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古希腊悲剧是一种将命运的残酷、人生的悲惨展示给人看的文学样式。关于悲剧快感的形成历来很受关注。本文以名剧《俄狄浦斯王》为例,力图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悲剧力量"假说。通过分析"悲剧力量"从观众内心积蓄到反作用于观众而爆发,再完成使观众情绪由痛感到快感的转化的其运行机制,得出"悲剧力量"是悲剧快感的内核的结论。并且"悲剧力量"的发生和转化机制都经历了一个"我—人—我"的过程,这指向了"认识你自己"的古希腊经典命题。  相似文献   

2.
虐待老人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社会问题.香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积极研究处理虐待长者问题.香港社工介入虐老防治计划,适时有效地回应了香港长者被虐的问题,推动了香港虐老防治的工作.香港社工介入虐老防治的做法和经验,特别是"充权"理念在虐老防治工作中的应用,可为我国大陆社工介入虐老防治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悲剧审美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主体产生的情感形态具有对立性、相似性的特点;诸情感形态的复合体是一个呈现动态混同性的网络结构;悲剧审美主体情感活动在整体上保持动态平衡的发展趋势,痛感群与快感群存在瞬息的高峰逆转.  相似文献   

4.
悲剧审美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主体产生的情感形态具有对立性、相似性的特点;诸情感形态的复合体是一个呈现动态混同性的网络结构;悲剧审美主体情感活动在整体上保持动态平衡的发展趋势,痛感群与快感群存在瞬息的高峰逆转.  相似文献   

5.
崇高是近代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范畴,康德在他的哲学美学体系中完善了崇高的内涵.康德认为崇高在于主体内心的道德情感,把崇高的审美判断建立在一个"人之为人"的尺度,为审美超越和审美自由的实现奠定了哲学基础.崇高体验中痛感到快感的转化过程,也是人生境界提升的过程.我们只有理解了"痛感"的实质,才能寻找到超越痛苦的力量,体会到真正的审美快感.康德的崇高论对于现代美学的发展和超越现代文明的困境都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留日作家陈希我、林祁长期浸淫于日本社会独特的性别文化当中,从不同的性别视角与文学书写的“异趣”表达,呈现了中国作家对中日两个国度复杂的社会与文化、历史与现实的多向度思考。“享虐”与“性越境”是他们从日本体验以及文学书写中萃取而成的独具个性的性别话语。  相似文献   

7.
《革命时期的爱情》中的虐恋意在对权力进行揭露和解构,广义的"权力"包括男权,用性别视角来分析,在《革命时期的爱情》的虐恋关系内部,女性并没有从男权之中解放出来,即性政治存在于具有揭露和解构权力的作用的虐恋关系之中,这说明王小波对权力的解构并不彻底。  相似文献   

8.
关于日本文学和世界文学在当代的具体关系.可以梳理出三条线:第一条线上的日本文学,代表人物是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第二条线具有将世界文学转化成日本文学的性格,如作家大冈升平、安部公房、大江健三郎等;第三条线,也可称为"村上春树、吉本芭娜娜"线,是全球亚文化天下一统时代的代表性文学.为思考所谓世界文学的定义,可以先考虐一下世界语言.文学要借助某个国家几种语言中的一种才能够存在.但实际上文学家们都还梦想着能有一种世界语言.20世纪世界文学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重新彻底地思考自己文化的问题、文明的问题.这或许可以最终以关乎世界语言构想的方式,成为参与世界文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日本新华侨女作家陈永和以“女扮男装”的“我”叙述历史,通过“身体”书写特殊时期底层人物的命运,审视身体与身份、权力、性的重重纠葛,特别是揭示了从性虐到享虐的女性悲剧。不同于往常灵魂深处闹革命的《一九七九年纪事》,以身体性忏悔的冷静,对当今社会具有现代性意义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可以说这是日本华文文学对中国文学所奉献的一点“收获”。  相似文献   

10.
在陇中地区,养蜂具有悠久的历史,蜂蜜和蜂蜡等蜂产品是当地有名的特产。长期以来,陇中养蜂人采用残忍的"一锅煮"方式割取蜂蜜,求食求物的需要与杀生的罪孽感出现冲突,养蜂人便用蜂蜡制作蜡烛敬神祭祖来进行自我心理安慰。"用物"是指人类利用甚至杀戮或食用动物,类似于"一锅煮"割蜜的残酷现象在"用物"过程中经常出现,出现一种伦理困境。应该确立反残酷的基本理念,禁止虐食、虐杀、虐取、虐玩、虐养行为,赋予"用物"最低限度福利。要坚持人文精神,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予以扬弃,并汲取西方动物福利观念中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风景描写除了具有传统叙事学的功能外,还是一种文化阐释的产物,涉及一定的文化价值观和身份意识。抗战文学中的风景描写促进了民族认同,因为风景是一个中立的素材,它的描写手法有利于民族动员,它是民族价值观念的最大公约数,是民族的物恋对象。风景在不同的历史和政治文本中具有重大作用,风景的意义围绕着人的主体性而构建,它弥合着主体自身宿命般的罅隙,使之获得恋物癖的快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有着极为深刻的文学欣赏传统,它在中国的文论、画论、经典性阐释以及思维方式和审美活动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中国传统文学欣赏的精神实质、思想方法对古典艺术审美思维有相通之处。古典园林中的诗、画意向是处于理论思维的高度自觉之中,古典园林的审美与中国古代文学欣赏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西狭颂》距今1835年,实物遗存的完整性是汉摩崖文本中鲜有的,而其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学价值有着特别之处。自北宋至乾隆初,官宦、文士寻访者众,但多猎异和赏书者;至乾隆以降,《西狭颂》文本传扬渐为广远,惜文学层面研究欠缺,其文学地位和价值至今鲜有卓识。《西狭颂》在我国碑铭文学的传承和发展中作用显著,有其独到的地位,文学价值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4.
曾经在很长时期,文学在我们的社会话语体系中一直拥有着相对显赫的话语权。然而在市场经济全面激荡的今天,文学却日益显示出“失语”的态势。文学享有尊宠社会话语地位的基本社会动因已然淡逝,淡出社会注意力中心成为它的一种必然归宿。以新闻、资讯、娱乐为内容主体的大众传媒文化,活力空前彰显,自有它内的社会机理。文学昔日的显赫社会话语权,让渡给大众传媒文化,是注意力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的演讲。一百多年来,它是了解马克思伟大一生的重要文献,也是世上不可多见的演说词之一。恩格斯直面战友的墓穴,对马克思的逝世和他的伟大功绩表示了深沉的悼念和热烈的赞颂。但它不是一般的演说词,悼词,或文体意义上的议论文,它是融思维美、结构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为一体的美文,它不但给人以教益和启迪,也给人以美感和享受,因此,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新浪漫主义 ,是由日本明治 3 0年代的后期浪漫主义脱胎而来的 ,其代表人物有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等。由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自身的局限性 ,虽然没有像西欧那样发展成为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时代 ,但它在日本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新浪漫主义把唯美、享乐当做艺术及人生的主要目的 ,比起感情 ,他们更加寻求情趣 ,比起外部的自然来 ,更重视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7.
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项群中大多是中国的体育优势项目,都具有形体美、力量美、独创美、节律美和衬托美的竞技体育项目艺术审美特征。在努力提升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项群艺术审美特征的认识深度和艺术审美发展趋势的把握准度的原则下,提出其艺术审美趋势将朝着意境享受、情感愉悦、客观评判、社会认同的方向发展,为促进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项群优势项目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欧美文学中,强烈的悲剧意识始终是它们的一个表征。不论是古代作家还是现代作家,都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悲情画卷。在他们的笔下,“人类之悲”惊世骇俗,而且“魔鬼”悲,“上帝”悲;懒汉悲,硬汉还悲。从这些充满意味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西方文学的独特,同时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由于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和追求"个性解放"思潮的涌动,明代,尤其是中叶以后的汉族社会奢靡汰侈,世风日下,人们纵欲拜金,放浪形骸,各种社会恶习炽烈,其中就包括赌博,对这一现象的探索有助于了解那个时代的状况和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20.
性爱是西方文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西方文学中性爱主题的嬗变过程,与西方社会文化发展存在着内在的互动关系。西方性爱文学嬗变过程折射出西方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同人的主体地位的发展变化有着强烈的呼应。对西方文学中性爱观念嬗变过程的考察可发现,在西方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从人的性压抑、性解放到性伦理的回归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