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宋明英 《理论界》2001,(1):56-5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变化反映了整个社会价值取向演变的趋势。对大学生价值取向演变的评价 ,应着眼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着眼于 2 1世纪人才的需求和“四有”新人的培养。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呈健康向上的趋势 ,自立、竞争、公平、效率意识明显增强。从整体看 ,多种取向并存 ;从个体看 ,多数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念 ,在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  相似文献   

2.
龚志伟 《理论界》2006,(3):151-152
社会变迁与转型带来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日趋多元化。改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把握“小观点”,融入“大思想”;围绕“小教材”,拓展“大社会”;立足“小课堂”,走向“大生活”,即坚持由“小”及“大”的原则,是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低效表征在于:在价值论上,偏好工具理性,忽视人文关怀;在教育内容上,泛政治化、泛知识化,轻视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在教育主客体关系上,强化教师权威,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育方法上,偏重理论说教,偏离实践体验.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人本论”和“生活观”中汲取营养,以“人”为基础,以“生活世界”为中心,使教育和人的幸福、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关注并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国内背景的影响下,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发生变化。调研发现,部分大学生对政治的态度也有了变化,高校的政治信仰教育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对此,应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变化的趋势和特征,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当代大学生头脑,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引领并坚定他们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5.
陈龙彪 《南方论刊》2005,2(11):54-56
必须加强当代大学生对政治取向的教育引导。深化“两课”教育改革,发挥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文化氛围;优化社会教育环境,强化社会教育作用;确立人本教育观,强化大学生主体认同意识等方面是对当代大学生政治取向教育引导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高校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方向保证、价值导向和目标激励作用,明确大学生的成才方向、成才目标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大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社会化时期。在现阶段,社会改革大潮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定位。电大学生思想活跃,开始用自己的眼光审视世界,用自己的思维去判断是非。深入了解当前电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对当代电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引导电大学生把握正确价值取向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两课”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三进”是“两课”的根本要求和归宿。如何卓有成效地使正确理论“三进” ,是关系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后继人才的大问题。多年来“两课”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也存在一些问题。课题组经过调研论证 ,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坚持“三进”重在“入脑”、教学内容务求科学、方法手段贵在创新、师资素质与时俱进的改进思路。得出结论 ,为了实现“三进” ,必须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 :价值取向由传授知识到转变思想的根本性转变 ;教育理念由教师中心到以学生为本的根本性转变 ;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灌输式到研究式学习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群体,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高校应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重点,坚持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挥大学生理论社团的自我教育功能,从而有效地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0.
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核心,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转型时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新一代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形势下要大力弘扬大庆精神,用大庆精神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四有”人才。  相似文献   

11.
王先俊 《学术界》2005,(4):282-284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必须从课程、教材和教学等方面进行创新。汪青松教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探索的重要成果。一、建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程体系用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原著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需要;马克思主义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过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原著精神渗透到知识讲解、理论运用的教学过程;马克思主义原著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价值在于彰显马克思主义原著的精神魅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是实现“中国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的需要。当前我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着西方社会思潮和非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的冲击,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被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面对当前困境,高校须建立健全信仰教育的长效机制,构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3+1”新模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增强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把握新疆大学生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尤其是“两课”课堂教育是新疆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我们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实效性的主要着力点;必须充分发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90后”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后”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登上社会舞台,成为“网络围观”的主体和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的重要推手。了解这支群体的网络媒介素养状况并采取有效的提升策略,是促进网络健康有序发展的迫切需要。从政治参与的视角,采取多种研究方法,对“90后”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后认为,“90后”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应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大学生辨别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加强网络伦理道德的构建与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又基于当代世界变化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勇于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成为理论创新的典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创新所应坚持的价值取向,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创新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7.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具有高度显著差异。其中,理工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分别与教育、医药、经济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有高度显著差异;教育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分别与医药、经济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有高度显著差异;医药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分别与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有高度显著差异。发展空间价值取向是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主流,但是大学生对依托专业谋求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各项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为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推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和思想保证.当前,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必须高举发展的时代主题;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为行动指南;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科学发展观透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该以学生为本,坚持从学生出发。目前,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彰显出来的个性变化,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为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实效性,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学生出发,包容大学生的个性,注重大学生个性培养。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对大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性入手,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校辅导员工作新途径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高等学校的主要宗旨“育人”,是培养能服务于祖国的创新型人才。高校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工作在一线的学生专职教育和管理者,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这项工作在新的时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能够适应新时期学生工作的需求,必须努力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本文从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价值取向等方面呈现出的新的特点着手,在辅导员与学生、社会相结合的同时,还要不断转换自身角色,强化自身的素质,充分发挥辅导员自身人格魅力,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