间的片段论述,而齐美尔的观点是其中最为深刻的。在列斐伏尔的努力之下,空间才成为当代理论界的一个重要主题。列斐伏尔详尽地阐述了空间的社会性以及空间生产背后的政治经济因素,并且还指出了空间的功能、类型和三个不同的层面。在列斐伏尔之后,福柯、布迪厄、吉登斯以及哈维和苏贾等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空间问题展开论述,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空间理论。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研究是西方社会学贯彻始终的基本内容之一.从古典社会学到当代社会学,西方社会学的意识形态研究经历了现代化、后现代化和全球化三个发展阶段,西方社会学对待意识形态问题的立场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社会学应当明确认识西方社会学重视意识形态研究的学术传统、历史演化和当代课题,对中国社会各种层面的意识形态问题做出应有的回答.  相似文献   

5.
空间社会学的缘起及发展 --社会研究的一种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学术史角度观察,社会学领域的一种新兴分支学科-空间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而齐美尔、列斐伏尔和吉登斯分别是这三个阶段的代表性学者.通过展示空间社会研究从古典社会学到现代社会学的演变,表明了空间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的产物.对于社会学来说,从空间观察社会是推动社会学发展的一种新颖且有力的前沿方法,值得学界的关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城市空间社会学的起源、历史发展及其研究状况 ,在起源阶段 ,介绍了芝加哥生态学派、结构功能学派等的空间理论 ,指出空间社会学主要随着城市规划理论的需要而发生、转折和发展。在发展阶段 ,主要介绍了一些重要的空间社会学理论 ,包括齐美尔、威廉·H·怀特、凯文·林奇、林·H·乐芙兰和祖肯、舒尔茨·罗伯以及曼纽·卡斯蒂尔。  相似文献   

7.
谭日辉 《船山学刊》2010,(4):190-193
社会空间研究一直是西方经典社会学家研究的焦点。迪尔凯姆是社会空间研究第一人,其后芝加哥学派及其相关的三大古典模型、布迪厄的社会空间场域理论、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生产理论、雷克斯的住房阶级理论、戈特迪纳的社会空间理论等从不同的侧面对社会空间展开了研究,特别是戈特迪纳的社会空间视角更是加深了对社会空间的研究。这些研究对我们研究中国当代城市社会空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危机的出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重新发现城市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该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城市社会的一种全新解读,它主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框架下去考察城市问题,着重分析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和集体消费,以及与此相关的城市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运动,力图揭示城市发展如何连接、反映和调节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及如何体现出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为丰富和发展城市社会学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新城市社会学是都市研究的替代范式,其展现的社会空间转向是新城市社会学有别于"旧"城市社会学的重要维度.城市空间能动地、全面地反映着资本、权力、财富、社会地位、利益等社会关系.透过"社会空间转向"这一特定过程把握新城市社会学的社会空间研究史,城市空间不是片断式的社会图景再现,政府、阶层、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和角逐,使城市空间成为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过程推动下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达伦多夫是当代西方社会学界冲突理论重要代表之一,其理论跨越社会学和政治学两个领域.他认为冲突是现代社会的常态,经过调节的冲突可以带来秩序.他还提出了扩大公民权利与建设公民社会、保持开放社会姿态与实现社会动态稳定等政治主张.目前学界对其思想已有一定的研究,但存在整体性不够、现实性不强等问题,还有赖于学界同仁的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1.
郑杭生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始即以理论自觉意识确定了以“社会运行”为主导观念的社会学定义,并衍生出“社会转型论”等四论;更形成以“社会运行”主导观念为导向的有自己话语体系的学术群体.社会运行论社会学在当代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中占据了学术高地,有了学术制高点,是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创新.社会运行论社会学的理论自觉和学术创新正表现为从强势的西方社会学理论中解放出来,为自己正确定位,加强自主性,形成社会运行学派.  相似文献   

12.
司武林 《人文杂志》2005,(3):150-152
自社会学产生之日,宗教问题就进入了社会学的视野。针对宗教和现代社会的关系问题,孔德和迪尔凯姆致力于秩序和社会团结,希望寻找到宗教继续存在的理由;齐美尔和韦伯则着眼于现代社会特征,探讨宗教的现代性问题,但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宗教问题其实是现代人与现代社会的矛盾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3.
空间问题是指人类改造和建构空间的活动及其结果对人类生活所具有的影响和意义。空间问题的当代凸显及其发展使传统社会理论研究遭遇重大挑战,给当代社会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理解和把握空间的社会性构成了空间维度的社会理论创新的认识论前提。空间维度的社会理论创新表现为历史与逻辑双重建构的过程,既是观念内容的创新过程又是理论形式的创新过程。当代社会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结果和表现就是城市哲学的建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外城市社区阶层化的应对策略及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聚落呈现出不均衡状态,大量"老旧贫"社区的存在给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中国正面临着一场规模巨大的社区整建运动.借鉴西方国家解决居住空间分化和贫困区位化问题的诸多经验,探寻弱化空间隔离、拉近社会距离的社区改造思路和方法,对于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当代时期。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家在批判继承古典与现代社会学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西方社会学理论展开了独具特色的研究,不仅扩展了社会学理论研究的范围与领域,创立了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新方法,而且形成了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综合范式",实现了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理论大综合,从而促进了西方社会学理论乃至整个社会学在当代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哲学的当务之急是要回应现实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当代哲学建构的社会学面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建立起一种全新的社会认识范式,这是摆在当代哲学理论面前的时代课题。围绕着现代性批判和后现代性矛盾的反思,围绕着技术发展和文化多元的讨论,当代哲学进入社会学领域,从而演变出各式各样的“社会理论”。这些“社会理论”可以说是当代哲学逐渐社会学化的产物,也可以说是社会学研究不断哲学化的体现。当代各种社会理论不断地更新其社会研究的问题视域和方法论原则,因而呈现出一种跨学科的或者后学科的理论研究样式。在危机中孕育着发展,这应该是当代哲学发展的社会学面向的正面效应。不过,作为某种社会学化的新兴哲学,这些“社会理论”的解释力和批判力是有待实践验证的,其理论研究的方法论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的空间研究是社会空间研究的两种路径。两个学科的空间研究都承认空间的社会性,并以社会和空间的辩证关系作为分析的核心。但两个学科的研究又存在差异,人文地理学本身就是一门空间科学,社会学则是把空间视角纳入社会理论的建构中。学科的共识和差异分别成为社会空间研究理论的建构基础和拓展动力。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空间探讨存在着诸如社会—空间二元分裂倾向、忽视时间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社会空间研究的发展,亦成为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面临的共同难题。  相似文献   

18.
亨利·列斐伏尔作为新城市社会学的奠基人,率先把空间作为研究的实体性概念,论证空间的社会性,提出“空间生产”理论,开启了城市社会学空间研究的新视角和新范式。他的社会空间理论对中国城市化研究和实践有着极强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古典经济社会学从经济领域契约关系中的非契约因素入手,开展信任问题研究,但只限于对信任的经济功能做泛泛而谈,提出了一些比较零散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经济社会学从社会资本角度,尝试以自己独特的理论与方法对信任的经济功能进行了深入、系统、具体的研究,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观点或理论,从而为经济社会学在当代的研究和发展拓宽了视野和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西方经济社会学对于信任的研究的切入点转换与主题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法国左翼理论界展开的“空间转向”,开启了延续至今的激进社会理论的当代复兴.它是法兰克福学派及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之后,西方激进左翼理论传统应对和批判结构功能主义及其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努力,萨特与阿尔都塞的努力带有过渡性,列斐伏尔与福柯是真正开启者,大卫·哈维、苏贾、卡斯特等学者则是持续的推进者.激进空间社会理论的兴起再次激活了马克思主义以及法国启蒙的思想资源,并带来了晚近以来诸多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史学等的互动、沟通与整合,构成了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特别值得关注的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