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01年起,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如何做好撤点并校舍弃校舍工程档案管理,对于妥善解决撤点并校后中小学财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妥善解决撤点并校后舍弃校舍的财产保值增值工作,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撤点并校十多年来,大量农村小学消亡或调整为不完全小学,农村不完全小学所处的外部经济社会环境已发生的深刻变化,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中,被现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忽视,处于边缘困境之中。2016年10月9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有关问题的通报》,要求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纠正各地盲目的撤点并校,保留和恢复一些必要的农村不完全小学,促进了农村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2年的两会上,校车成为了代表委员们热议的关键词之一.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盟河北省主委龙庄伟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解决学生的安全上学问题,首先考虑的不应是普及校车,而是就近办学和发展公共交通. 撤点并校不能全撤 《中国扶贫》:本刊记者在河北省贫困县采访时,看到撤点并校后,部分山区儿童面临上学路远的问题. 龙庄伟:河北这个问题不是很严重.一方面,为了解决撤点并校后孩子们上学远的问题,学校尽量让家远的孩子吃住在学校;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实在撤不了的学校就继续保留,目前保定市还有相当一批这样的教学点.  相似文献   

4.
农村地区微型小学撤并政策的实施基于农村适龄儿童生源的急剧锐减,从教育规模效益和教育投资效益角度考虑,偏远农村地区已经不再适合村村办学。从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了解我国农村微型教育现状,学界前辈从不同角度考虑,对我国农村微型小学撤并持不同的观点。根据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撤点并校"虽解决了教学条件、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但又带来了学生交通安全事故频发、上下学时间过长的现象.近几年来,加强贫困地区中小学生上下学的安全问题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虽然一些地区推广使用了安全校车,但在一些道路通行条件差的贫困地区,还是不现实.  相似文献   

6.
在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发展中面临许多困境,如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留守儿童安全地接受教育难以保证。面对这些困境,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性的思考:增加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经费投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提高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2010年伊始,教育部关于撤点并校的新意见出炉,与2007年至今颁布的一系列政策相比,并无太多突破.其中包含的诸如"暂缓"、"原则上"之类的软性用词,让人不禁想问:当略显"疲软"的政策碰上"用力过度"的执行,撤点并校的"瓶颈期"究竟要持续到何时?  相似文献   

8.
农村基础教育是立国基石,农村教师则是兴国之源。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农村基础教育中应优先发展农村师资队伍。近年来,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对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并将持续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因此,应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问题的研究,分析问题的多重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建议,以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质量。  相似文献   

9.
农村基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村小在农村基础教育中又占有很大的比重,村小作为农村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重要保证。因此,抓好村小同步化管理,提高村小办学质量刻不容缓,我校教导处在促进中心校与村小同步化工作中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身心健康、思想道德、行为观念等各个方面或多或少难免存在一定问题,更新该类群体的教育理念及优化教育方法极为迫切。本文以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缺失问题为研究主导,分析家校合作共育模式对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1.
马骏 《科学发展》2016,(11):81-88
"撤村建居"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与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要以有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加强社会事务管理、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妥善解决好以下问题:"撤村建居"过程中原村集体资产的处置,"撤村建居"后的换届,"撤村建居"后的公益事业及工作经费,"撤村建居"后的社区划分和管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建设资金的来源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现阶段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特点,概述处于社会转型期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从家、校、社三方面做了适当的阐释,并有的放矢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来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通过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探讨,为促进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走上快速、高效发展之路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衡阳县落实乡镇离休干部待遇乡镇离休干部待遇的落实,在农村撤区并乡之后已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对此,衡阳县解决的办法是,离休费、医药费由县财政统一负责,其它生活福利待遇由所在乡镇优先落实。衡阳县在乡镇的有24名离休干部。乡镇财政“分灶吃饭”以后,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14.
农村代课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特有的现象,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遗留问题,解决农村代课教师问题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国家正逐步清退农村代课教师。本文从清退农村代课教师的实际出发,探讨大学生就业困难与清退农村代课教师的关系和原因,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徐向楠 《现代交际》2014,(12):145-145
基础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更是实现民族振兴和社会公平的基石。进入21世纪,我国在教育公平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革,但是基础教育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公平现象,本文旨在对我国基础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初中英语教学在教材、教法、教师等方面都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只有了解了农村英语教育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才能有效地实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文字上移”: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乡村教育的新趋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中国最显著的乡村教育现象莫过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国家发动的大规模撤点并校布局调整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所导致的大量村庄学校的急剧消失。本研究试图用"文字上移"这一概念来概括当前中国乡村教育的新趋势,通过对历史脉络的追溯、整体教育事实的分析以及两个县域个案的描述,本文认为,不能像时下国家政策文本及教育学、人口学、经济学等学科那样,单纯从人口因素或者"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的角度解释当前中国乡村教育的基本事实。"文字上移"或"村落学校加速终结"的事实是在人口因素、城乡关系、规模效益以及政策驱动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发生的;而其根本原因应从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中去探寻。文章最后提示了乡村教育新趋向可能导致的社会学后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做出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根本之一,而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在农村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和新课改不相符的现状。我国农村教育水平整体上要落后于城市教育的水平,小学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初始阶段,由于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教育中农村教育应该受到重视,多元化的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打开思维,教育者的多元化,教学的多元化,促进农村语文教学的发展。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入手,重点探究改变的策略,这对于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针对所谓的“应试教育”提出了“素质教育”,并很快在国内全面实施。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基础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理论上, 素质教育排斥应试教育,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素质教育却在暗暗向应试教育靠拢,成为新形式的“应试教育”。为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我们该如何反思、审视今天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