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动句是英、汉语中很常见的一种句式结构。意念被动句的使用问题也一直是语法学家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英、汉语中的意念被动句在形式、结构和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可进一步了解其在实际运用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东西文化差异造就了英汉两种语言许多方面的不同,被动句在英汉语言中的差异表现得十分明显。本文通过对英汉语中被动句的比较,发现了他们在表现形式、语用功能、使用频率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根据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差异性提出了相应的英语被动句的汉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英语意义被动句和汉语受事主语句都是形式上主动意义上被动,但二者又有各自的特点英语中意义被动句的使用较少且受较多限制,汉语受事主语句运用灵活广泛。究其原因,一是英汉民族思维模式对语言的影响,二是由英汉语言在类型学上的差异。英语是以主谓关系为基本句子结构的形态型语言,汉语是一种以语义为基础组字成句的语义型语言。  相似文献   

4.
从英汉被动句的界定、表示法及其基本用法三个方面对英语和汉语中的被动句进行对比分析,阐释英汉被动句之间的差异,并介绍了英语被动句在汉语中的相应表达法.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英汉被动句的异同,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详尽分析十种不同的汉语句式将英语中的被动句顺译成汉语的被动句,探讨了将英语被动句顺译成汉语被动句的技巧,这些技巧有助于英语被动句的翻译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达到较完美的对等。  相似文献   

6.
广泛使用被动句型是英语的一大特点。英语中的被动句型远远多于汉语。由于被动句的感情色彩少于主动句型 ,凡是不需要或者不便于说出动作的执行者 ,或是无从说出动作的执行者 ,或是谈话的中心是动作的承受者 ,或是为了上下文的连贯以及使句子得到更好的安排时 ,往往都要采用被动句型。我们既可以把英语中的被动句型译成汉语的主动句 ,也可以将其译成汉语的被动句 ,译法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7.
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语态形式,以及它们在语义和句法层面上的限制条件.本文中,对英汉语被动句的限制条件作出描写,并对其中的一些限制机制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8.
战国后期,被动句式在古汉语中被广泛应用,《吕氏春秋》是这一阶段重要的语料之一。被动句在《吕氏春秋》当中使用时,传统标志被动句主要以"为"字句、"见"字句、"于"字句为主,它们占据了标志被动句的多数席位,同时也出现了少量的"被"字句、"乎"字句。而《吕氏春秋》被动句真正的主流是意念被动句,这是由主观意识感知的被动句,不存在被动标志词。研究《吕氏春秋》被动句,总结其中的语法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把握先秦汉语被动句式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汉维语在表示被动关系上,没有共同的、完全对应的语法形式,采用的语法手段各不相同,两种语言被动句的使用范围也不尽相同。维语被动句只部分地相当于汉语的“被”字句,大部分则相当于汉语的意念被动句或其它语法手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维语被动句中逻辑主语出现的形式并分析了维语被动句中逻辑主语在汉语中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用汉语的被动句和土家语的被动句作为比较,进而对土家语的被动句进行分析,认为土家语的被动句有两类,一类是有标记的被动句,一类是无标记的被动句.  相似文献   

12.
汉日被动句谓语动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日被动句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相通,特别是汉语中及物动词作谓语的被动句与多数可与日语他动词构成的被动句对应。但汉语被动句与日语被动句也有很大差异。日语被动句主要是通过动词的变化来体现,有被动句的特定标志形式,这点与汉语有很大差异。汉语中进入被动句的动词受到很多的限制,不是所有动词都能构成被动句。本文运用对比的方法,从汉日被动旬谓语动词主要从汉语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被动句与日语他动词和自动词构成被动句的对应情况考察汉日被动句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被动句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对英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进一步讨论了英语被动句汉译时的一般策略。  相似文献   

14.
汉日被动句在很多情况下可以相通,特别是汉语中及物动词作谓语的被动句与多数可与日语他动词构成的被动句对应。但汉语被动句与日语被动句也有很大差异。日语被动句主要是通过动词的变化来体现,有被动句的特定标志形式,这点与汉语有很大差异。汉语中进入被动句的动词受到很多的限制,不是所有动词都能构成被动句。本文运用对比的方法,从汉日被动句谓语动词主要从汉语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被动句与日语他动词和自动词构成被动句的对应情况考察汉日被动句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甲文没有被动句式,西周金文中已出现被动句式,汉语被动句式究竟是如何形成发展的,素无定论。本文首次对今文《尚书》被动句进行穷尽性的全面考察和分析研究,不仅填补了今文《尚书》专书语法研究的空白,而且还系统论述了汉语被动句的形成机制和发展动因,对汉语语法史研究的一些传统结论也提出新的见解。诸如:汉语真正的被动句式不是“春秋以后的事”。最先产生的汉语被动句是语义被动句,然后才出现语法被动句,后来语义被动句和语法被动句并行,语义被动句不断衰减,语法被动句的形态也经过简单—繁化—再简化的发展过程。“于”字句表示被动是汉语语法被动句的最早形式。汉语被动句产生的直接动因可能是基于修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颜氏家训》里有大量的被动句,这些被动句有不同的类型。从总体上又可分为两类,一是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一是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其中,有形式标志被动句中,根据标志形式的不同,这类被动句可分为蒙字类被动句、可字类被动句、于字句、见字句、被字句、为字句等。这些被动句基本体现了古汉语被动句的特征,也基本反映了南北朝时汉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从中日对比的视角看,非句法因素在中日语言中对被动句主语选择均有限制:在主语的选择上,汉语被动句受有定性条件的限制;日语被动句受视点与名词等级原则的制约。由此可知,被动句的使用不但受语义、语用因素的影响,还与认知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历时考察发现,汉语被动句主语的生命度也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从远古开始,汉语被动句主语一直有表示物的,只是现代汉语的比例更高一些。所以,汉语被动句主语的生命度下降也是汉语自身发展的结果,不属于“外国语迹象”,不是欧化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9.
被动句是英语和汉语都才在的一个重要句型.从认知语言学的额角度来看,被动句的成立取决于句中谓语动词的性质,从形式上来看,任何英语的被动形式都可以逆转成主动形式,而汉语中并非所有的被动形式都可以逆转成主动形式;英语有明显的语法标志,汉语则没有.  相似文献   

20.
在日语基础教育阶段,被动句始终被当作一项重要的语法内容,尤其是对于被动助动词‘れむ’、‘られる’的接续方法以及活用的讲授更为详尽。因此,让学生从形式上掌握如何将日语的主动句变为被动句并不难。但是对于大多数学习日语的人来说,如何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用好被动句仍是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