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徽商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商业的影响力更是不容小觑。其中,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是他们取得重大成功的重要原因。无疑,这是徽商的一大特色。因此,探讨徽商尚法的传统、原因及运用法理维护自身利益等方面内容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徽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即孝悌为本的家庭观、立品为先的教育观、虽富犹俭的生活观、重信崇义的伦理观、积而能散的财富观等,这是徽商延续几百年的精神支柱.徽商之所以形成这样的价值观,是因为他们信仰上天意志、信仰儒家思想、信仰朴素真理.有信仰才有敬畏,才有文化自觉.徽商的价值观是我们今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3.
徽商和晋商是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两大商帮。通过大量文献资料,从传统文化分析的角度,考察明清时期中国的徽商与晋商。研究发现,不仅其兴衰轨迹极其相似,而且商帮性质别无二致,二者经营机制各具特色,价值取向迥然有异,其中最大区别是两者在文化渊源上折射出"徽商重儒,晋商尚武"。  相似文献   

4.
徽商与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商有儒商之称,在经商之余,他们往往既爱读书,又好游历。他们遍历祖国各山大川、歌咏自然,无形之中增添了儒雅成分。由于们们的胸中有景,囊有绍,因此在旅游文化的建设上,便不局限于精神方面,也表现在物质方面,扬州园林之美,徽州建筑之雄,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徽商游历之结果。  相似文献   

5.
徽商的发展历程中自始至终都体现着体育精神,这对徽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开拓创新、意志品质、团队合作等方面对徽商文化中的体育内涵进行了探究,同时对徽商在民俗体育、艺术体育等体育文化中的作用进行了浅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徽商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后,积极投身于侨寓地的社会救济事业。他们从灾荒救济和贫困救济两方面积极帮助那些受灾群众和贫苦人们,给侨寓地的人们很大的帮助。这种行为不仅为徽商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空间,也体现了徽商助人为乐、仁者爱人的良好美德。  相似文献   

7.
明清绘画艺术大规模的市场化虽然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但经济的发展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徽商作为明清经济的重要构成力量,在绘画艺术大规模市场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明清时期绘画市场和经济状况、当时社会对艺术商品化和市场的认知,以及徽商雄厚资本积累及其"贾而好儒"的文化共性等,可以厘清明清绘画艺术市场化的形成与徽商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谓文化自觉,是指对某一事物所具有的清醒的理性认识,表现出一定的先进性,并且能够付诸实践。徽商是一个有文化自觉的商帮,表现在如下几点:(1)敢于冲破传统的四民观,毅然走上经商之路。(2)能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自觉坚持商业道德。(3)自觉投身到各种文化事业中,对收藏、刻书、戏剧、书法、医学、教育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这是对文化的一种敬畏及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担当。(4)秉承正确的财富观,勇于社会担当。(5)不少徽商认清形势,自觉实现转型。徽商之所以有这种文化自觉,是因为徽商"贾而好儒",有文化、有信仰。有文化就富于理性,能够正确处理各种问题;有信仰,才能有敬畏,才能自觉地去践行。文化和信仰,两者具备,才能升华为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9.
徽州自古以来是竹枝词的高产区,其中涉及徽商妇的笔墨不在少数。通过对清代徽州竹枝词中有关徽商妇的内容进行 提取分析,透过竹枝词这一文学载体从新婚燕尔之喜、翘首盼归之悲和攻苦茹酸之累三个方面探寻了徽商妇的真实生活境遇: 在封建礼教和父权制合谋下,处于从属地位并默默付出。  相似文献   

10.
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后期有鲜明特点和重要影响的文化现象,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徽州文化对新文学先驱者及现代新文学发轫期的影响;徽派朴学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渊源;徽商在徽州文化和白话文推广中的作用;徽州文化对现代文学创作的浸润。徽州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关系体现了文化阐释与文学新变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徽州自古以来是竹枝词的高产区,其中涉及徽商妇的笔墨不在少数。通过对清代徽州竹枝词中有关徽商妇的内容进行 提取分析,透过竹枝词这一文学载体从新婚燕尔之喜、翘首盼归之悲和攻苦茹酸之累三个方面探寻了徽商妇的真实生活境遇: 在封建礼教和父权制合谋下,处于从属地位并默默付出  相似文献   

12.
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是明清徽商家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这种重视不仅深深植根于明清徽商及家人的思想意识中,而且在其日常行为中也有种种表现。他们之所以特别看重对家庭子弟的教育,既与当时统治阶级的倡导和推广、徽州地区社会舆论的推崇密切相关,更重要的则是与他们“亢身亢宗”的教育动机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的晋商与徽商,由于地域文化及其宗族关系上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企业运营机制。在实践中,他们各自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率的具有历史适应性的企业制度,但是,二者均没有形成企业制度创新的内在利益冲动,使企业以一种自增强机制蜕变为现代企业制度,最终走向了衰落。通过对其不同企业制度形成的机理及其兴衰的分析,总结出晋商与徽商兴衰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企业制度建设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传承徽商文化构建和谐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徽商历史,探讨徽商的基本特性,阐明发扬徽商精神,传承徽商文化对构建和谐商业、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明清徽商不仅在经济舞台上卓有建树,其日常的休闲文化生活亦丰富多彩。依据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文章将徽商的休闲文化生活归纳为畅游书海、著述诗文、钟情收藏、游历山水、热衷戏曲及流连风月等六个方面。认为徽商的休闲文化生活整体上体现出尚文、儒雅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商人阶层的崛起是明清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变革中较为突出的特点。作为明清商人群体的典型代表,徽商的发展对明清儒学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徽商的竭力宣扬和践行,不断调和义利关系和贾儒关系,不仅使明清儒学中义利之间的紧张关系得以改善,还推动了新四民观的建立;而徽商将儒家学术自觉落实到具体的经商和社会实践中去,并打通贾儒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儒学"由儒及贾"的下移的行为,则进一步推动了明清儒学的世俗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徽商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崇朱好儒”,其文化品位较高,是其他商帮难以比拟的.儒家的人文精神的习得不仅影响着徽商的言行,培养了其较强的心理素质、市场眼光和经营能力,而且为经商的成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帮助,打造了商业运作的典范与楷模.但“贾而好儒”的特点在其转型时期又成为商业发展道路上的否定因素,束缚了企业的经营.能否超越儒家思想的屏障对当代企业的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徽商》是第一部正面描写徽商的长篇小说,它通过对清末徽商潘浩璋一家三代人创立家业的兴衰史的描写,表现了徽商坚强的生存意志和强健的人格力量,以及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徽文化精神。在此前提下,论文深入论述了《徽商》的题旨、潘浩璋形象和三个出色的女性形象、叙事艺术的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徽州地少人多,科举仕途与四处经商是明清时代徽州人摆脱贫困、追求富贵生活的两个重要途径。他们儒而不成则转而为贾,或亦儒亦贾,贾儒相济。经商致富的徽州人,热心文化事业,崇仰学术,"虽为贾者,咸近士风"。清代前中叶,朝廷崇儒重道,稽古右文,受此影响,江南的徽商家族大量刻书,积极献书,为文化教育、学术研究及《四库全书》编纂都做出了杰出贡献。旅外徽商文化程度普遍很高,徽州的士子、商人和官僚三者是流动不居且混而不清的,他们凭借顽强不屈的毅力、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执着的文化追求,既为自己找到了生活门路、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也为寄居地学术文化的发展营造出浓郁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徽州藏书业颇为发达,而其内在动力即是徽商的勃兴。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徽商与明清徽州藏书业之间的关系:徽商对徽州藏书业的影响;徽商影响之下徽州藏书业的特点;藏书业对徽商的影响。从而更为深刻地认识徽州藏书业发达的深层次原因,揭示商业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