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发展是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前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一条对巩固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曾讲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民族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关系的经典表述 ,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也决定包括民族关系在内的全部社会关系。基于这一原理 ,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根本之点在于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既是我国现阶段民族关系的性质 ,也是我国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论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学习《邓小平文选》札记李文潮,谢丽霜邓小平经济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许多基本理论观点、原理、原则,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生产力论,对做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3.
孙懿 《民族研究》2003,(5):9-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也是对全党提出的最新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称其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时代对执政党的要求 ,也是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全面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第一 ,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角度 ,根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中的"三个代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和民族理论 ,二者似无关系 ,但细究起来并不能隔绝 :其一 ,中国民族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 ,而“三个代表”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 ,是现时的马克思主义 ,前者需要接受后者的指导 ;其二 ,中国民族理论历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工作的一部分 ,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 ,因此 ,同党的其他工作一样 ,民族理论也当体现党的宗旨。基于这种考虑 ,在当前全党进行“三个代表”教育的进程中 ,我们也有必要提出 ,民族理论研究要自觉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民族理论不是研究生产力和经济问题的专门学科 ,但它同样需要关注生…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生态文明”,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2015年12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明确在黄河、长江、澜沧江三大源头选择典型代表区域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表明三江源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进一步得到政府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一) 扶贫工作的根本任务说到底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列宁选集》第3卷第843页)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特殊功能的主体性要素就是劳动者。然而,“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混乱——所产生的多种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67页)这就是说,为了组织生产力,调节生产关系,获得较大的效益,必须有领导者,才能率领、统帅和指引广大劳动者去实现群体目标,把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7.
<正>“三个代表” 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领域第一次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继之又进一步提出以生产力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以及评价社会进步的标准。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的反思中,终于抛弃了从抽象原则出发的僵化的思想教条。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关于术语“族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关于术语“族群”阮西湖最近几年,在我国民族学、人类学领域出现了“族群”这一术语。它来自我国台湾省的研究机构,如台湾的“族群”研究所。“族群”显然是指那些尚未发展为民族的人们共同体,笔者认为此词若广泛使用,会引起学术上的混乱。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人们...  相似文献   

10.
“十七条协议”的基本精神和原则是永存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条协议”不仅开了西藏和平解放的道路,同时,又是西藏民主革命的纲领。协议各条款无不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宗教、统战等理论及政策,其灵魂就是民族平等、民族自治和民族发展,这些恰恰又是少数民族最基本的人权,因此,可以说“十七条协议”已赋予或维护了西藏人民最基本的人权。  相似文献   

11.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灵魂,是使经济建设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源。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除了基础、环境等客观条件制约外,人才的制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最近,我们组织了一次调查,发现民族地区面临着“人才大饥荒”,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一是普通型的人才较多,专业型的人才少;二是懂行政管理的人才较多,会经济管理的人才少,三是具备传统知识的人才较多,具备新型知识的人才少。人才的紧缺,制约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立场是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实质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认识、指导和解决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的现实需要,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民立场的当代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当代主题.  相似文献   

13.
<正>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90年代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对全国各族人民是极大的鼓舞。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60%,而且全国大部分物产资源都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与汉族地区相比,相差仍很大,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因此,认真研讨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结构的现状和特点,寻求民族地区生产力结构优化的最佳模式,这对于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的十四大报告精神,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少数民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步伐,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平等、团结、自治、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民族问题的四大基本原则,也是党和国家的四大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最基本的原则。列于指出:“谁不承认和不维护民族平署和语言平导,不同一切民族压迫和不平等现象作义争,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青,县至也不是民主主义者”。中国共产党领首吕族人民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消灭民族压迫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民族一律平等。”正如那小平同志指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没自民族歧视”,“我们的民族…  相似文献   

15.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始社会观,劳动是人和动物的分界线,而且是人类生活的首要的基本条件。“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原始社会起源于人类和动物界的分离,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它在生产和消费方面都表现出原始集体主义特征。恩格斯认为,“生产在本质上是共同的生产,同样,消费也归结为产品在较大或较小的共产制公社内部的直接分配。生产的这种共同性是在极狭小的范围内实现的,但是它的伴侣是生产者对自己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的支配。”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劳动的社会分工,带来交换、财产不平等、人对人的  相似文献   

16.
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强调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7.
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性基础源于生产力的发展.文化作为人的生命解释系统以及生产力根植于社会生活的双重基本事实,使得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二重性特征.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技术革新或每一次方向选择,都是“他者”与“我者”双重因素交互作用的一种存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不是现代生产方式的...  相似文献   

18.
列宁在1913年发表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这篇杰出论文中,表达了应该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的至关重要的思想。列宁写道:“哲学史和社会科学史已经十分清楚地表明:在马克思主义里绝没有与‘宗派主义’相似的东西,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偏狭顽固的学说。恰巧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的最伟大代表的学说的直接继续。”列宁接着写道:马克思的学说“是人类在十九世纪所创造的  相似文献   

19.
张霞 《民族论坛》2006,4(12):10-11
城乡关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分工的产物。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为理论指导,阐明了我国城乡关系发展的历史阶段及主要矛盾,并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快城乡现代化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