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伊斯兰极端主义是与伊斯兰复兴相伴而生,当伊斯兰复兴思潮与运动在经历了量变到质变的深入发展后,伊斯兰复兴运动过程中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极端化和狂热化,这一表现使得这种伊斯兰复兴发生了异化,蜕变成了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本文基于伊斯兰复兴和伊斯兰极端主义的逻辑关系,对两者分别进行结构理论的剖析,并以独立后的中亚五国为例,总结出伊斯兰复兴和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表现和特点,并提出了防止和遏制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对策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伊斯兰教具有通过改革不断适应各种社会形态的内在特质,中国伊斯兰教就是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结果;在现阶段,发挥中国伊斯兰教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依法加强对伊斯兰事务的管理,加强伊斯兰教研究,是引导中国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重要途径;只有建立中国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才能有效保障和充分发挥中国伊斯兰教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在伊斯兰文明中占有支配性的地位,伊斯兰文明具有政教合一、复古倾向、文化统一性以及因强大的适应能力导致的多样性和区域化倾向等文化特点。对于中国穆斯林中的回族而言,文化自觉包括对中华文明和儒家文化的研究,对伊斯兰文明的研究,以及对西方文明的研究。对于伊斯兰文明的研究,特别需要关注伊斯兰文明的网络结构以及伊斯兰文明对于当代社会的适应性。文化自觉的意识源自危机和危机感。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必须从文明内部寻找原因,并从内部和外部全方位寻找解决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可以从中国伊斯兰文化和域外伊斯兰文化中受益。  相似文献   

4.
所谓伊斯兰文化的研究方法,是指正确地进行伊斯兰文化研究所应遵循的一套原则、手段、程序和技巧。研究方法在伊斯兰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承担着特别重要的职能,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规范着伊斯兰文化发展的水平和风格。没有成熟、科学的研究方法,就不会产生成熟、发达的伊斯兰文化。就伊斯兰文化的研究方法,我们有两点拙见,把它说出来,以求教学人。 首先,摆正伊斯兰与伊斯兰文化的关系。伊斯兰文化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实体,与伊斯兰密不可分,互为依托。按照伊斯兰的基本教义,伊斯兰是安拉的意志,通过《古兰经》和圣训得以具体体现。两者是伊斯兰教的基础和最基本的经典,是伊斯兰国家信仰原则、哲学思想、政治经济、法律创制和司法实践的权威准则和第一源泉。而伊斯兰文化是由阿拉伯民族和穆斯林各民族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共同参与创造  相似文献   

5.
正由上海社会科学院马玉秀博士著的《伊斯兰经济思想概论》一书,于2013年4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伊斯兰经济思想根植于伊斯兰经训原旨,无论作何种阐发,其根本源自伊斯兰教典——《古兰经》和圣训,依此,可谓伊斯兰经济思想有其相对静态的思想主轴。但与此同时,伊斯兰的创制精神赋予了伊斯兰经济思想因时因地制宜的灵活性,伊斯兰经济思想亦因此彰显了其动态的活力。伊斯兰历史上才人辈出,仅阿  相似文献   

6.
何伟业 《回族研究》2002,24(4):96-100
本文回顾有关近代西方伊斯兰人类学发展的理论争议和前瞻以及当今最前沿的研究动向。在有关理论争议上,本文简介和评议过去几个主要的研究伊斯兰社会和文化的人类学观点,其中包括理解伊斯兰为社会符号、伊斯兰为受访者的主观演绎、伊斯兰为高等文化和民间信仰的钟摆现象、伊斯兰为独特的宗教传统、伊斯兰为殖民主义的建构等。另外,本文亦展望西方伊斯兰人类学的发展,如当代伊斯兰研究已逐渐朝跨科际的方向发展,消除已往人类学与社会科学对立的学术鸿沟。最后,本文指出在后现代、后殖民和全球化的急速社会转型下,当代西方伊斯兰人类学已从单一的地域研究转向多面向的跨科际、跨地域研究,惟有这种学术转向,一些新兴和复杂的课题(例如:跨国伊斯兰运动、伊斯兰与传媒)才能在多角度下被诠释。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是人类建筑文明史上的瑰宝,是伊斯兰文明的物化象征标志,它以千姿百态的多样风格,广布世界各地的空间格局,成为地球村上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线。伊斯兰建筑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总结并描述中外伊斯兰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的风格及特征,通过列举并分析一些伊斯兰建筑实例的形态特点,可以把握伊斯兰文化艺术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人类学是在认可伊斯兰、人类和知识的普世原则下对穆斯林群体的研究.伊斯兰人类学有助于改变穆斯林被观察,而不是主动观察的地位.伊斯兰只有一种,但穆斯林社会有多种形态,可分为部落分裂型、奥斯曼型、大河伊斯兰文明、西方帝国主义下的伊斯兰、重现伊斯兰五种模式.人类学家必须超越自我、自身的文化和世界,达到能够根据研究对象特殊的人性进行言说并理解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一、伊斯兰伦理学与伊斯兰道德的定义 伊斯兰伦理学,是阐述和探讨与伊斯兰教义、教法、社会、人际关系等有关的穆斯林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学说。 伊斯兰道德,是指依据伊斯兰教义、教法约束和调整穆斯林之间以及穆斯林与社会和非穆斯林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伊斯兰教著名哲学家安萨里认为伊斯兰伦理学,是根据伊斯兰法典和苏非主义的原则阐述穆斯林行为方式的科学,他有时把伊斯兰伦理学叫做“通向来世的科学”,有时  相似文献   

10.
泛伊斯兰主义简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泛伊斯兰主义是近代以来的一股宗教政治思潮 ,又是一场连绵不断的运动。本文阐述了泛伊斯兰主义产生的背景 ,归纳了古典泛伊斯兰主义和当代新泛伊斯兰主义的政治主张、基本特点、活动方式 ,又分析了泛伊斯兰主义与阿拉伯民族主义、凯末尔主义、泛突厥主义以及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互动关系。结论是 :由于伊斯兰教本身就具有强烈地参与政治的倾向 ,各种不同倾向的伊斯兰运动也并非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因此 ,包括新泛伊斯兰主义在内的各种伊斯兰运动之间的互动将呈现出极其复杂的态势 ,新泛伊斯兰主义的未来走势十分微妙 ,西亚、中亚政局走向也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1.
浅论中国伊斯兰教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之后 ,就面临着教育传承的问题 ,于是经堂教育便应运而生 ,成为中国伊斯兰教教育中一种重要的形式 ,发展至今。同时 ,一种新的教育形式———经院教育也逐渐发展起来。经过不断发展 ,中国伊斯兰教教育已形成了成熟的教育机制与特点 ,但同时也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得以解决 ,使全国伊斯兰教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概述了杭州的历史沿革,然后列举了杭州伊斯兰教的地位,接着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杭州的时间,概述了杭州伊斯兰教的历史进程。紧接对凤凰寺名称、始建年代、历史沿革、布局形制、建筑成就、文物价值的分别进行了探讨。最后则是对杭州伊斯兰教墓地石刻、石亭的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自被视为文明冲突中的主要一方之后 ,似乎就已成为取代“红色威胁”的“绿色威胁”。在全球相互依赖的世界中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也因此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甚至不安。本报告建立在大量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座谈等基础之上 ,并通过纵横比较等方法进行理性分析 ,试图科学揭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青海穆斯林社会的影响 ,以便对正确估量形势 ,促进穆斯林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西方传媒语境中伊斯兰妇女问题文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媒不但对《古兰经》所渗透着的女性关怀精神的本源性思想进行了“恶毒中伤”,还传布伊斯兰教反妇女论来“蓄意丑化”其自成体系的妇女观。本文力求全面梳理伊斯兰文化妇女观的主导精神与西方传媒所给定的“反妇女论”间互错的原因、表现、实质等一系列的问题,从“本源与变异”的全新视角来重新审视伊斯兰妇女问题,力求达到正本清源的学术目的。  相似文献   

15.
大化循环,尽终返始--清初回族思想家刘智哲学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初回族思想家、“天方学人”刘智 (约 1 660—约 1 730 ) ,从伊斯兰教教义学的立场出发 ,基于在中国弘扬伊斯兰教教义思想的神圣使命感 ,以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特别是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 )学养与系统的回教教义学研究 ,在吸收回族先贤王岱舆 (约 1 580— 1 660 )、马注 (1 640—约 1 71 1 )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终于构建了以“真一说”为基础、以“人论”为主要内容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本文拟对刘智在创建中国伊斯兰教教义思想体系的过程中 ,如何吸收和改造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及其概念 ,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刘智作为明末清初的著名汉文译著家,他的翻译、介绍和著述充满了时代的创新性、开创性.刘智译著中哲学思想的丰富来源于他对伊斯兰哲学和思想的深刻学习和理解,更得益于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悉心了解和系统掌握.其中,刘智对伊斯兰教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诗人阿布德·热哈曼·贾米(Abd al-Rahman Jami,伊历817-898年,1414-1492)的<勒瓦一合>(Lawa'ih)的译介,以<真境昭微>而著名,并反映了刘智译介过程中的创造性特征.<真境昭微>既忠实于原著,又以中国穆斯林的聪明才智超越了原文的文本,进行了汉语语境中的创造性表述和中国哲学范畴的恰当转化,从而以汉语的话语更直观地体现了伊斯兰哲学,特别是伊斯兰苏非哲学思想中"存在统一论"思想,以及苏非追求和实践自我超越和心灵升华的理想境界.在中国伊斯兰哲学、伊斯兰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更好地体现了伊斯兰哲学和中国哲学的交流和融通,是人类智慧和思想间相互学习、理解、交流和对话的一幅历史风景画.  相似文献   

17.
马平 《回族研究》2004,(3):100-103
波斯伊斯兰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一样,与中国伊斯兰文明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时至今日主要信奉逊尼派的中国穆斯林社会中,仍然可以发现许多伊朗什叶派的痕迹。波斯籍的传教士、波斯语的伊斯兰宗教经籍,对于中国穆斯林恪守宗教信仰、保存民族文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为内核的中国伊斯兰文明,对中国穆斯林的未来发展走向,必将继续起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东乡族是全民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教宗教文学在东乡族中的长期传承过程中,呈现出它的变异特征,首先表现在原有的阿拉伯语、波斯语吟诵讲述变异为东乡语的吟诵讲述, 这就为伊斯兰宗教文学打上了鲜明的民族性标记.小经文是以阿拉伯字母来记述东乡语的文字,"拜提"是诗歌之意.东乡语小经文的"拜提"有它产生、发展、消亡、濒危的自身规律,研究它的这种轨迹和它的主要作品<哈散与候赛尼>、<战黑娜姆>、<矣利夫>、<和者阿姑>、<葡萄蛾儿>、<诗司乃比>、<来拉尕黑>所表现的文化意蕴,对我们思考"抢救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工程,有许多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