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人生观论战"的反思与中国现代化的文化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中国曾先后发生两次"人生观论战",两次论战都成为中国社会重大变革转型的前奏;反思两次论战的实质,归根结底是关于如何引导中国现代化的价值之争、文化选择之争;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必须在中国已真正进入世界历史进程、世界正处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两种基本潮流并存的境地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充满特殊矛盾的视野下进行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2.
关于网络文化的性质和功能问题,国内学界迄今为止仍众说纷纭.本文尝试提出网络文化是一种青年文化,具有社会变革与文化改造功能.认为未来的中国网络文化,应以其本应具有的充沛的少年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强有力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3.
章乃器在20世纪20-30年代提出了自己的货币金融理论,其主要内容为:中国货币独立论;中国货币统一论;中国金融市场现代化论.他关于当时巩固国防是货币改革的主要意义的观点、关于"信用统制"的观点等是其理论的闪光点.这一理论的特点是: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强烈的现代化意识和杰出的务实精神.章乃器的货币金融理论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英华 《东方论坛》2003,(6):128-128,F00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显然存在一个近代转折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构想,立足于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现代化的战略步骤、现代化的模式、现代化的条件和动力等作出科学的规划,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现代化是本土文化如何被"西化"的过程,对中国圣化文化产生极大的冲击.中国现代化可以分为这样三个层次:器用现代化,制度现代化,思想现代化.鲁迅认为无论是器用还是制度如何现代化,而其根本在于思想要现代化:个性的解放,道德的重整,人性的建设,社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可惜20世纪以来,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民族战争和革命斗争相继而来,思想的现代化建设未能完成.时至今日,物欲横流,道德败坏,人性沦亡,鲁迅的"首在立人"的思想理念具有更严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20年文化讨论的反观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持续了20多年的,直接目的在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寻求动力支持的文化讨论热仍然经历了讨论之初就有学者提出要竭力避免的对传统文化"否定-肯定-又否定又肯定"的三段式循环.沿二元对执的理路去为现代化寻找传统中的支持因素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因此,不能指望文化讨论能像工匠从工具箱中找出工具那样从传统中为现代化找到什么动力支持.文化讨论对现代化是有意义的,但此意义就存在于对传统文化无休止的讨论之中,一劳永逸的成果本身是非存在.  相似文献   

8.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的最终体现.在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毛泽东的文化现代化思想无疑占有重要地位,他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中国文化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他回答了涉及中国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并且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实践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其独特的历史逻辑和文化方式开启了.也许没有人会否认经济是开启现代化的动力,但有意思的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启,其思想的变革却是以"伦理的批判"为先导的.无论是20世纪初"历史进程意义"上的开启,还是20世纪末叶"经济变革意义"上的开启,都无一例外地与伦理的批判相伴随.这与其说是一种偶然,不如说是一种必然.这个必然性至少蕴涵着这样的问题:伦理道德在中国文化思想资源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中国现代化的开启与传统的批判认同具有不可分割的意义.因此,探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道德建设,必须回答现代道德与传统承接的问题,即必须追问"应否"和"如何"承接.  相似文献   

10.
古今与中西尤西林 孙建乐(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工学院)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流行命题是一个形而上学命题。此命题掩盖了人文精神的现代性起源背景,亦即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化的价值立场所规定的阐释学意向。从根本上说,中国人文主义及其与西方文化的“中西”比较,乃是中国进入现代化所发生的“古今”对立的折光形态,因而它反映的是中国文化自身的矛盾,亦即既追求普世性现代化又置身于现代民族国家格局而不能不持守价值论的文化本位立场,而西方文化在此仅是参照系而已。这一分析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 20世纪 80年代兴起的中国大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设计师.是当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理论的最大特点就是密切联系实际,富有开创性,充满勃勃生机.邓小平同志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论述甚丰,是邓小平同志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同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文化思想、军事思想一道,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改革开放的跨世纪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中国的政治文明发展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孙中山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20世纪中国历史变革的开创者,而且是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先驱和践行者.他关于政治文明的思想及其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和巨大的历史进步性,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也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七部分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进行了论述,阐明了国家治理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国家治理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概括论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而这种文化就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底蕴,凸显了国家治理的中国特色;革命文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了国家治理革故鼎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深厚的价值共识,丰富了国家治理的中国智慧.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推动国家治理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的现代化”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的一个新范畴。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战略构想,在很大程度上即是一种东方文化背景下的现代化、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背景下的现代化。他讲的“中国式”不仅仅是要从中国落后的经济条件出发规划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且是指要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点出发规划社会主义现代化。 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李君如在《中国青年报》撰文认为—— 仅仅把“中国式的现代化”看作是现代化要适合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特点是不够的,还要看到现代  相似文献   

15.
文化哲学是20世纪的一门显学,它是在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的历史背景下对技术"异化"和文化危机的反思.而在中国,文化哲学研究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近期中国学界文化哲学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文化及文化哲学范畴内涵的界定以及文化哲学学科体系建构;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哲学的关系的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建设.对近年中国学界文化哲学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分析、认识及反思,无疑对于中国文化哲学学科建设和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建设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化的问题是近年来的学术热点,西方学者的研究已经指出现代化的几种不同模式和实质.20世纪中国科学界的几位代表性人物,在现代化的不同阶段注意到中国的现代化,其实质是科学化,即将科学精神引入传统文化中,而不是西方化,他们给予传统不同的地位和价值.他们的论述对于对待传统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现代化建设期间科技文化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本文在对学术界关于科技、文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的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后,从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意义、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之路及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呼唤科技文化三方面展开论述,并试图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措施或原则。  相似文献   

18.
我们现在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前无古人、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经济建设是核心,政治建设是关键,文化建设,就其建设的近期效应来看,虽然不比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来得直接,来得迅速,但它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搞不好,同样会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厦坍塌,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伟大工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释义1、关于文化概念。关于文化概念的解释,据一些专家考证·有170多种。传统上习惯于从广义和狭…  相似文献   

19.
在<新事论>中,冯友兰从现代化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的文化问题,认为未来的中国文化将是现代化与民族性的相结合.在他看来,现代化并不是西化或欧化;现代化也不只是要实现中国文化的类型转变,同时还要保留中国文化的民族性.这种思想超出了全盘西化论、中国文化本位论的局限,为后人思考中西文化关系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市民文化和市民文学是在不断蜕变中的文化冲突和文化重构中获得发展的.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冲突和融汇构成一百年的艰难,一百年的尴尬,一百年的阵痛,一百年的壮烈.中国古代市民文学中所表现的文化冲突,如"本末冲突"、"城乡冲突"、"义利冲突"、"情礼冲突"等依旧是20世纪中国市民文学基本的文化母题,只是它们是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上展现出来的,它们是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冲突中展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