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客家服饰看其文化与南方民族文化之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大支系。自秦汉以来 ,尤其是西晋以后 ,客家先民大量从中原不断向南迁徙 ,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 ,与百越诸族相互交流、相互融合 ,形成独具特色的客家族群。客家人的服饰不仅保留了中原汉族服饰之特点 ,同时体现出南方民族服饰之特征。客家文化与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 ,使两者的服饰呈现多元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原移民进入雷州半岛可能始于秦汉时期;唐宋时以闽浙为主体的濒海移民迁入雷州半岛数量之大、分布之广,可从"闽音"在雷州长期流行得到印证。这些濒海移民进入雷州半岛后,继续从事海洋性开发,使雷州经济发展始终呈海洋性特色,移民与土著经过长期互动到清末已逐渐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马强 《南都学坛》2004,24(4):5-10
秦汉王朝的崛起与兴盛均与汉水流域有重大关系。从历史政治地理角度看,秦在战国后期夺取汉水上游重镇汉中及成都平原后才取得与楚战争的主动,迫使楚国政治重心东迁淮河中游,为统一六国赢得关键一棋;两汉王朝的建立与稳定与汉水流域关系更大。汉高祖刘邦自汉水上游汉中开始建立帝业,刘邦定国号为"汉",包含有君权神授、入主中央、主宰天下的政治象征意义。东汉光武帝刘秀及其核心政治集团则基本来自汉水上游之南阳。两汉时每当中原战乱发生,就有不少难民流寓汉中、荆襄。汉水流域富庶的农业经济在秦汉时代长期分担了饥荒与战争带来的灾难,缓冲了社会危机,从而对秦汉王朝的稳定与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汉中、南阳与关中、中原的发达的交通与经济往来对秦汉王朝也有重大意义。汉文化的主流仍然建立在江汉流域战国秦以来的楚文化基础之上,即汉文化精神的基调仍是江汉楚文化的流风余韵。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期,在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背景下,二湘的身份被确立为尧女舜妻、儒家圣母;魏晋以后,人们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来关注二湘,淡化了其圣母的形象,从而使二湘的形象向先秦时代的"哀怨悲伤、柔情万种"复归。湘君、湘夫人形象演化的过程体现了政治、文化对文学形象造成的影响,体现了中原文化对地方文化的统领与地方文化对中原文化的认同与接纳。  相似文献   

5.
四川藏区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纳入了中央王朝的建置,到了唐宋时期,对四川藏区的建置有了巨大的发展,设立了任用少数民族首领的羁縻州制度,与吐蕃关系十分密切,双方时战时和。为了加强羁縻统治和维系同藏族各部落的友好关系,宋朝还通过“茶马互市”密切了藏区同中原的政治联系,并使之接受宋朝的松散统治  相似文献   

6.
封开“据浔、桂、贺三江之口,当东西两广之交”,素有西江咽喉、两广门户之称。早在秦汉时期,很多中原汉族的军民就是取道广西兴安的越城岭通灵渠经漓、桂两江或逾湖南江华的萌渚岭沿贺江南下人驻封开县地的。就封开县而论,且不说比较系统地保存早期原始社会发展系列的可贵史迹,即使是先秦文化与秦汉时代文化相比较,近十年来的考古成果同样说明:在杏花、南丰、罗董、渔涝、江  相似文献   

7.
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中原华夏文化在全国的核心地位,其后的商周王朝对四方的扩张和征伐加快了四裔各族与华夏族的融合与同化,强化了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与互动,致使中原华夏文化圈如同滚雪球般不断扩大。共同的经济生活与文化认同促进了中国各个地域、各个民族的文化融合,为秦汉的国家统一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本文利用文献与考古资料,从夏商时期中原王朝的向外扩张、中原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两个方面,探讨当时中原文化圈向四方的扩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秦汉时代,中华帝国掀起开发经营东北的历史浪潮。辽西联接中原、东北,在双方交往中扮演重要角色。曹操征乌桓是中国古代北疆社会大事。关于进军路线,后学对相关秦汉辽西史地问题理解不同,多有分歧。参诸家考论,梳理文献、考古资料,能进一步明晰该问题。以今日地理论,曹军由潘家口出古卢龙塞,沿瀑河北进,经宽城附近之汉白檀县,抵冀蒙辽交界(汉平刚境),沿凌源南大河东行,达大凌河两源汇流之大城子一带(汉白狼县),逆大凌河干流西南行至凌源、喀左南境,登连绵相接之大阳山、窟窿山(古白狼山)望敌,在古凡城一带与敌交战,后沿大凌河干流东北行,抵朝阳(汉柳城)。以进军路线为切入,考察相关秦汉辽西史地问题,有助秦汉辽西交通、民族、社会史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秦汉时期的河套地区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这里既是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乐园,也是中原王朝与匈奴军事争夺的焦点,还是秦汉王朝经济开发的新区。特殊的历史渊源与地理位置、民族构成,形成了这一地区独具特色的多元的文化类型与文化特点。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尚武文化、移民文化和商旅文化在这里同时存在,同时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开放的、充满活力与进取精神的秦汉文化丰富了内涵,提供了动力,也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秦汉移民与巴蜀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在向巴蜀的移民 (广义 )中 ,不乏当时社会的优秀人才 ,他们和其他移民一样在巴蜀从事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 ,对巴蜀旧貌的改变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促进了巴蜀文化的重大变化。巴蜀地区滋长的各种文化精神与中原渐趋等同 ,形成为秦汉及其以后巴蜀文化一道新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