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面对清代词坛各派林立、词选本词论集精彩纷呈的局面,饶宗颐独具慧眼,将常州词派张氏兄弟的《词选》定为清词学论著的开篇首选,饶先生并从《词选》词史地位、论词观点及方法、编撰时地、继承者与反对者、所出现的错误等方面对张惠言的《词选》进行了全面而详细地评述。在词话方面,饶宗颐则选择了清末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从境界出处、尼采"血书"、"隔"与"不隔"、"写境"与"造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等方面对王国维的"境界"说进行评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境"一说。饶宗颐选择的这两个评议对象看似没有必然关联,实则代表着中国传统诗学观和西方近代美学观这两种不同的论词维度,这对把握饶氏的治词方法与词论主张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2.
古代词论批评晚于诗文理论批评,因而受到诗文理论批评的影响和启发,并随着词学创作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古代词论批评主要体现于词话、词集序跋、词集评点、论词诗词等形式中;古代词论批评具有鲜明的形式特点和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3.
杜文澜是晚清著名词家,有《采香词》及词论著作《憩园词话》等,然学界对其研究甚 少。本文通过对杜氏词学活动的考索,讨论了杜文澜与吴中词派的关系、杜文澜的词学主张与创 作,并对其词史地位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晁补之是北宋著名的词人,其词学专著《晁无咎词话》和《骫骳说》均已散佚。考索散见于后世其他词学家著作中的晁补之词论,约可勾稽出晁氏的词学观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注重词的当行本色;二是推尊词体;三是用语精工。晁补之的词学观念对后世词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吴文英生前自编词集《霜花腴》已佚,亦曾有尹焕序本、宋末旧刊本,今皆不存。自宋末至明终,黄、周密等人的词选及张炎、沈义父等评论家的词论,都在推动着吴文英词的流传。到明末毛晋辑刻《宋六十名家词》中的《梦窗甲乙丙丁稿》和卓人月、徐士俊合辑的《古今词统》的刊行,梦窗词集成为清代致力最深的集子,集中了杜文澜、晚清四大家、陈廷焯及陈洵等众多名家对其校勘、评点。本文根据自吴文英生前以来对梦窗词进行结集、编选、校注及词话评论等文献记载,将从梦窗词集版本刊刻源流、众名家词选梦窗词的版本来源和诸多词话词论言及梦窗词流传的文献三方面论述吴梦窗词集的版本流传。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的“日本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中国学者关于日本词的研究作了系统评述。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论夏承焘先生对日本词的关注与评述;第二部分论中国词学家对日本词的评价;第三部分对中国的三部涉及日本词的选本即《域外词选》、《日本词选》、《日本三家词笺注》分别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早期词学专科目录著作,《词录》是王国维迈入“文学时代”、顺利实现学术转型的第一批具体成果。这部词学目录与《人间词》、《人间词话》、《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等书产生“协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创作—理论—文献“三维一体”的词学体系,其学术价值集中体现在与《人间词》的词创作、《人间词话》的词学理论建构之间的互补上,真实反映了他对于“可爱”且“可信”的学术境界的追求与构拟,更凸现了其文化心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词作不多且良莠参差,但其词作无论就涉及题材的丰富性及创伤风貌的独特性,特别是禅语词所占比重之多来说,在王氏以前并不多见。王安石填词是他词学观点的具体实践。王安石主张回复“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的创作道路,是东坡以诗为词的前奏。王安石的词学观点是建立于其诗化创作心理基础之上的,这是王安石词风诗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清代关于"词学"的理解有一个从指向创作到研究的过程,在长期探索过程中基本形成了体制、创作、词史三大知识版块。清代词学的体系建构主要表现在汇编型词话上,到晚清逐渐从单一知识型逐渐向知识、思想兼具型转化,《艺概》《论词随笔》《人间词话》即是其表现。进入清末民国,因为现代教科书编写蔚成风气,词学体系建构亦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10.
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频频以"味"论词,"味"是其词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陈廷焯将传统的"诗味"论移植到词论中,强调作词必须"含蓄蕴藉",同时进一步提出"厚味"的美学主张,对词体的美学品格作了更深层次的审美规定。深入考察陈廷焯的"词味"论,对准确把握其词学思想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张氏四英是常州派女性词人群的代表.她们生于书香门第,长于文教兴盛的常州地区,受到良好的传统儒家教育.她们的词作是情志的自由抒发,既有女性的自觉意识,也寄托了儒家传统的积极用世精神.其词笔秀逸,得碧山、白云之神.她们以创作实绩有力地实践了常州词派的理论,为我们全面认识常州词派提供了另一种典型.  相似文献   

12.
淮海词简论     
秦观是北宋中期的婉约派词人 ,他固守晚唐五代以来所形成的抒写传统 ,坚持把表现男女之情作为词的根本任务 ,因而创作题材比较狭窄。但是 ,他的词大多蕴涵着浓郁而真挚的情感 ,语言平易浅切、清新自然 ,善于借助景物描绘 ,营造凄美幽邃的意境 ,以迂回婉转的方式 ,曲折见意 ,风格缠绵悱恻、含蓄隽永 ,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代表着当时文人词创作的审美规范与审美走向  相似文献   

13.
论汪元量的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元量(1241—?)是宋末元初一个特殊的人物,但历来研究者却很少予以关注,特别是对他诗词方面的研究,几乎是个空白。文章对汪词的整体风貌、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进行了概要的分析、评价,认为其词含蓄深婉,真挚感人,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词史上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韩偓词与《香奁集》管窥@白爱平$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相似文献   

15.
评析清代桐城才女张令仪纯粹的闺阁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安徽桐城才女张令仪出身显赫,在女性文学史上成就突出.她的一卷蠹窗词在题材内容和词牌使用上,具有纯粹的闺阁特质和尚雅的特色.同时在比较中可对她的词风和创作价值作出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16.
当词学研究者指出宋词发展不断向诗文学习,表现出以诗为词、以文为词的倾向时,他们所指的只是文人雅词.俗词虽然与雅词同属于抒情性文体,但在发展过程中却与叙事性俗文学样式民间说话等保持着亲近关系,并从中汲取营养,因此对于宋词尤其是俗词而言,以民间说话为词才是对其发展倾向的恰当概括.这主要从叙事、虚构以及俳谐手法等的学习上可见一斑.如果我们的研究仍然忽视俗词,不能打破对俗的偏见,那么就会忽略词坛半边的风景,更无法从整体上对宋词发展予以通观.  相似文献   

17.
词心说     
"词心"虽系晚清词论家提出的一个词学范畴,但却揭示了唐宋以来词人在创作中独有的心理状态:或"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或出于至情至性,所谓"不能不尔"。正是由于这种种"赋情独深,逐境必寤"的词心表现,才可能创作出与诗、曲、散文等其他文学样式不同的具有独特美感的词情词境。  相似文献   

18.
韩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其歌诗集《香奁集》多以都市女性生活为题材,内容上呈现出绮艳、“淫靡”的特点,并且采用“男子作闺音”的表现手法,具有典型的词体特色。韩的《香奁集》不仅体现了晚唐的审美风尚,而且成为后代词人借鉴的重要对象,在词体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晚唐五代词,于香软之中,仍不乏深厚含蕴。韦庄之清丽自然,后主之纯情真挚,直接影响到秦观,使其长于抒情;温庭筠之含蓄蕴籍,冯延巳深婉绵逸,发展为晏殊、欧阳修闲雅清婉、清疏峻洁。秦观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自己的清新、婉丽、细贴、深曲,成为标准的婉约词。秦观用柳永长调慢词之铺叙展衍,弥补小令抒情之不足,又用小令之含蓄蕴籍弥补长调之"发露"和"备足无余";注意到苏轼词之多姿多彩,旷达高远,又尽力保持词体的特质特色。蕴籍之中有跳宕。展衍之中控制宣泄。主体意识大大强化,情韵兼胜,辞情相称,秦观把词向文人化更加推进。  相似文献   

20.
词心说     
"词心"虽系晚清词论家提出的一个词学范畴,但却揭示了唐宋以来词人在创作中独有的心理状态:或"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或出于至情至性,所谓"不能不尔"。正是由于这种种"赋情独深,逐境必寤"的词心表现,才可能创作出与诗、曲、散文等其他文学样式不同的具有独特美感的词情词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