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导下,我区文化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文化的产业化程度依然很低。当今,由于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要进一步增强,所以,目前通过对西藏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启动有效的文化产业运行机制;充分挖掘富有西藏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战略”、“特色战略”、“品牌战略”,利用文化产业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西藏文化产业化进程,使文化产业在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中充分发挥优势作用是必要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际舆论界某些人和流亡国外的一些分裂主义分子,信口开河、极不负责任地散布了种种谎言和谬论,诸如“西藏自古独立”论、“西藏民族文化消灭”论、“西藏人民生活贫困”论、“西藏宗教消灭无信仰”论,“西藏现无人权”论、“西藏民族同化”论、“西藏资源毁灭”论等等。这些谎言和谬论,曾一度在国际范围内广为流传,因而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和恶果,给西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给试图想确切了解西藏真实情况而又无缘亲自去西藏考察的善良的人们设置了种种障碍,给本来就对中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西藏历史上各个时期双语发展的轨迹,认为西藏双语的发展是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西藏社会谋求强盛、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李国栋  张建伟 《西藏研究》2023,(1):120-126+159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农业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受地域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以高产为基本理念的现代农业体系与传统可持续农业体系之间形成基本矛盾,传统农业耕种技术、生产经验和农业智慧面临消失的困境,西藏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农业文化的记忆留存,保护和传承好西藏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目前,西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需要从保护体系建设、内生价值提升和历史传承发展等角度推动西藏农业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让西藏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  相似文献   

5.
1949年9月至1951年12月,《泰晤士报》持续关注中国西藏和平解放的进程.昌都战役发起前后,它关注西藏的法律地位,声称西藏是“自治”的,指责人民解放军进军为“侵略”.昌都战役发起后,它关注人民解放军进军、谈判举行和十七条协议的签订与实施.它支持西藏地方政府派遣代表赴京谈判,“条件是西藏自治得到尊重”.但是,它所说的“自治”和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在本质上不同.它不愿意看到中国共产党顺利恢复了治藏主权,因而宣称十七条协议是强加的.它虽然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是必然趋势,却又幻想地称“要清楚地说明中国重新恢复对西藏权力的结果,为时尚早”.这一切反映了它作为曾经是日不落帝国英国的主要喉舌在中国历史发展必然趋势面前的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6.
雪域高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高原文明是藏族人民的辛勤创造,也是和祖国各兄弟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晶,文章概要地介绍西藏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西藏在祖国大家庭中正迈步走向繁荣兴旺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7.
政洽西藏社会的划时代丰碑西藏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西藏历史的新纪元论十七条协议对解决西藏内部团结的重要意义西藏和谈与范普拉赫的理论西方帝国主义是制造“西藏独立”的罪魁西藏人权问题辨析从西藏民主改革看西藏的人权试论十七条协议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两次社会大变革对西藏的影响“十七条协议”及其意义昌都地区藏胞衷心拥护十七条协议藏族人民支援解放军进藏人民解放军在西藏的特殊作用西藏历史的新篇章先遣使命 本刊编杯部阿沛·阿旺晋美 热地 曹晓燕 喜绕尼玛 黄颓 陶晓辉 孑L艳霞 王南丸军 候剑 班觉 李本信 王责 阴法唐 平措肚杰 …  相似文献   

8.
以跨越式发展为路径的西藏现代化进程使西藏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对西藏传统民族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西藏民族文化已经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文化失调现象,如何使西藏传统民族文化更好地调适于这一变迁过程就显得非常迫切。文章认为,西藏传统民族文化的调适基础在于保护文化,精髓在于文化自觉,动力来源于文化创新。只有高度重视西藏民族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柳梧村是拉萨市堆龙德庆县柳梧乡的一个村,因拉萨火车站和柳梧新区的建设而出名。青藏铁路通车极大地加快了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也对西藏的传统文化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2007年,笔者对青藏铁路通车对西藏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这一课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地点就选择在柳梧村。通过调查,可以看到柳梧村的传统文化没有遭到破坏、削弱,更没有被"灭绝",而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柳梧村的状况,是今天通铁路后西藏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杨嘉铭先生所著的<西藏建筑的历史文化>一书,是关于西藏建筑文化的学术专著.该书第一次对藏族建筑作了明确的历史分期,并论述了藏族建筑的形制、建筑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使藏族建筑文化真正成为藏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本书的突出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恰白·次旦平措先生是西藏新史学的奠基者和开创者,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是他将西藏地下考古材料与文献材料相互结合起来重构西藏古史,从而开拓出西藏史学理论与实践的新理路.这种"二重证据法"同时也体现出20世纪以来史学潮流的新变化,作为老一辈藏学家的恰白·次旦平措先生顺应了这种历史潮流,从而对西藏新史学流派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益西拉姆 《民族学刊》2012,3(6):54-58,99
藏族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民族,藏文古籍文献又是藏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随着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工作单位的纷纷建立,保护和抢救藏文古籍文献工作也全面展开。本论文通过对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馆藏形式、收集和整理、目录规范、载体变化等方面进行梳理,对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保护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宾秀英  青麦康珠 《民族学刊》2011,2(6):89-92,105
藏传佛教思想对藏族婚俗有着很大的影响。甘孜县藏族的婚礼程序中随处可见藏传佛教的影子,从说婚到完婚,礼物中不可缺少的哈达;祭坛时藏传佛教的“三白”牛奶、酥油、酸奶;认为结亲之日若大雪纷飞是幸福美满的吉兆;新娘到门口象征性地喝一口牛奶;用系有白羊毛的松树枝蘸着掺有牛奶的水向上中下弹三次祭祀诸神等。这一切郜表示新婚夫妇幸福甜美、万事顺愿、喜庆有余。这些婚俗文化反映了当地纯朴的民风民情,并以其独有的风格展现了甘孜县独有的婚礼程序以及在这些程序中根深蒂固的藏传佛教思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民国时期关于康藏研究的三种学术期刊《康藏前锋》、《康导月刊》、《康藏研究月刊》产生的背景、时代特点、载文内容及其学术价值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与探讨,同时对三种期刊所载文章的数量、类型等进行了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此外,文章还对20世纪上半叶作为我国现代藏学兴起之重要标志的藏学类专业学术期刊的出现为何同康区研究有密切联系,以及康区研究在我国现代藏学兴起过程中所占有地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19世纪开始的藏语言中汉藏语系语法研究予以分析,对于30年代开始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藏语的研究进行了分类评析。  相似文献   

16.
更敦群培是20世纪上半叶一位杰出的藏族学者、启蒙思想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文学作品;同时,他也是一位在藏族传统绘画和非传统绘画方面都颇有造诣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活动主要包括早年安多时期、拉萨时期和南亚时期,并创作了不少绘画作品。他作为上世纪最早受西方绘画和艺术思想影响的藏族画家,在西藏现代美术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地位。文章根据近年来陆续发现的更敦群培的绘画作品、有关其艺术活动的文字资料以及收集的口头采访资料,系统论述了更敦群培短暂一生的艺术活动、绘画作品及其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17.
寺院与古代藏族文学有着血肉关系。藏族文学史上享有地位的作家,几乎无不出于寺院。本文从藏族寺院的组织、经济和教育,寺院与藏族文学作者的关系等方面,对于寺院在藏族文学发展中所起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川甘交界地带的主要民族白马藏族与羌族、藏族等民族长期毗邻而居,在文化方面相互习染。作为民族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的白马藏族服饰,既有体现独特民族个性的一些文化符号的传承,同时又不乏临近民族服饰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对白马藏族服饰与藏、羌民族服饰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地认识白马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与文化内涵,并由此深入了解白马藏族的民族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9.
梁银林 《民族学刊》2016,7(4):62-69,120-122
Jonang is one of schools of Tibetan Buddhism. In the writings of the historians, Jo-nang is listed after Nyingma, Kadam, Skya, Kag-gu, and Gelug, or is even listed with the smaller lineages, such as chod, gcod-Yulh, and shalu. However, its “zhentong”( view of the emptiness of others) , as “an unique idea on the emptiness in Tibetan Buddhism”,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scholars.  相似文献   

20.
王珏  张世均 《民族学刊》2022,13(10):92-98, 140
金?史密斯(Ellis Gene Smith)先生由美国摩门教著名的家族成员转归藏文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成为国际知名藏学家及藏传佛教文献资料中心(TBRC)的创始人,为当代世界藏学研究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金?史密斯先生收集藏文文献具有种类齐全、数字化传承、开放利用、坚持不懈等特点,充分体现了其深远的智慧和高尚的人格品德。2007年10月26日,金?史密斯先生决定将其毕生收集的藏文文献捐赠给西南民族大学,而且还为这些被捐赠的藏文文献支付了从美国纽约到中国成都的所有运输费用。西南民族大学秉承金?史密斯先生深远的智慧和周全的考虑,将其所捐赠的藏文文献珍藏在新建的“金?史密斯藏学文献馆”中供藏学学习者和研究者查阅与研究,实现了金?史密斯先生希望所捐赠的藏文文献在中国乃至世界发挥最大利用价值的宿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