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讨论如何利用方言词汇结合汉语词汇史的研究给方言分区,一共举了三个例子,闽语的“鼎”字和“拍”(打)字以及粤语的“睇”字,指出词汇溯源的困难以及单用词汇作方言分区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域外借词指属于“汉字文化圈”的日语、朝鲜语和越南语等诸语言在历史上从汉语借入的字词。域外借词数量巨大,保存了借用时代的汉语词义,是汉语历史词汇的活化石,对于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重大价值。汉语词汇史、方言词汇和域外借词三者结合起来研究,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四川方言"起"、"展"与词汇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方言词“起”、“展”保存了不少古代的用法 ,描写它们在今天四川方言中的意义 ,同时与中古时期的意义进行比较 ,可以为研究它们在中古时期的意义和用法提供有力的佐证。汉语方言研究 ,可以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类似于“活”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汉语方言研究,是将计算机对方言语料的形式化处理和研究者对语料的分析判断结合起来的一种人机互动的研究方法。机助汉语方言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建立汉语方言数据库;二是汉语方言田野调查;三是方言实验语音研究;四是汉语方言地图绘制。  相似文献   

5.
试论近代南方官话的形成及其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代汉语史上有没有通行全国的官话?如果说有,是北方官话还是南方官话?是以什么方言为基础、以什么话为标准?这是近代汉语史的核心问题,迄未廓清,又甚少讨论。本文依据一些新材料提出如下观点:有明一代至清末的汉语官话分南北两支,南方官话以江淮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南京官话为标准,且长期处于主导地位,通行全国;而认识南方官话如何形成及其在汉语史上的地位,是准确认识近代汉语史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汉语方言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应该以词汇、语法为重点。”本文在全面调查分析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的基础上,总结出内蒙古汉语方言词汇具有七大特点:一、沉积着奇特的析音词;二、产生了丰富的语缀词;三、镶嵌着多样的重叠词;四、点缀着新颖的异序词;五、创造了多彩的特色词;六、继承了诸多的古语词;七、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调查研究内蒙方言词汇,总结其特点和规律,不仅有助于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研究,也有助于汉语史和民族史的深入研究,更有助于语文教学和普通话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学思札记九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札记体”是我国传统的优秀学术文体之一,应继承发扬;《申报》是迄今为止中国寿命最长的报纸,也是研究清末至民国时期汉语,特别是其词汇的渊薮,词汇学研究家应充分挖掘、利用;中国语言学界应重视“中国语言学思想史”、“汉语通语史”、“汉语方言史”这“三史”的开拓、建设,三史如果修成,则标志着中国语言学跃进到一个更高的层面,等等.  相似文献   

8.
利用文献资料和作者自注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宋诗》中的“横枝”、“浇山”、“泥滑滑”、“寿发”、“眼食”这几条文化词语进行例释,可知它们或为《汉语大词典》失收(包括失收某词和某词的某一义项),如“浇山”、“泥活活”、“眼食”诸条;或可修补《汉语大词典》释义,如“横枝”、“泥滑滑”条;或可将《汉语大词典》例证提前,如“泥滑滑”、“寿发”条。对这些文化词语进行整理释义,既对阅读宋诗、研究宋代诗学有参考意义,也有利于辞书的编纂与修订,对汉语史特别是近代汉语词汇史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节选《山东方言研究·概论编》的三部分内容:一是通过山东史前文 化推断山东方言的产生及现代山东方言分区格局的形成,二是结合山东地方历史评述山东方 言在汉语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三是从研究内容和方法总结建国以来山东方言研究的发展道 路。  相似文献   

10.
研究汉语各方言的方法是相通的,若对整个晋语的研究成果作一梳理并从中总结出晋语研究的主要方法,那么,我们也就可以看出汉语方言研究的主要方法了.文章从晋语的语音研究、词汇研究、语法研究、方言与文化的结合研究、方言史研究以及方言理论的研究等几个方面总结了晋语研究的成果,进而归纳出晋语乃至整个汉语方言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菽园杂记》是明代的一部笔记杂说,内容丰富,无所不包,记载了明朝中期各地方言的语音现象,如吴方言"鱼虞不分"、"王黄不分"、"张浆不分",北方方言"前后鼻音韵不分",山西方言"同屯不分"、"妻青同音"等,这些语料对汉语语音史和方言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民俗学与方言学的结盟——从“老碗”和“海碗”说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方言是表现民俗文化特征的最重要手段。本文以"老碗"和"海碗"为例,说明民俗和方言有很密切的关系,民俗学和方言学有很密切的关系。从民俗学与方言学来说,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研究方法是完全一致的,都十分强调田野的调查研究;民俗学和方言学的研究,都共同面对研究对象的文化和历史的解释,而这种解释往往是十分的一致;从研究内容上来说,民俗学和方言学也有明显重叠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甘肃武威的民间口头说唱"凉州贤孝",既是一种民俗现象,同时又承载着诸多的民俗事象,其语言载体是地道的凉州方言。"方言是民俗的载体","凉州贤孝"方言文本的整理具有方言与民俗研究的双重价值。我们可以以方言文本为桥梁和纽带,实现民俗学与方言学的结盟。  相似文献   

14.
《急就篇》颜师古注中有21条方言俗语研究材料,其中有13条方言材料,7个方言词见于前人著作或注疏,体现了颜师古方俗语研究中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和搜采当时方俗语并重的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15.
《老学庵笔记》是陆游写的一部笔记,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很广。其中也有不少语言学内容,记录了大量的语音现象、方言词语和俗语以及一些语法现象,这对研究方言学史和汉语史都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体现了一定的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菽园杂记》是明代的一部笔记杂说,其内容丰富,无所不包。它记载了明朝中期各地方言,如吴方言"鱼虞不分"、"王黄不分"、"张浆不分";北方方言"前后鼻韵不分";山西方言"同屯不分"、"妻青同音"等以及各地的部分方言词,这些语料对汉语语音史、汉语词汇史和方言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汉语方言学在过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是因为汉语方言的研究,跟对语音学、音系学、语法、语义、历史语言学、文字学、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化等范畴都重视不够有很大的关系。由于过去缺乏全面的调查,以及对方言学认识不足,汉语研究的其他环节便也无法受惠。我们要抓紧机会,多收集材料并进行分析,否则在不久的将来,当许多弱势方言消失以后,很多宝贵的资料也会因此无法寻回。  相似文献   

18.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简称《段注》)中引用的文献方言和清代活方言十分丰富。这些材料既是我们方言研究和汉语史研究宝贵的语料,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段氏的一些语言学观点和语言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现在国内的方言调查与研究工作业已取得可喜的阶段性的系列成果,今后理应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加强解释性。解释性是当代语言学的特征,也是当代方言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