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现行的哲学史思想史著作,多把建立中国传统文化始基的功劳归之于孔子,因而《论语》成为论者们所乐于称颂的“经典”。而早于孔子且影响过孔子的老子却受到冷落。这似乎不太公正。谈起传统文化,人们自然会想到儒、道、释。“释”是汉代的“舶来品”,它能在中国生根立足,仰仗的是汲取儒、道思想之功。而儒、道两家一经考察就会发现都源于《老子》。  相似文献   

2.
托尔斯泰对老子思想非常赞服,其思想主张中也有与老子思想相一致的地方,有人甚至认为他是“俄国的老子”。但托尔斯泰与老子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他的思想与老子不可能完全等同。虽然他某些对文明、科学、禁欲的观点等似乎与老子相同,但深究之后则会发现,其出发点与目的地都与老子有所不同。托尔斯泰是以悲天悯人情怀为俄国的民众寻找出路,而老子则更致力于为统治者们探求最有效的治国之道,他们对社会进步的否定和对禁欲的推崇中体现出了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3.
老子和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分别开创了中国的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而人是社会的基石,是历史和文明的创造者,因此用人成为了世界上的最微妙、最复杂、最有意义,也是最易见成效的一项活动。如何从博大精深的老子、孔子思想宝库中汲取用人方法和用人哲学的养料,是历代以来用人者和用人部门不断思考和实践的课题。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老子、孔子的用人思想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胡适以“西化”著称,但他思想上其实传统渊源甚重,老子道家思想是这传统渊源的一个重要部分。胡适认为老子为孔子所继承的“大过人处”:一是“‘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柔道”,二是“倾向于自然主义的天道观念”。三是“无为的政治理想”。本文即从这三个方面辨析老子思想对胡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基于对传统文化本身的正确解读。很多学者长期以来认为“老子反对仁”,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老子“仁”的思想具有自然性,是对孔子和儒家“仁”的感性思想的一种超越。老子“仁”基于“法自然”的哲学逻辑,是一种理性、自然的“大仁”,可以描述为“仁而不以为仁”。老子“仁”的思想对于建构新时代的中国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和"观念不只属于儒家。在老子和孔子的哲学及美学思想体系中,"中和"观念皆具有重要位置及丰富内涵。老子与孔子的"中和"观念是基于不同文化立场对周代社会、政治、文化所进行的总体评估和反思。在哲学本体论层面,老子的"中和"观倾向于自然生命本体,孔子的"中和"观侧重于社会伦理本体。针对春秋时期美善一体的礼乐文化,老子和孔子的"中和"观体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由特定的审美价值取向所制约,老子和孔子以其各自不同的"中和"观为基础,形成了对中国美学发展影响至深的相关审美判断。老子的"中和"观推崇"道法自然"和"见素抱朴",孔子的"中和"观则激赏"绘事后素"和"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7.
(一)老子的生平、著作及所处的时代老子是我国春秋末年著名的哲学家。他对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老子的生卒年不可确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据马叙伦考证:“生当在定王、简王之世。孔子五十一岁见老子,为敬王十八年,盖已八九十岁。其卒年虽不可知,而庄子载秦失吊其死,则非不知所终者也。”(见马著《老子校诂》第30页)此种说法大体可信。老子曾为“周守藏室之史”(《史记·老子传》)多年。守藏室史的职务,主管图书,是史官之属。马叙伦云:“老子盖为小史,……知者。小史掌邦国之志。”(《老子校诂》第30页)  相似文献   

8.
老子之谜     
老子是谁?《老子》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时候出生的?他的名字叫什么?他是哪里人氏?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谜。关于老子是谁,本文列举了汪中、梁启超、罗根泽等人关于老聃不是老子的观点及其论据,并给予分析反驳,指出老子就是《史记》所肯定的老聃,亦即为秦汉儒家所承认的孔丘曾向其问礼的老聃。关于《老子》书的成书时间以及作者问题,本文列举了《老子》书成于战围中期说、荀子、韩非之间说以及秦汉说各种观点,同样予以反驳,指出《老子》中一些观点曾被《论语》、《庄子》、颜斶所引用,肯定早于孔子,本文认为老聃是宋国老氏之后,相在涡河之北,当属宋,他是宋国相人,与学术界通行观点不同。本文认为老聃生于庚寅年,小名老虎,宋陈一带称老虎为狸儿,听起来即成“李耳”。  相似文献   

9.
孔子《论语》与口传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被二千多年的文明史塑造为书写的圣人和教育家,他其实是保留在华夏书写文明中的口传文化最后的大圣人。《论语》绝非孔子“著作”,而是口头教学情境的活化石。“述而不作”的信条中蕴涵着异常深沉的口传文化价值观。孔子对音乐和诗歌的极度偏爱与推崇都体现着他与远古“圣”观念的契合之处。作为对话录的《论语》是口传文化的学习方略和“圣”的人格境界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10.
托尔斯泰是欧洲作家中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色彩的作家。他认真研读过诸子学说 ,并将其精华融会贯通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本文从“仁爱修身与道德自我完善”、“无为不争”和“勿以暴力抗恶”、“兼爱与全人类的爱”三方面进行分析 ,旨在说明诸子学说与托尔斯泰创作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托尔斯泰高度评价老子思想,其思想中有与老子相近的观点,如"禁欲"和"无为"。他提出了自己的"勿以暴力抗恶"的主张,认为这与老子的"无为"相通,并以老子"柔弱胜刚强"佐证。他看到统治阶级的奢侈享受,和老子一样反对统治阶层扰民。但是,将二者比较后可以发现,托尔斯泰在接受老子思想的同时进行了带有浓厚博爱色彩的变通。老子"无为"是深谋远虑的治国之策,托尔斯泰的"无为"则带有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老子思想与领导者修养及领导艺术刍议杨茂椿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老子思想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并且影响了一大批诸如托尔斯泰这样的外国思想家。如同尼采所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老子》,象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  相似文献   

13.
谈及道家,人们不约而同的看视老子(约春秋中晚期)、庄子(约公元前369~286)为其始祖,不过我认为如此观之未免失当。庄子吸取了《老子》书中的一些成份,却并不能得出这样一个学术谱系:老子传关尹子与庚桑子,庚桑子传壶子,壶子传列子,列子传庄子。并不能因庄子与老子的学术关系而称“老庄”,正象孔子吸取了老子的学说而不称“老孔”一样。其实《老子》务实与务虚精神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最重要之两派——儒家、道家。《老子》是中国文化的始基。王夫之指出《庄子》“虽与《老子》相近,而别为一宗”(《庄子解》)。因此,在论及先秦道家思想时,我不论《老子》的思想,而以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庄子》为立说重点。《庄子》是道家的开山著作。  相似文献   

14.
孔老相会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早年曾与老子多次相会,在请教过程中,深受老子影响。随着孔子儒学思想形成,孔老讨论中儒道两家的分歧与互补性也都显现出来。孔老相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世界文学的泰斗,生前与东方,特别与中国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他对中国的古典哲学,特别对老子的《道德经》有专门的研究,对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国人民曾寄予关切与同情。但是在十月革命前,即使在俄国知道托尔斯泰的,也只是极少数人,至于在中国,了解他的人则更少了。根据不完全的材科,在托尔斯泰生前,1900年上海广学会《俄国政俗通考》曾介绍过托尔斯泰。1906年《民报》上登过托尔斯泰的照片,并且称池为“俄罗斯的新圣人”。  相似文献   

16.
关于孔子,毛主席早就有过这样的指示.他说:“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我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史学家范文澜同志曾经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也对孔子作过评价.他说“中国封建时代过去了,当作偶像崇拜的孔子也跟着过去了,但孔子对古代文化的伟大贡献和他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并未失去.”又说:“孔子基本上是个大教育家,他一生在学习、在思想,在温故知新,在诲人不倦.他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特别是教育和行为方面的经验.”范老还认为,对于孔子某些好的“格言和公式”,及他那种繁富的“学说”,如果照毛主席所指示的“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排泄其  相似文献   

17.
一本关于爱默生的传记说爱默生是“最智慧的美国人”“,是“美国的孔子,新英格兰的所罗亚斯德,马萨诸塞的佛陀”.爱默生当得起这样的赞誉.他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解放者,是美国民族精神的确立者,是他肩负起了他那个时代的美国民族发言人的重任.一个民族若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她必须具备文化上的独立,精神上的成熟.就中国的情况来讲,我们或许可以说,中华民族是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步入思想上的成熟期的.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一大批先哲以他们精绝的言论  相似文献   

18.
“中庸”作为儒学核心范畴之一,是儒家伦理道德的行为准则和思想方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观念。“中庸”思想虽植根于中国上古社会文化之中,然而作为重要文化观念概念的提出,则应归功于孔子;子思及门人继承发展了“中庸”思想,并形成了系统性的理论著作《中庸》;宋儒进一步在哲学文化观念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庸”。论文从“中庸”概念内涵出发,对“中庸”作为道德范畴的思想意蕴进行了初步考察。“中庸”作为道德伦理,它源于人所禀赋之天命、天性,然而在现实的人生修养和社会实践中,却和“礼”有密切的关联。如果说天命、天性是“中庸”思想形成的终极根源,那么“礼”则是其真正实现的外在规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先秦诸子的研究纳入比较文学的视野 ,借用“先知”这一概念来给老子、孔子、孟子、墨子、庄子以及屈原等文化伟人作价值定位。笔者认为他们具有类似于宗教文化意义上的先知品格 ,即 :诚实、洞察力、使命感和善意。而这些 ,恰恰是未来的中国文化建设所需要的美好品质。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孔子的法律思想核心是“德主刑辅”,即以“仁”为本的法制原则;“德”、“礼”教化的防范措施;宽猛相济的施刑办法;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孔子的法律思想对今天中国的法制建设仍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