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心理学史上,冯特的地位不容置疑,但他的思想体系却常被误解。冯特的理论常常被冠以内容心理学、构造心理学、原子论、内省主义等名称,但无论从冯特自己笔下,或者通过考察冯特心理学体系本身,都可以发现这种对冯特心理学的定性存在偏差。事实上,按照冯特自己的观点,他的心理学体系应该从属于"意志论"体系,因为"意志"概念贯穿冯特心理学始终,是联系其"个体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心理学方法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心理学是在对物质世界的科学认识中逐渐生成的,因此它在研究方法论上具有很强的实证主义倾向,并影响着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的发展。但本土心理学在实证主义的引导下所进行的本土研究,却往往误解和肢解当地人的心理和行为。其实,受中国自身的文化预设、社会认知和思维模式的影响,本土方法论是人文主义取向的,其中所包含的整体论思维、引导性概念及类比推理等对本土心理学方法论的建立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研究取向的心理学。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科学心理学受其狭隘的科学观的影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缺乏“人性”的科学;人文取向的心理学强调人的存在、价值及意义,使“人性”这一主题重新回到心理学研究中来。心理学要结束危机,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必须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其唯科学主义的狭隘的科学观,重构一种与自身性质相符的新的大科学观———科学人文主义,以实现心理学科学化与人性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冯特(1832——1920)是十九世纪后期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和哲学家。特别是一个卓有见地敢于创新的心理学家,他第一个于1862年提出“实验心理学”的名称,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并于1881年创办了第一个心理学的专门刊物《哲学研究》。正是在冯特的倡导下,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因而他被公认为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最早把心理学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使心理学开始成为一门具有完整体系的科学,并在心理学史上创立了第一个思想学派——构造派心理学。冯特一生在六十三年里不间断地写了大量著作。冯特的一生不愧为建立心理科学奋斗的一生。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先驱,蔡元培的心理学思想和实践对中国心理学乃至中国近代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在德国留学时,曾经学习冯特的实验心理学和哲学。这段经历影响了他的心理学思想和实践活动。在他的教育生涯中,他一直很重视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他是现代心理学积极的倡导者和扶持者:在北大创建了心理学系,建立第一个心理研究所,重视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关于心理学的性质,他继承了其师冯特的观点,认为心理学采用了实验科学方法,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作为教育家,他重视心理学在教育上的应用,提出了五育及完全人格教育心理思想、按照儿童发展规律进行教育。这些广泛而深刻的教育心理思想至今仍有指导意义。美育是蔡元培思想中的一大特色,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心理学基础。他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提出将西方心理学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他的心理学思想对现代教育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莎士比亚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卓尔不凡的艺术想象力,更在于他观察社会文化现象的独特视角。叙事诗《鲁克丽丝受辱记》将人物的视觉思维作为切入点来表现当时社会文化思维模式对人文主义思想的禁锢,具有丰富的认知心理学阐释空间。在当时语境下,视觉至上的心理模式蒙蔽了世人的双眼,对于事实要么视而不见,要么眼见为实;视觉与身份建构,特别是女性的身份认同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以《鲁克丽丝受辱记》人物的视觉认知来阐释其所承载的文化心理,可以深入认知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以来,心理学在世界上渐成显学,而在中国,心理与行为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方关注。心理学界的最新动向之一就是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文化心理学本身即为学科交叉的产物,它关心社会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以及文化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文化心理学的学科交叉性质要求它是胸襟开阔的,是可以容纳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研究取向的,它应该成为各科学者各抒己见的活跃场域。"跨学科视域中的心理学研究"笔谈正是对上述思路的积极探索,我们希望它有助于从个体与群体、行为与文化、微观与宏观等角度加深与拓宽对人类心理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跨学科与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以来,心理学在世界上渐成显学,而在中国,心理与行为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方关注。心理学界的最新动向之一就是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文化心理学本身即为学科交叉的产物,它关心社会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以及文化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文化心理学的学科交叉性质要求它是胸襟开阔的,是可以容纳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研究取向的,它应该成为各科学者各抒己见的活跃场域。"跨学科视域中的心理学研究"笔谈正是对上述思路的积极探索,我们希望它有助于从个体与群体、行为与文化、微观与宏观等角度加深与拓宽对人类心理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以来,心理学在世界上渐成显学,而在中国,心理与行为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方关注。心理学界的最新动向之一就是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文化心理学本身即为学科交叉的产物,它关心社会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以及文化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文化心理学的学科交叉性质要求它是胸襟开阔的,是可以容纳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研究取向的,它应该成为各科学者各抒己见的活跃场域。"跨学科视域中的心理学研究"笔谈正是对上述思路的积极探索,我们希望它有助于从个体与群体、行为与文化、微观与宏观等角度加深与拓宽对人类心理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末以来,心理学在世界上渐成显学,而在中国,心理与行为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方关注。心理学界的最新动向之一就是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文化心理学本身即为学科交叉的产物,它关心社会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以及文化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文化心理学的学科交叉性质要求它是胸襟开阔的,是可以容纳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研究取向的,它应该成为各科学者各抒己见的活跃场域。"跨学科视域中的心理学研究"笔谈正是对上述思路的积极探索,我们希望它有助于从个体与群体、行为与文化、微观与宏观等角度加深与拓宽对人类心理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以来,心理学在世界上渐成显学,而在中国,心理与行为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方关注。心理学界的最新动向之一就是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文化心理学本身即为学科交叉的产物,它关心社会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以及文化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文化心理学的学科交叉性质要求它是胸襟开阔的,是可以容纳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研究取向的,它应该成为各科学者各抒己见的活跃场域。"跨学科视域中的心理学研究"笔谈正是对上述思路的积极探索,我们希望它有助于从个体与群体、行为与文化、微观与宏观等角度加深与拓宽对人类心理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末以来,心理学在世界上渐成显学,而在中国,心理与行为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方关注。心理学界的最新动向之一就是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文化心理学本身即为学科交叉的产物,它关心社会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以及文化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文化心理学的学科交叉性质要求它是胸襟开阔的,是可以容纳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研究取向的,它应该成为各科学者各抒己见的活跃场域。"跨学科视域中的心理学研究"笔谈正是对上述思路的积极探索,我们希望它有助于从个体与群体、行为与文化、微观与宏观等角度加深与拓宽对人类心理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以来,心理学在世界上渐成显学,而在中国,心理与行为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方关注。心理学界的最新动向之一就是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文化心理学本身即为学科交叉的产物,它关心社会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以及文化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文化心理学的学科交叉性质要求它是胸襟开阔的,是可以容纳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研究取向的,它应该成为各科学者各抒己见的活跃场域。"跨学科视域中的心理学研究"笔谈正是对上述思路的积极探索,我们希望它有助于从个体与群体、行为与文化、微观与宏观等角度加深与拓宽对人类心理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以来,心理学在世界上渐成显学,而在中国,心理与行为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各方关注。心理学界的最新动向之一就是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文化心理学本身即为学科交叉的产物,它关心社会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以及文化与心理之间的关系。文化心理学的学科交叉性质要求它是胸襟开阔的,是可以容纳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研究取向的,它应该成为各科学者各抒己见的活跃场域。"跨学科视域中的心理学研究"笔谈正是对上述思路的积极探索,我们希望它有助于从个体与群体、行为与文化、微观与宏观等角度加深与拓宽对人类心理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民族心理学研究在不断深入,但如何从发展的视角对民族心理进行考察尚有待探讨。民族心理对文化实践的依赖性决定了在对应研究中需要综合考虑宏观演化和微观发展两个层面的影响。在该框架下,厘清民族心理的概念,对民族心理产生的生态环境和文化实践背景进行剖析,探索其可能具有的基因基础,对于了解民族心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囿于目前主流心理学内容框架多基于多数群体,在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研究结果的解释上需要相对谨慎。  相似文献   

16.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和社会有关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门较为成熟的学科。作为一门科学,其创始人冯特提出了两种研究取向,即自然科学的取向和文化科学的取向。一直以来,西方科学的主流都是自然科学的取向,实证研究是主要的研究方法,坚持客观主义,排斥一切主观的心理因素。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实证研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家的重视,因此对现代心理学进行的反思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17.
开展蒙古族心理研究是发展民族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是由我国民族文化多元性和民族心理的差异性决定的。重视对蒙古族心理的研究有助于全面掌握人类心理活动规律 ,丰富现有的心理学理论 ,发扬蒙古族优良传统 ,提高蒙古族教育素质 ,贯彻党的各项民族政策。要确立我国民族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收集和整理民族心理资料 ,培养大批民族心理研究人才 ,加强与各个毗邻学科的联系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取向的心理学发展迅猛,得到了心理学界广泛的关注。然而对于文化取向心理学的历史脉络还缺少必要的理论考量。文化取向的心理学经过了哲学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科学心理学三个发展时期。从历史角度出发,追溯文化取向心理学的历史,为反观当代心理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本土化是心理学界当前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既充满魅力又令人困惑。其魅力在于标新立异的学术取向和对正统心理学的反叛 ,对于东方国家来说 ,还有提升本土文化地位、调节民族心态的积极意义。其困惑则主要表现为冲淡心理学的科学性、贬损实证方法的价值、妨碍心理学人才的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20.
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进展及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弹性是心理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研究者将其视为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众多的心理弹性理论模型从不同角度对心理弹性的发生发展机制作出了理论上的描述.这不仅使我们看到心理弹性,在促进个体健康快乐成长以及人类潜能开发方面具有的重大意义,而且研究者不同的研究思路和角度也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和创造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