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接指令一直是间接言语行为研究的热点话题,不少理论对其进行过阐释,但目前国内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汉语间接指令行为的成果较少。认知语言学发现,意象图式理论在解释间接指令的认知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言语行为的实施过程符合力图式的基本特点,因此可以用力图式来解释看似不相关的间接指令行为背后一致的认知机制。从意象图式理论的角度来研究汉语间接言语行为,使我们对人类的思维、推理和交流过程的认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帕瑟和桑伯格在脚本理论中首次从认知转喻的角度解释了间接言语行为中的转喻思维机制。以话剧《雷雨》为例,通过对该理论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指令类言语行为中,交际者在现实生活中对转喻行为脚本的使用及转喻概念的行使并非一成不变,受到个人语用因素、认知因素、现时语境及指令类言语行为次分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语用学可从哲学和认知科学两个角度研究。对间接言语行为的施为用意的研究主要是从哲学角度进行的,然而哲学并不能满意地回答受话者是如何以光速领悟说者的间接施为用意的。Panther和Thornburg提出言语行为图式的假设,认为言语行为是个整体,各部分由借代链接连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给与比较合理的回答,是当代认知语用学一个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指引下,以凯特·萧邦的《一个正派的女人》为文本进行语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间接言语行为在刻画人物心理与凸显作品主题中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语篇分析工具,为文学语篇分析提供了功能解释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转喻现有研究成果表明,高层命题转喻对语法结构产生影响,高层情景转喻产生间接言语行为。在Langacker的认知语法框架下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动词结构和间接言语行为背后不同性质的转喻机制本质上都属于认可操作现象,认可操作在图式化连续体的不同层面上进行可以分别产生语法结构和间接言语行为两种不同语言现象。用认可操作统一解释动词结构和间接言语行为与认知语言学试图为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出发点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
间接言语行为的研究可以从传统语用学、认知语用学、认知语义学这三个视角出发。传统语用学认为,说话人采用间接言语行为是为了顾全听话人的面子。认知语用学认为,关联理论旨在探讨为什么听话人通常可以毫不费力地进行语用推理这一问题。认知语义学认为,言语行为脚本既是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又是听话人理解话语所需的推理模式。言外转喻既是一种思维方式,又是听话人理解话语所需的认知操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根据谚语行为理论,从礼貌、面子、认知关联、社会因素及语用效果等方面探讨祈使性言语行为隐喻形式的根源.文章还对隐喻与间接言语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奥斯丁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塞尔于1975年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即一个言外之力的实施间接地通过另一个间接言语行为的实施来实现.后来语言学家们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问题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阐释.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维索伦尔提出的顺应理论,从以下几方面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阐释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语言现实的顺应;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社会规约的顺应;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9.
“副+名”结构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 名"结构问题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包括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以及认知语言学.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试用Verschueren的语用综观顺应理论,对交际者在言语行为中选择"副 名"结构作为语用策略的情况进行了综观分析,指出它们是与交际者的语言现实、心理动机和社会规约相互顺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疑问句除具有"询问"的直接言语行为类型外,还具有指令、断定、应酬等丰富的间接言语行为类型.这些丰富的间接言语行为类型是疑问句本身所固有的,但在具体实现时,又需要现特定语境的激活.  相似文献   

11.
间接言语行为及其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斯汀创立的言语行为理论将日常行为学派的理论推向高峰,而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则进一步完善了言语行为理论.他从语言的使用和交际角度对语言意义进行研究,为解释言外之意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认识方法.文章从言语行为的哲学渊源入手,探讨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解释、分类及其语言哲学思想,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以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在对日语间接言语行为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对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分类以及如何针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日语教学中应重视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去指导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3.
反讽话语语用功能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讽话语是语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从意义、语境、间接言语行为和功能语法这四个语言学理论出发,结合具体的话语,分析反讽话语的语用功能。指出它可以表示讽刺、期望和指责批评等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假定交际双方是合作的,而忽视了对贿赂、威胁等情境的考察。平克等人针对间接言语行为“合理否认性”建立的博弈论模型局限于静态的视角,依赖于不确定的“决策函数”,仍不能很好地揭示贿赂等情境下间接表达的意义。在弗兰克的重复最优应答模型的基础上,可以建立一个扩展的博弈逻辑模型,区分合作以及不合作的两类听话人,通过情境描述和推理求解两个步骤来揭示贿赂等情境中使用间接言语行为的合理性。扩展模型既能够描述交际的动态过程,又符合理性原则和认知规律,能够与认知科学的研究接轨。  相似文献   

15.
幽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文章旨在从认知的角度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来探究幽默是怎样产生的,人们怎样理解幽默和幽默效果是怎样达到的.文章首先讨论了幽默的定义,成因,然后对幽默进行分类.在简要介绍了言语行为和认知语言学相关的理论后,运用这些理论详细分析了一些具体的幽默实例,最终总结出幽默效果形成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角度对英汉言语行为动词的可比性进行探讨,然后就认知语言学的距离象似性、图形-背景和意象图式理论对英语言语行为动词进行了认知结构分析,以探讨其对英语学习者习得言语行为动词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间接言语行为与认知语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和非规约性两大类。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离不开语境。传统语境概念把理解话语的语境看成是事前设定的,传统语用学认为话语的理解是人的知识因素与具体语境因素相结合进行推导的结果。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传统语境对话语理解的不足,以及认知语境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解的作用,从而提出动态语境观  相似文献   

18.
从Austin言语三分说、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以及扩充的言语行为理论三个方面阐述服务业言语交际现象,继而从会话含义的动机因素、合作因素以及关联因素三个方面对上述现象进行梳理.其目的是使言语交际的双方能看对象、知语境、讲实效,做到善听善说善解,促进国际服务业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赵树理文集>小说卷中的绰号为语料,以现代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礼貌原理、间接言语行为的美学理论及语言视觉修辞理论为理论依据,简明扼要地分析了绰号修辞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境与交际中的话语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语言在语言学、哲学、心理学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语言学家更注重语义的研究,特别是对交际中话语含义理解的研究。60年代前后语言哲学家G 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和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的研究不仅在哲学界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对语言学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86年美国语言学家Sperber&W ilson提出了与交际、认知有关的关联理论,将研究重点转移到认知者理解话语时的心理运作过程(推理过程)。这些理论使得语义研究的层次从语音、词汇及组合关系发展到自然语言中的句子,进而扩展到语篇;同时话语理解也更注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