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大事件举办地居民对即将举行的事件活动的感知、态度及参与合作意识等对事件旅游的成功举办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以2008北京奥运会为主题,以北京当地居民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北京居民对2008年奥运会的感知以及感知与参与合作意识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因子分析法萃取出北京居民对2008年奥运会的感知因子为6项(经济积极性影响、社会文化消极性影响、基础建设的改善、形象改善、宣传的积极影响、经济消极性影响);多重回归分析检验出北京市民对2008年奥运会的感知因子、居住时间与参与合作意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最后,在分析文章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文章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上海世博会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先介绍了历届世博会的来源及举办情况;其次,从城市交通条件、会展场馆建设、配套设施、会展审批体制等方面对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三,并从经济、社会、品牌、就业、消费、区域、关联、引发等方面进行了上海世博会的效应分析;第四,从洲际、洲内及上海自身,分析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挑战与机遇;第五,分析了上海会展业在管理体制、审批体制、市场运作、总体规划、会展立法、行业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的劣势;第六,认为应该学习历届世博会在资金、效益、社会、文化、人本、品牌、后续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吸取缺乏政府主导等方面的教训;最后,从创建品牌、搭借传媒、组织机构、阶段营销、区域联盟、政府主导、特色服务、法律法规、科学规划、生态管理等方面提出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广东省内旅游客源市场进行旅游认知意象的调研,对调研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总结出省内游客旅游认知意象结构和特征。通过对旅游认知意象6个因子的重要性(权重)、满意度(均值得分)的综合考量,将基于省内游客的中山旅游认知意象提升策略归纳为:对旅游吸引物因子持暂不关注策略;对旅游商品因子持逐步改进策略;对旅游设施因子持重点改进策略;对旅游服务因子持暂不关注策略;对环境风貌因子持继续保持策略;对社会氛围因子持继续保持策略。  相似文献   

4.
外国旅游人口是我国旅游人群的一个重要群体,在我国旅游外汇收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利用我国旅游统计数据,对我国外国旅游人口社会特征和经济行为进行分析。2000年以来,到我国旅游的外国游客规模不断上升,他们多以男性、中青年为主,其旅游目的主要是观光休闲和会议商务。这些游客的交通方式主要为飞机、徒步和汽车,入境的时间比较均衡,游客的客源地和在我国的分布都非常集中,并且在消费上存在性别、年龄、职业和地区之间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苏州市18个乡村旅游点的问卷调研,对苏州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基本特征及人均消费等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苏州本地、省内其他城市以及上海构成了景区的重点客源市场;年龄35岁以下的游客、教育程度为本科和大专的游客、中高收入者游客、自驾车游客比重均超过50%;苏州本地游客、中老年游客、高收入游客的重游率较高;职业和客源地对旅游消费的影响比较大。在此基础上对苏州本地客源市场、省内其他城市和上海客源市场、中老年市场、中高收入市场提出了拓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4,(10):73-77
保护自然环境、维系当地人民生活是发展生态旅游的两大责任,但是旅游活动的干扰性、侵蚀性、破坏性影响着当地居民对旅游的接纳程度。因此,了解旅游目的地居民对发展生态旅游的感知与态度,有利于协调当地政府与居民之间、居民与游客之间、居民与旅游公司之间的关系,这对制定合理的旅游发展政策、完善生态保护的补偿制度、改善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提高居民对旅游业的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运用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可以将居民的感知简化为文化认知、社会代价、生活水平提升、生活成本、环境保护、环境代价六个因子。人口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等)、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相关程度和依赖程度、与游客接触的频率等因素,都会对居民的感知和态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世界范围内的贫民窟旅游项目往往将贫困、肮脏和暴力转化为旅游的吸睛点,以满足一些游客多元性的观光目的。在审视全球贫民窟旅游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指出,许多城市的贫民窟被利用改造成旅游的观光目的地。为了迎合游客的窥探心理,旅游企业和政府人员刻意将生活在贫困区的居民视为文化中的"他者",而忽视了贫困居民"去污名化"的诉求与主张发展的声音。这种满足窥视癖的旅游服务项目,涉及到有关权力、不平等、阶层互动和地区重塑等问题的一系列复杂现象,因而引发强烈的社会争议。基于此,文章借助对浙江某一乡镇旅游扶贫的成功经验的文化解读,旨在表明尽管乡村旅游能为当地居民带来一定的利益,但权力拥有者应当倾听居民的声音,将他者视为自我,正视并解决贫困地区的问题。这是贫民窟旅游之研究成果对我国精准扶贫的现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以往的旅游研究表明,旅游世界是一个区别于日常世界的相对独立系统,游客出游获得的是差异化的、非日常的旅游体验.旅游世界内部同样存在区别.以吸引物为例,它包括以客体为中心的观光型旅游吸引物和以活动为中心的事件型旅游吸引物.两种不同类型的旅游吸引物带给游客的体验是存在差异的.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表明,参加这一类活动型的节庆旅游吸引物带给游客的核心体验是一种由游客参与活动带来的暂时性的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阈限体验,这种阈限体验主要表现在:集体性的狂欢仪式;释放与宣泄日常生活中的烦恼与压力:超越与颠倒日常行为规范;角色的自我更新以及在活动中游客关系进入平等、真实和自然的交融状态.  相似文献   

9.
旅游地形象由核心要素、基本要素及支持要素构成,旅游地形象具有系统特性。通过游客调查对广州旅游形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游客对广州旅游形象认知存在几方面的差异,即游客对广州旅游形象认知与广州旅游形象内涵/定位差异、形象载体与形象认知差异、形象认知与旅游行为差异及形象内涵/定位与形象载体差异等,并进而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青海互助土族小庄村为例,在实地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的感知及其态度。结果表明:(1)小庄村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的感知可分为"社会文化代价"、"经济代价"、"经济获益"、"环境效应"、"形象提升"、"社会文化效应"和"环境代价"7个维度。(2)与旅游业关系的密切程度、年龄、收入水平不同的居民的感知和态度没有显著差异,文化程度不同的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有显著的差异。(3)影响居民支持当地发展旅游业的相关因素是"本地传统文化受到不良冲击"、"受游客的影响,本地社会道德标准下降"、"造成本地居民两极分化"、"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旅游加快了当地的建设"、"改善了交通状况"、"增加居民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以自贡市2007年春节黄金周游客满意度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为依据,对自贡市游客旅游市场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男性游客多于女性游客,游客年龄构成以中青年为主,文化水平较高,职业构成比较分散,公务旅游客源市场增长潜力较大,自驾游游客占有较大比重且增长态势明显;从出游动机考察可以得出有相当一部分游客的旅游行为具有很大的时间限制的结论;由相关分析还可以得到性别与交通方式选择、年龄与交通方式选择、文化程度与信息渠道,以及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之间都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张明 《学术探索》2006,(6):133-136
本文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真实性”的含义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旅游目的地文化真实性具有四种不同的特征。本文认为旅游目的地文化产品有不同的类别,而影响旅游目的地文化真实性的因素主要有游客体验、居民参与、当地政府以及旅游企业的运作。文章也对如何寻求增强旅游目的地文化真实性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游客感知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不同出游方式的游客对同样的旅游目的地有不同的感知。散客旅游者不同于团体游客,其具有自由性、灵活性、不固定性等出行特点。散客市场潜力巨大,如何有针对性地了解旅游目的地散客市场的满意度,是提升当地旅游竞争力的关键。本文以贵阳散客市场为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不同旅游出游目的满意度比较的方法,找出了散客旅游者对当地居民态度、旅游景区服务、金融和邮电服务的感知程度较高;通过比较不同出游目的散客旅游者对贵阳旅游各项服务的感知,得出了由于其出游经验、出游动机和对旅游服务的感知程度不同,造成其对旅游服务产生了不同等级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是拉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西藏生态环境脆弱,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更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本文结合实际构建了西藏旅游生态安全评价PSR模型,然后利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并通过收集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作出总结与安全等级判断。结果显示,西藏旅游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在轻微波动中呈整体上升态势,表明其旅游生态安全情况有向好趋势,同时压力层、状态层以及响应层各自数值总体增减量不大,但期间存在起伏较多;2006-2010年期间,旅游生态安全的状态指标指数和响应指标指数在压力指标下反应更加迅速。鉴于此,西藏应采取提高旅游产品开发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民及游客环保意识等措施来提升旅游生态安全,以促进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以旅游发展典型区域-阳朔县为例,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并采用非参数估计和多元线性回归估计法对游客生态补偿支付意愿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具有较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83.5%的游客愿意为阳朔生态环境支付生态补偿费用;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利用非参数估计得到的游客生态补偿支付意愿(WTP)为27.5元,在考虑受访者基本特征和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估计得到的游客生态补偿WTP值为32.3元,而以2013年阳朔县接待旅游人次1170万计算(其中约83.5%的游客有支付意愿),游客的生态补偿WTP总量为2.9× 108元/年;统计分析数据表明,学历和月收入水平与生态补偿支付意愿(WTP)呈显著正相关,即学历和收入水平越高的游客,其WTP值也越高.文章研究丰富了条件价值评估法在旅游发展典型区的应用,对促进这一类型区域生态补偿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大事记     
《福建社科情报》2010,(4):F0003-F0004
2010年6月 1日台“观光局”公布数据显示,1至4月大陆赴台人次达52.5万,同比增长72.3%,其中58%以旅游为主;大陆游客占赴台旅客总数的29.8%。  相似文献   

17.
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顾客满意CS(Customer Satisfiction)科学理论在全球范围的推进,有关游客满意度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稳定的规模化游客流是经营性旅游景区的生命线,游客满意度是游客流的根本动力.文章采用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进行了定量评价.首先论述了游客满意度的模糊性,接着以某旅游景区为例重点介绍了游客满意度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确定因素层次,各层次因素集;建立各层次权重集;建立评价集;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价;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求出景区总体满意度均值和景区总体满意度指数.从比较的观点看,应用这种方法将有助于旅游景区更好地了解旅游产品或服务在游客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从而不断地提高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可知影响社区居民参与森林旅游发展的因素主要有8个,分别是:非政府组织支持因子、政府支持因子、参与能力因子、经济驱动因子、社区支持因子、社区归属因子、资源禀赋因子、自我发展驱动因子。其中,非政府组织支持因子、政府支持因子、社区支持因子属于政治组织范畴,在8个主要因子中占据3个,可见在山区社区参与森林旅游发展过程中,政治因素是影响山区社区居民参与森林旅游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参与能力是制约山区社区居民参与森林旅游的重要条件;获得经济利益是吸引山区社区居民参与森林旅游的重要原因;社区归属因子、资源禀赋因子、自我发展驱动因子也是影响山区社区居民参与森林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山区社区参与森林旅游发展的社区旅游增权维度有五个,具体为:政治增权、经济增权、心理增权、社会增权和环境增权。  相似文献   

19.
以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为例,基于新生态范式量表(New Ecological Paradigm Scale,NEP)设计大陆赴台游客环境意识和旅游行为问卷,调查大陆赴台游客环境意识和旅游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大陆赴台游客的环境意识得分为3.641(5分制),比洪大用2003测量的城市居民环境意识分数61.24%高,但比Dunlap和Van Liere1978年测量的分值3.0(4分制)低,比被访者的自我评分70.82%高。大陆赴台游客的旅游行为得分为2.337分(3分制),旅游行为的正面效应较好。大陆赴台游客的环境意识与旅游行为之间、环境意识与旅游次数之间、旅游行为与旅游次数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管理者未来规范出境游客旅游行为,从提高游客的环境意识入手是必要和可行的。由于赴台游客环境意识和支付意愿呈现显著正相关,管理者可在旅游中通过购买环保产品等方式对游客进行有效的环境意识教育,多途径提高大陆出境游客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20.
旅游是一个经济系统,也是一个文化系统和社会系统,因此不可避免地成为多学科共同研究的课题.旅游研究的跨学科性也要求从语篇研究的视角研究旅游问题.语篇研究不仅视语言为传递信息的工具,而且视语言为社会语境中参与社会实践、再现社会事实和构建社会关系的手段.将语篇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引入旅游研究,可以发现旅游资源通过语篇的建构其价值得到提升,游客与旅游地居民的身份通过语篇建构其关系可更加融洽.从语篇的视角进行旅游研究可以丰富旅游研究的内容,扩展旅游研究的视角,也可以使语篇研究进一步充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