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星妤 《经营管理者》2013,(16):240-240
自由心证原则与是证据裁判原则现代诉讼中进行事实认定的两大基本原则,两者相互配合,以实现发现真实的目的。自由心证制度是继神示、法定证据制度之后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三种证据制度,是指证据的取舍及证明力,由法官或陪审团根据自己的理性和良心自由判断,形成确信并依此认定案情的一种证据制度,是法官在作出判决时必须对认定的案件事实形成的内心确信。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行二审终审制,诉讼中证据是认定事实的关键。在审判中出现二审新证据的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本文就刑事二审的新证据进行分析并认定为在刑事一审中未举证的证据在二审中进行举证,都应属于刑事二审的新证据。同时本文对刑事二审新证据的价值理念进行梳理,通过禁止双重危险原则、保障人权原则、法律真实原则进行价值分析,并最终提出针对刑事二审期间的新证据的司法解释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由心证制度是证据制度发展的高级阶段,法官不再受法律的严格限制,而是根据自己的良心和理性自由地认定证据,法官在证据的认定方面享有相当大的"自由",但法官的这种"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自由",法官在自由心证的过程中也有"不自由"的地方,需要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证据是整个民事诉讼活动的核心。是法院认定事实,据以裁判的基础。但是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一直对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收集证据问题关注不够。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权利得不到程序性保障,相关的配套制度很不健全,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的证据收集权无从实现。本文将在解析现阶段我国民事诉讼中有关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相关规定和明确保障当事人收集证据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我国完善民事诉讼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司法被称为公民权利救济的最后防线,它是司法机关依法定权限运用法律解决当事人纠纷的活动。司法常常通过裁判的方式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而裁判文书对事实的认定通常是通过对庭审笔录所记录的事实和证据进行衡量后做出的,即庭审笔录是法官裁判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证据制度主要经历了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和自由心证制度。传统自由心证有使证据制度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的危险,因此建立现代自由心证原则,对法官的心证进行一定限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何峰 《经营管理者》2009,(18):190-190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能见一些私家侦探广告,通过私家侦探取的证据是否能成为左右判案的依据呢?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证据对于诉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事人能否赢得诉讼也主要依靠证据。在此,我将通过收集资料结合私家侦探现象简单地分析一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8.
证据制度作为刑事诉讼规则的核心,关系到刑事案件能否得以侦破。非法获取的证据并非是无关联性的证据,甚至大部分是对案件事实认定有直接影响力的证据。之所以排除是为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制止司法中的不合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费用一体性原则”是德国诉讼费用裁判制度的核心原则,它指的是:诉讼费用原则上为一个整体,因此应对其作出统一裁判。由此而延伸出许多具体的费用裁判规则。我国关于费用的裁判规则几乎没有规定,实践中是简单的把各项费用各自独立,根据费用发生的原因直接判决相应的当事人负担。从理论上分析,我国的费用裁判存在很大弊端,根本的原因在于对诉讼目的的认识不够深入。显然,我国的费用裁判制度也应当确立该原则。  相似文献   

10.
古典自由心证制度。自1808年为法国刑事诉讼法典明确滥觞至今,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有其相对于旧时证据认定制度,即法定证据制度而言优越之处,亦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纰漏与缺陷。该制度中心证不受制约及秘密心证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与现今社会中所强调的诉讼经济、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并重以及当事人诉讼权利保护等理念相背离。故,承认此种制度合理之处,在充分发挥法官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制度限制,以及心证公开的强化,便成为了古典自由心证制度走向现代自由心证制度过程中所亟需落实之对象。  相似文献   

1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因其在刑事诉讼中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被视为被告人宪法性权利的终极救济制度"。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的非法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违反国家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关于收集证据应遵守之原则、程序、权限的规定,侵犯当事人的权利而取得的证据。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功能是在惩治犯罪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权,对侦查机关的取证行为加以约束。本文通过论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中国的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分析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施中面临的障碍,进而提出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相关制度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2.
陈虎 《咨询与决策》2011,(5):115-116
我国三大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都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该说,如能严格加以贯彻,我国的证明标准足以保障死刑案件事实认定的准确性。但事实上,这一“高标准”在实践中并未做到“严要求”,证据不足的案件几乎总是难以疑罪从无,而是普遍采取了从轻量刑的处理方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留有余地的判决”。本文将对这一裁判方式及其正当性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腐败裁判是经司法程序认定的存在腐败因素的错误裁判,对国家、社会和当事人造成的危害极大。近二十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互联网在预防和惩治腐败裁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防治腐败裁判应充分运用、依靠互联网。运用互联网防治腐败裁判要加强网络反腐及司法腐败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人财物的投入及网络宣传、教育和培养,特别是建立健全司法裁判文书及相关证据、法官个人财产及"八小时"外活动的网上公开制度,完善网上举报、申诉和快速反馈制度。  相似文献   

14.
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利于保障人权、维护法制尊严,查明案件事实.通过了解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相关概念,分析其价值,结合我国立法及司法实践,以期构建中国特色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5.
杜子昂  龚克 《决策探索》2014,(18):91-91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吸纳了此前颁布实施的“两个证据规定”中有关非法证据的认定及排除的实体和程序性规则的内核,确立了非法言词证据的法定排除和非法物证、书证的裁量排除原则,这为侦查监督工作中正确认定并依法排除非法证据提供了较为明确的依据。但是审查逮捕中如何排除非法证据,是困扰刑事司法实务的一个难题,现实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交通事故认定书包含事故基本事实和责任认定两大部分,是处理交通事故引起的一系列纠纷的重要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对于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责任认定部分,法院要严格审查,认为确有不要的可重新划分责任;但对于事故基本事实有无质证的必要和重新认定的可能?本文结合案例,论述交通事故认定书在诉讼中属于证据,需经法庭质证、认证,方能作为定案依据,如有充分相反证据,比如鉴定结论,则可以推翻交通事故认定书记载的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17.
测谎结论不同于传统的证据形式,它是一种科学证据,是将心理测试的结果用于司法实践的新技术。虽然我国证据法并未全面系统的规定测谎结论的证据使用规则,但不可否认它在查清案件事实,揭露欺骗,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测谎技术的科学原理和发展历程、测谎结论性质的基础上,分析了测谎结论的证据证明力问题、测谎结论在侦查破案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测谎结论在刑事诉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并提出了在运用测谎结论作为证据的基础上应遵循的几项原则,进而讨论了测谎结论的证据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试论证据的审查判断和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证据 ?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都是证据。证据是事实 ,它是客观存在 ,它与待证事实之间存在着客观上的必然联系 ,它能够成为诉讼证明中的客观依据。在诉讼过程中 ,侦查是为了收集证据 ,审查起诉就是向法庭提交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审判则是对证据的审查判断和运用。因此 ,诉讼证据在诉讼中处于中心地位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 ,它是认识案件事实的唯一途径 :第二 ,它是司法机关进行诉讼的基础 ;第三 ,它是认定犯罪分子的有力武器 ;第四 ,它是诉讼当事人论证自己主张的权益 ;第五 ,它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刑讯逼供行为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缺位。根据公平正义的原则,对于刑讯逼供的举证责任分配应当向弱者倾斜,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被告人提出表面证据后,证明责任即由控方承担,控方须证明其无刑讯逼供事实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程度。  相似文献   

20.
何晓颖 《经营管理者》2009,(20):140-140
证据契约,指平等的当事人之间就正在进行的或将来可能发生的诉讼之事实确定方法所达成的,旨在直接或间接产生诉讼法上效果的合意。我国存在证据合意的规定,但尚未建立起证据契约制度,在我国构建证据契约制度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