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西南边疆20多个民族奋起抗战,殊死搏斗,保卫家园,是滇西抗战最鲜明的重要特征;以往的大量研究极少实际接触多民族战事,在抗战中,云南各少数民族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为取得最后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民国云南地方政府对滇西土司区的治理,可用抗日战争为界划分为三个阶段:自民国建立起至抗战开始,实行“缓进”的改土归流政策;抗战时期则团结土司参加抗战,保卫边疆;抗战胜利以后,“改流”和反“改流”的矛盾斗争加剧。民国政府始终未能在滇西边区彻底废除土司制度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次伟大的胜利。云南各族人民为这次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曾派出数十万英雄儿女,支授全国的抗日战争;同时又在滇西英勇抗战。滇西有几十万人民处在日本的铁蹄之下,饱尝了“亡国奴”的痛苦近三年之久,滇西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了全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奏。滇西抗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战场的一面光辉的旗帜。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云南曾因护国首义、滇西抗战和“一二·一”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声震全国。事件的发生显然和云南各族人民的觉醒和进步报刊的宣传启蒙鼓动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回顾和解析云南进步报刊的内在思想轨迹,有助于深入了解认识云南各族人民抗侮图强的历...  相似文献   

5.
1942年4月29日,日军占领缅北重镇腊戍,切断滇缅公路。5月3日占领云南龙潞边区重镇畹町,5月4日占领芒市、龙陵,5月10日占领梁河、腾冲。在短短的七天之内,日军前锋直达怒江沿岸,占领了云南边疆约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同时企图渡过怒江,占领昆明、重庆,从南北两个方面把中国死死卡住。云南边疆地区突然间变成了生死攸关的抗战前线。在中华民族共同的危机面前,云南边疆各族人民积极行动起来,以各种方式投入抗日救国的斗争,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颂歌。  相似文献   

6.
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是后方各族人民积极支持抗战的典型代表,因而也是西南边疆抗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研究中存在不少问题:第一,服务团60人的编制从出征开始就处于动态,最多时达61人,最少时54人该服务团,从未出现过整60人的情形;第二,除团员回忆录外,笔者尚未发现日俘称团员为"女南蛮"的记载,却看到外省人称之为"女苗兵"的资料;第三,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前后两期,第二期的组建较第一期更完备,训练更严格,但受时局影响,未能出发前线。这些谬误的出现,与长期以来我们对待和研究云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和云南抗日战争史的态度、资料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抗战期间,在日本的怂恿下,泰国公然宣称我国南方几省为泰族发源地,要收复失地,还派人到我国云南境内傣族地区活动,并于1939年6月将暹罗改称泰国.这种大泰族主义言行引起了处在艰难抗战中的重庆国民政府、西南地方政府及中国知识界的警惕,引发了我国政府及知识界对边疆问题、民族问题的反思.重庆国民政府和西南地方政府逐渐重视西南民族和边疆问题,开展一系列民族调查活动,强化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流寓西南的爱国知识分子,或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或强调中华民族的统一性或整体性,对大泰族主义侵略言行予以了有力驳斥.国民政府和中国知识界对大泰族主义的回应和反击,对于维护我国多民族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抗战胜利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元1856年至1874年,滇西爆发了以杜文秀为首、回民为主的大规模起义。这次起义联合了汉、白、彝等族人民,奋战十八载,攻取五十三城,“燎原之势几覆全滇”。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对云南,特别是对滇西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对促进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事实,重温各族人民的祖先怎样联合斗争,解除剥削和压迫,犹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中叶,在太平天国革命风暴震撼下,云南各族人民燃起了反清大起义的熊熊烈火,其中,以杜文秀为首的大理政权坚持斗争达十八年之久。 杜文秀(1823—1872年),字云焕,号百香,系云南永昌府保山县金鸡村人,回族。1856年秋,于蒙化起义,联合回、汉、白、彝各族人民,一举攻克大理,建立政权,自称“总统兵马大元帅”。对这场滇西各族人民反抗清朝残暴统治的英勇斗争,解放以来发表的论著几乎都给予肯定;然而对杜文秀本人的评价,却一直是史学界争议的课题,长期以来,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0.
云南缅宁(今临沧市临翔区)籍人彭桂萼不仅是满园桃李的边疆教育实践家和著名的抗战诗人,也是云南地方历史文化的知名学者;多年来他在《西南边疆》发表的5篇论文内容涉及云南地方历史、经济、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等,其研究独树一帜,体现了文本研究与实地调查结合、以经世致用为宗旨以及深刻的思想性、超前的预见性等多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11.
1944年至1948年间,滇西土司先后召开了三次会议反对改土归流。前两次会议都有英国人参与,史称"高理会议"和"小陇川会议",滇西土司开会的目的是借助英国的力量以维护土司制度。民国政府避免了英国的干涉,将此问题作为中国内政处理,和平解决了这次边疆危机。1948年缅甸刚宣布独立,滇西土司又召开会议。民国政府立即展开调查并拟废除土司制度。8月,媒体披露了滇西土司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民国政府用政治手段解决了土司问题,以保留土司制度使土司服从政府管辖。这几次边疆危机的发生和解决,重新调整和规范了民国政府与土司之间的关系,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2.
滇西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巨大贡献朱德普滇西,指今云南省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地区、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以及和这些地区相邻之地,它与缅甸接壤,高黎贡山脉和切割很深的怒江、澜沧江峡谷皆在其间。在滇西这片土地上,生活有汉、傣、景颇、...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使地处僻远边疆的云南得到了一个大好的发展契机,云南社会风尚变化空前而深入。较前相比,抗战内迁时期云南社会风尚在进一步变化中有了新的内容,即云南趋新群体的规模扩大,城市新型风尚不断增多,且具有深层次性。特殊的内迁历史背景也使云南社会风尚在崇洋、崇尚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观念继续发展的过程中日渐转向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取向。  相似文献   

14.
云南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的山区、边疆省。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云南省各族人民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团结奋斗,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全省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一部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内地高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政局危机重重,为固防边疆,国民政府采取怀柔示远的“治边”策略,向蒙藏民众进行宣化,以期达到边疆社会拥立中央的目的。在内忧外患的条件下,国民政府委任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为西陲宣化使,并于1935年成立西陲宣化使公署,随即刊发《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作为公署的宣传刊物,月刊将宣传中央政令、宣慰边疆民众、团结民族关系、宣传抗战统一思想设为核心内容,从塑造民族身份、塑造共同政治立场的角度,深化和巩固边疆民众的“中华民族”身份,建构和加强边疆民众同仇敌忾的抗战思想。西陲宣化开拓了民国“治边”中对边疆民众塑造民族意识的思路和途径。这些举措客观上有效地沟通了中央与蒙藏民众的关系,促进了蒙藏社会的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的民族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诗人,原云南民族学院院长、《云南民族学院学报》主编马曜教授,于2006年2月6日在昆明逝世,享年96岁。马曜先生,男,白族,1911年10月出生于云南省洱源县,1931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经济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从事党的地下革命工作和教育工作。解放后在中共云南省委边疆工作委员会从事和组织领导少数民族社会调查研究工作,并先后在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学院担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任教多年。历任云南省委边疆工作委员会研究室主任、边疆处处长,中缅勘界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相似文献   

17.
林昆 《山西老年》2011,(12):15-16
跨越三个世纪的抗战老兵——付心德 我们在滇西龙陵县龙山镇一条简陋的巷道里找到了抗战老兵付心德,只见他和老伴李竹芝正躺在家门口的椅子上享受午后的阳光。他已110岁,原籍河南襄城。他是我们采访抗日老兵中最年长的,也是目前龙陵县为数不多抗战老兵中年岁最大的。  相似文献   

18.
抗战初期中国各党派合作的形成马烈1937~1945年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党派、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其中各党派的合作,是抗战得以胜利的极其重要的因素,而国共两党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发展的引领和带动,是窥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路径。前现代的中国一直在王朝周期律里循环,就是因为王朝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解决人民当家作主的问题,边疆少数民族人民在王朝时代以效忠于族群领袖而被动成为中央王朝的子民。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全社会免于贫困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各族人民免于政治依附,全体人民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国家建设目标的第一步是中央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进程中引领和带动边疆各族人民群众平等地进行政治参与、社会参与和经济参与,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对边疆各族人民进行文化、政治多重塑造,确立边疆各族人民的国民主体性。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秩序构建,是在中央政府引领带动边疆各族人民变成平等的公民参与到建设现代人民主权国家进程中完成的,并在边疆治理过程中进一步构建和夯实,最终塑造了社会主义国家体系的超越族群和血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秩序。  相似文献   

20.
云南抗战文化的繁荣曾深受郭沫若的关怀、鼓舞和影响,他关注云南文化动态、关心云南文化青年井辛勤培育呵护,他的爱国情操更是激发了云南文化界的抗战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