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同先后执掌俄国政权的沙皇政府、临时政府及布尔什雏克政府都曾面临严峻的全国性粮食问题,这些政府为此先后出台了各种粮食政策以应对危机.沙皇政府扣临时政府的粮食政策与布尔什雏克政府的粮食政策之间具有关联性:布尔什雏克政府于1919年初继承了沙皇政府的粮食摊派制;布尔什雏克政府于1918年继承了临时政府的粮食垄断政策,并将其发展成为粮食专政政策.  相似文献   

2.
从湖南省湘阴县的调研数据看,近几年粮食补贴政策形成了多赢格局:增产增收,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提高;从根本上转变了基层政府职能;与粮食间接补贴脱钩,国有粮企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粮食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逐步化解和释放各级财政风险.但粮食补贴政策仍存在一些执行偏差,包括粮食补贴政策目标的定位偏差、粮食补贴政策的功效偏差、补贴资金发放的成本偏差、粮食直补面积偏差等.为此,提出应明确粮食补贴政策目标,适度提高粮食补贴标准,实行"粮食综合直接补贴政策",建立农民补贴信息网络平台,制定<粮食补贴条例>.  相似文献   

3.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均超过了之前的历次危机。并且,此次粮食危机与石油、金融之间存在密切的联动关系。一方面,油价的上涨增加了粮食产业链各环节诸如生产、运输、加工的成本,从而带动了粮价的高涨,并且美国基于油价高涨大力发展生物能源,人为制造的粮食短缺又进一步加剧了粮食危机。另一方面,美国为解决国内金融危机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的过剩性流动和美元的贬值推高了国际粮价,而金融资本的投机炒作又加重了粮价飙升。在粮食能源化、粮食金融化的综合作用之下,粮食市场的波动性不断加剧,粮食的能源属性和金融属性逐渐突显。  相似文献   

4.
艾国俊 《老友》2013,(6):24-24
1953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农民生产的粮食,留足口粮、种子和饲料粮.多余部分由国家收购:城镇人口和缺粮地区的口粮,统一由国家定量供应:省市之间实行粮食统一调拨.以调剂省市之间粮食的余缺平衡。新中国成立以后,江西的粮食生产持续保持稳定,是外调粮食大省。  相似文献   

5.
在对中国1978-2008年粮食政策的阶段性演变及粮食总产量变化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粮食购销体制、粮食价格、粮食投入、粮食生产技术等政策对全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实证表明,影响中国粮食总产量波动以粮食生产投入政策为主,其均值达0.833 4,粮食生产技术政策次之,均值关联度为0.833 9;而从各项政策的关联度来看,财政支农、粮食收购量、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农业科技三项费用与粮食产量波动关联度较大,其中财政支农投入关联度值达0.879 7.据此,提出应从财政支农、粮食科技投入、粮食价格支持体系、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了粮食价格保护政策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粮食价格保护政策的必要性,同时,针对其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对策,以促进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7.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我国改革总格局中相对滞后,目前实行的"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大政策在现实中遇到了许多麻烦,并引发了腐败和低效率,对我国加入WTO的大局造成不利影响.从国内外情况来看,我国现行粮食流通体制已到了必须坚决实行市场取向改革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补贴政策执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4年中国出台一系列粮食补贴政策以来,已初步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基本实现了粮食补贴政策的目标。但是在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补贴规模比较小、补贴结构不合理、补贴资金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应在提高农民对粮食补贴政策的认知;完善农业立法,形成粮食补贴的长效机制;突出粮食主产区的作用,完善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补贴政策;完善粮食补贴体系,增强补贴的综合作用等方面不断完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新中国的工业化战略与粮食统购统销的历史背景和政策完善过程基础上,认为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是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然的和无奈的选择;农民对粮食统购并非一直不满,统购统销政策改进和完善后,农民是理解、拥护和支持统购统销的;实行包产到户后,国家对农民的粮食统购政策仍在执行,但粮食产量却迅速大幅度增加,说明粮食统购统销限制价值规律、压抑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的消极作用是很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在现行的粮食收购政策中 ,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粮食价格机制不完善 ;二是粮食流通渠道不畅。因此 ,必须尽快完善粮食收购政策 :一是取消粮食定购制度 ;二是继续实行保护价 ;三是初级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促进粮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粮食支持政策,其中粮食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构成了综合性收入补贴政策体系。国内外对综合性收入补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目标、政策效果、实施中突出问题、专项补贴与综合性收入补贴关系等方面。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这些焦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引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价值导向的目标与效率目标问题一直是经济政策决策中(公正与效率)的两难冲突。2004年粮食产量和安全目标是政府特别优先考虑的政策价值目标,文章检验了这一政策价值目标的决策和现行的有关政治经济约束条件(变量)、粮食生产的资源禀赋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是否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分省区的数据虽然没有支持粮食产量安全目标和上述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但却清楚地显示现行粮食政策的效率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灰色系统模型的河南省粮食产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问题关系国计民生,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的形势下,粮食安全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分析和预测了河南省未来十几年的粮食生产能力,为能否实现河南省《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纲要》目标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4.
再论近代中国农村的人口压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少 ,近代中国农村存在着一定的人口压力。然就总体而言 ,当时的粮食生产仍能基本满足全国人口生存的需要。过分夸大近代中国农村人口压力的严重程度 ,认为当时的粮食生产已远远不能养活全国人口 ,农村理论过剩劳动力的比重已达 6 0 %以上 ,是没有说服力的。忽视或过分夸大近代中国农村的人口压力问题 ,都不利于我们全面认识当时农业危机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缓解严重的粮食危机,出台并强力实施了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由此引起农民强烈的反应并形成农民与国家之间紧张的互动和博弈。这种互动和博弈主要表现为国家统购统销与农民自由之间的矛盾,高征购引发农民“粮食恐慌”的危机,强迫命令风导致农村干群关系尖锐对立。在农民微弱且坚韧持久的利益表达压力下,国家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统购统销政策,并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实现双方的“利益整合”,冲突得以调适和纾解。国家与农民的互动和博弈,不仅折射出国家尊重农民、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所做的不懈努力,也为当今推进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描述了从马克思,到列宁,到斯大林,农村社会主义变革的理论和政策的演变;俄国农村变革破坏了原有的商品粮供应机制,但没有及时建立起新的机制。由此造成的粮食收购危机是推动苏维埃俄国走向全面国有化的直接推动力;推行以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环节的赶超战略是更深层次的推动力。加上当时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解等因素,使以全面国有化为基本框架的苏联模式成为当时最可能的一种选择。这种全面国有化并非是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而是推行赶超战略和解决粮食收购危机而实行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面对当前严峻的世界粮食形势,我国特别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但是粮食节流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面,提高粮食利用效率、节约粮食,杜绝粮食浪费,也应是应对粮食安全挑战的重要举措。从河南省家庭粮食消费损失现状调查结果看,现阶段我国粮食消费过程中的损失是很大的,提出:树立合理饮食观念,提倡适度消费;普及粮食营养知识,倡导科学消费;调整粮食结构,使消费结构、种植结构和营养结构相互促进、互为引导;完善粮食利用体系,提高粮食利用率和转化率等粮食消费减损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国际社会永恒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国际粮食发展呈现粮价上涨和国际粮食政策连续出台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限制粮食出口国家增多和高价粮食持续时期长等问题。综合分析目前国际粮食市场形势,可以看出引起国际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多数国家粮食库存大幅度减少、耕地面积下降、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者普遍积极性不高、粮食生产波动大、粮食消耗量刚性增加与粮食消费结构升级、全球经济增长刺激粮价上涨、全球气候异常和自然灾害频繁等方面。从全球层面看,应对当前粮食危机的主要措施是:一是构建全球层面上的粮食安全生产的耕地保障机制;二是在全球视野中构筑灾害应对型农作制度;三是构建全球粮食贮备及需求信息共享平台,稳定粮食供应市场;四是构建全球粮食安全科技支撑计划,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唐代中期的理财名家刘晏 ,在国家极端困难条件下 ,临危受命 ,办漕运 ,改革盐政 ,解决了当时京师粮食供应奇缺和国家财经匮乏的问题 ,为唐朝转危为安并由衰到兴奠定了物质基础。他的经济思想 ,有许多闪光之处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0.
唐代河南道黄河段漕路,是汉代已有通漕记载的古老漕路.其水道"湍悍",三门底柱为航行最大障碍.唐代河南道段黄河承担漕运任务空前繁重,对航道进行过多次大规模整治工程,留下可贵的历史经验教训,裴耀卿、刘晏、李泌、李巽、裴休等为之做出过重要贡献.陕州是河南道黄河漕路的转运中心.唐朝最早于此设置地方运使.元和时运使停罢,并不表示陕州失去漕运的重要性.河南道两段漕路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